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海伦•凯勒(第一课时)马杭中心小学五(6) 金玉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7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字只识不写。理解一些重要词语的意思。 3.了解课文大意,理清课文脉络,初步感知人物形象,学习第一段。教学重点难点:了解课文大意,理清课文脉络。课前准备:小黑板或多媒体一、导入 1、同学们,请大家伸出手来,和老师一起工工整整写一个名字,一个曾经感动世界的名字——海伦•凯勒。板书课题,边写边说:“勒”是一个生字,我们要注意它的部首是“革”。 2、通过课前的预习,你一定对海伦•凯勒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你能向大家介绍一下吗? 生介绍。 3、是的,就像同学们说的一样,海伦•凯勒曾经遭遇了不幸,但她没有被厄运打垮,而是凭借着自身的奋斗,创造了一个辉煌,一个奇迹。这真是一个了不起的人,就让我们满怀崇敬之情再次朗读这个名字——海伦•凯勒。 生读。 4、过渡: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海伦,品读她的人生,相信一定会给大家带来更多的感动与收获。二、初读课文 1、请同学们把书打开,快速阅读课文,注意:读准文中的生字,读通每句话,并且思考一下:文章向我们介绍了海伦凯勒的哪些事情? 2、学生自由读课文。 3、就让我们一起来到海伦身边。谁愿意为大家朗读第一小节?(指名读)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这一小节告诉我们什么? 生读。评价:他读的怎么样?这一小节告诉我们什么?是啊,小小的海伦在一岁半的时候就只能面对无边无际的黑暗和四一般的沉寂,也就难怪她会变得暴躁起来,脾气越来越坏。理解:暴躁 躁是一个生字,我们怎么记住它? 脾呢? 4、过渡:花一般的海伦,再也看不到小桥流水,亭台楼阁;再也听不到百鸟争鸣,泉水丁冬,她的眼前只有黑暗。就在这时,家庭教师安妮•沙利文来到了海伦身边。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想一想,此时的海伦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你是从哪些句子中体会到的? 听范读2-5小节。生交流,相机教学:“干燥” 与躁比较。理解“如饥似渴” 谈体会时多读文中有关的句子。 5、小小的海伦在沙利文老师的精心指导下,战胜了“双目失明、双耳失聪”,这是多大的奇迹呀! 6、过渡:但是,她并没有满足现状,于是盲哑学校的萨勒老师就出现在了海伦的身边。 理解:盲哑学校 谁来读读第六小节?一起想想,哪些词句又打动了你的心?交流,生读有关句子。 7、引读:功夫不负有心人。当夏天来临时,海伦……,她说话的能力……。海伦回到家里,大声喊道……刹那间……。 8、海伦成功了。让我们一起满怀喜悦读读第八小节,想想从这一小节中你读懂了什么?理解“不屈不挠”,注意“挠”字。 9、读完课文,你发现文中哪个词语最能概括海伦的精神。(不屈不挠)三、疏通课文 1、过渡:读完文章,相信大家的内心一定有许多的感触。文章震撼了我们,不屈不挠的海伦更是震撼了我们。下面,请大家快速默读课文,想想:文章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主要讲述了海伦的哪些事?结合回答,板书:时间顺序:遭遇不幸、学盲文、学说话、服务大众 2、请同学们根据老师的小标题把课文分成四段,并用精炼完整地语言概括段落大意。第一段(1)写了一场重病使只有一岁半的小海伦与“有声有色的世界隔绝了”。第二段(2—5)写了海伦在沙利文老师的精心指导下刻苦学习,学会了阅读、书写和算术。第三段(6—7) 写海伦在萨勒老师指导下,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终于学会了说话。第四段(8)讲海伦考上了大学,毕业后把自己全部的爱都倾注在残疾人身上。 3、现在,你能用简练完整地语言概括一下课文的主要内容吗?(注意要有人物,事件的起因发展经过结果) 4、小结:同学们,海伦一生的实绩可以说是不胜枚举,我们的课文截取了这四个片断,却高度折射了海伦人性的光辉。四、感受不幸 1、过渡:就让我们一起回到1880年,走近小海伦无声无色的世界,感受一下她的痛苦。指名读第一小节,其他同学思考:小海伦遭到了怎样的不幸? 2、交流, 你理解失明、失聪吗? 3、海伦在她的自传中是这样描述这段经历的,补充《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中的句段。(师朗诵) “我还记得在高烧退后,眼睛因为干枯炽热、疼痛怕光,必须避开自己以前所喜爱的阳光,我面向着墙壁,或让自己在墙角蜷伏着。后来,视力一天不如一天,对阳光的感觉也渐渐地模糊不清了。有一天,当我睁开眼睛,发现自己竟然什么也看不见,眼前一片黑暗时,我像被噩梦吓倒一样,全身惊恐,悲伤极了,那种感觉让我今生永远难以忘怀。” 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堵上耳朵,下来走一走,想象一下,你能体会到这种与世隔绝的痛苦吗?命运和她开了一个多么大的玩笑呀!她才一岁半,却要和有声有色的世界隔绝了!出示:她面对着的是无边无际的黑暗和死一般的沉寂。她再也不能 ,再也不能 ,甚至再也不能 。同桌交流一下。 4、这是一个怎样的海伦? 可怜、痛苦、绝望、不幸…… 读课文。 5、总结:是啊,小海伦面对如此沉重的打击,她能挺得住吗?人生中无数个磨难在等着她,她能坚强地生活下去吗? 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五、作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补充习题。 教研组评课:一、 目标意识清晰整节课教师预设目标明确,课堂教学中,教师对于每一步需要怎样实施达到目标头脑较清醒。可以看出整节课的目标层次分明,并逐步达成。二、感受深刻的三个方面 1、 情教师、文本对话:清澈教师对文本、对学生的感情真挚,教师情真带动学生动情。整节课上,学生与文本之间投入、融合。学生之间的学习活动动情、合作真诚。 2、 言教师语言丰富、色彩较丰富。此特点体现在教师在课堂中的过渡语和点评学生发言方面。丰富动情的语言,契合了学生的读书氛围,为学生营造了一个走进与走近文本的语言环境。 3、 个性(1)教师尽可能提供学生与文本对话的时空,有意识搭建学生个性(与文本对话)的平台. (2)学生的个性解读是来自于阅读文本之后的。从引导学生品析重点词句到鼓励其说出个体感受,学生的个性解读并没有被架空,而是在阅读理解文本的基础之上。(3)由文本内容逐词逐句的解读达到对文本概念性的解读。非常准确地体现了语文教学的规律。 2014、3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