栏目列表
在传统文化的氛围中感受快乐
发布时间:2014-04-21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王红梅

 常州市武进区马杭中心小学        四年级     语文     王红梅

设计意图: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有一篇课文《春联》,主要介绍了我国传统文学的瑰宝——春联丰富多彩的内容和它“对仗及音律美”的特点。为了使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我设计了这节活动课。
活动目标:
1、进一步理解对联的基本内容和基本特点。
2、能进行简单的应对练习,个别学生能自创对联。
3、通过本课的学习活动,感受对联的美,激发学生对祖国传统楹联文化的热爱。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
1、播放动画片《谢晋巧对崔尚书》
2、故事中你最感兴趣的是什么?(出示故事中的对联,齐读)
3、谢晋对得好吗?好在哪儿?
4、小结揭题:确实,许多对联的内容都可以给人以启迪,给人以美妙的艺术享受。今天,老师就带这大家到联海中去漫游一番。(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同学们不由自主对故事中的对联产生兴趣时,学习的激情一下子被点燃了。]
二、读对联
1、前不久,我们学习了课文《春联》。我们浏览着各种各样的春联,就像是漫游在万紫千红的百花园中。你能用这样的句式来汇报自己的学习收获吗?(出示)“                               。”这副春联                 
2、是啊,春联是诗,蕴涵着丰富的哲理;春联是歌,吟唱着美好的生活;春联是画,描绘出秀丽的春光。千百年来,每逢新春佳节,我们华夏儿女无不沉浸在这如诗、如歌、如画的春联的海洋中。这是多么幸福美好的享受!让我们再来美美地读一读!
(指名配乐诵读)
[设计意图:苏教版语文注重积累,厚积才能薄发。在语文教学中,老师要有意识地为学生创造和提供积累优秀语言文字的机会。春联的内容广泛,正是学生积累语言文字的良好素材。这一环节中的句式练习让学生把课文中的语言进行了内化。诵读春联则让学生再次感受了春联的韵律美。]
三、欣赏对联
1、在祖国源远流长的文化长河中,还有许多脍炙人口的对联。老师课前收集了几副,你们想看吗?
(出示:发愤识遍天下字    立志读尽人间书
        冬去山明水秀      春来鸟语花香
        兢兢业业育桃李    勤勤恳恳做园丁)
请同学们自由地读一读,看看你最喜欢哪副对联,请你也用刚才的句式来说一说它的内容。
(学生自由读,然后指名用刚才的句式进行汇报。汇报时提醒学生注意对联的音律美)
2、课前老师也布置大家去收集了对联,已经有同学交上来了。请几位同学上来帮王老师拎起来。(师指名几位同学上台,故意把对联弄乱)唉呀,对联乱了,请大家一起来帮老师整理整理,看看谁和谁是一副?(指名上台整理)整理得对吗?我们一起来读读看!(相机由收集对联的学生或老师讲述对联背后的故事)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对春联进行了拓展,拓展到了对联。展示的对联是精心挑选的,用同样的句式来说对联的内容使学习内容从课内延伸到了课外。在欣赏学生收集的对联时,故意把对联弄乱是为了渗透对仗知识,为后面的对对联作一下铺垫]
四、对对联
1、读对联是一种美的享受,对对联更是其乐无穷。通过《春联》一课的学习,你知道对对联要注意什么吗?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字数相等 词类相当
那我们就先来试试看。
逐条出示:
红花
独角兽(这条可向学生作一些介绍:这是鲁迅先生的老师出给学生们对的对子,你们知道鲁迅先生对的是什么吗?“比目鱼”。先生夸奖说:“‘独’表示数但又不是数字,‘比’同样如此,对得好啊!”)
(看板书总结:大家对得真好,都做到了字数相等,词类相当。)
2、可有的时候光词类相当还不够,还需要我们细细揣摩。
大家看,老师这里有一副没写好的对联。
出示:风拂千条柳    万朵花
你们看看可以填什么呢?同桌讨论讨论。
学生交流,师板书并追问:你为什么想到这个词?
大家根据词类相当进行了揣摩,现在老师要提高难度了,从词的感情角度继续揣摩哪个词最好?说说你的理由。
3、同学们真了不起!老师对你们佩服极了!下面我们再来对几副对联。大家可以讨论讨论。
精卫填海
爆竹传笑语
(学生交流,师引导大家得出最佳下联)
[设计意图从一个字开始对对联,由浅入深,让学生兴趣盎然。基本做到词类相当后,进一步提高要求。让学生对“风拂千条柳   雨润万朵花”的“润”字进行仔细地揣摩,从而体会用词的精当。]
五、写对联
1、大家可真聪明,对对联对得如此富有情趣,老师相信写对联大家一定也没问题!有信心吗?那就请大家试试看,可以和你的好朋友合作,也可以自己独立创作。
(学生创作对联)
2、谁来把自己写的对联和大家交流一下?
(师相机进行评价。)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难度较大,故不对学生提过高要求,基本做到字数相等,词类相当就可以了。学生既是在展示自己的对联,也在积累别人的对联,很好地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
六、总结
对联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象征;是情感的纽带;是华夏的灵魂……老师也写了一副对联送给你们,以表达我的心情——“妙语连珠师生同乐,佳句成联你我共赏。”
[设计意图老师的对联既是对全课的总结,同时也使老师融入了学生之中。和学生一起融入了浓浓的传统文化的氛围之中]
七、介绍网站
最后,老师要向大家介绍一个网站。网上还有很多关于对联的知识和故事,大家可以去网上冲浪,获得更多的知识。
[设计意图网站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更为广阔的学习平台,学生一定能从中学到更多的知识,进一步感受到我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手机端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