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卧薪尝胆(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讲述故事的内容。
2.默读课文的第4自然段,能结合课文理解“卧薪尝胆”的意思。
3.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理解课文内容,明白只有胜不骄、败不馁,才得胜利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明白只有胜不骄、败不馁,才能取得胜利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卧薪尝胆》,今天老师要来考考大家,这里有几个词语,(出示)谁能大声把它们读出来。
兵败会稽 受尽屈辱 卧薪尝胆 转弱为强
2、指名读,齐读
3、请同学们用这些词语说一说课文内容。
过渡:通过读课文,我们知道越国在会稽打了败战,可二十年之后的结果却出人意料。想想越国兵败会稽之后,身为国王的勾践是怎么办的?请带着你的疑问读读课文2、3、4自然段
二、精读课文,逐步理解卧薪尝胆
(一)理解“求和”的深意
1、出示:越王勾践万般无奈,只好派人向吴王夫差求和,表示愿意和夫人一起去吴国,给吴王当奴仆。
2、请同学们用心读读这句话,越王态度怎样?
3、相机点红“万般无奈”,你从“万般无奈”这个词中知道了什么?(写出了越王的痛苦和无奈)你能换个词语吗?
4、是的,那时越王勾践手里的五万雄兵只剩下五千残兵,摆在勾践面前只有两条路,你知道是什么吗?如果是你,你会选择哪一条?为什么?
5、他选择了哪一条?指名回答,板书:兵败求和 甘当奴仆
作为一个堂堂的越王,居然连你们小学生都不如,真是个胆小鬼啊,连你们都不如。
6、师补充说明时代背景:越王其实是忍辱负重,为大局着想,这也是一种策略。
7、请同学们读读这句话,读出勾践万般无奈的心情。(指导朗读)
8、其实吴国的谋臣们也看穿了勾践的用心,引读。但是得胜的吴王非常骄傲,引读。“谋臣”指怎样的人?你能想象当时吴王和他的谋臣们会说些什么?小组练说,指名说。
多么骄傲的吴王啊!指导读出吴王的傲气。看着这位傲气十足的吴王,你能预测一下今后局势的发展吗?对,就是吴王的一念之差,结果后患无穷。这就叫“骄兵必败”。
(二)理解勾践所受的屈辱
1、勾践夫妇在吴国过的是什么日子呢?请同学们轻声读读课文的第三自然段。出示填空:勾践夫妇来到吴国,穿上了 ,住进了 ,给吴王 , ,受尽了屈辱。指名回答。
2、为什么这些对勾践夫妇来说,是受尽了屈辱?出示对比填空:
勾践夫妇在越国穿的是( ),在吴国穿的是( );
在越国住的是( ),在吴国住的是( );
在越国吃的是( ),在吴国吃的是( );
在越国生活上( ),在吴国却还要( )。
先同桌互说,再指名说。
3、对于勾践夫妇来说,这些就叫——屈辱!而且,这屈辱不是一天两天的事,而是——整整三年,真是受尽屈辱。“整整”儿子道出了其中的艰辛、酸楚,这就叫“受尽屈辱”,身在异国他乡的勾践真是度日如年,多么难熬啊!
4、带着你的体会读读这句话。(指导读)
5、讨论:在这段受尽屈辱的日子里,越王会想些什么呢?
过渡:是呀,这些日子让勾践刻苦铭心,发誓要报仇雪恨。回国以后,他卧薪尝胆(板书),发奋图强。看看课文是怎样写的呢?
(三)理解“卧薪尝胆”
1、勾践回国以后,当回国王,他都做了些什么?出示课文第4自然段。
2、这一自然段是围绕哪一句话说的?从哪些地方看出勾践时刻不忘报仇雪恨?在书上圈出来。哪一句是写他卧薪?哪句是写尝胆?相机点出。
交流归纳。
3、如果,把红色的词语去掉,好不好吗?为什么?指导读出勾践时刻不忘报仇雪恨的决心来!
4、学生自由扮演,师生扮演。
5、为了时刻提醒自己不忘报仇雪恨,越王勾践确实是费尽了心思。皇天不负有心人,最终的结果是?齐读最后一段。(板书:转弱为强 灭掉吴国)
6、回顾第四自然段:真是让人大吃一惊啊,当年是吴国的手下败将,当年是吴国的奴仆,今天突降奇兵,灭了吴国!同学们,这正因为勾践二十多年来一直卧薪尝胆,有着报仇雪恨的决心啊!让我们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第四自然段。
7、故事学到这里,你们想不想夸一夸越王勾践?那么,又想不想教育吴王一番
三、拓展1
1、卧薪尝胆这个故事激励了无数的人奋发进取,有人把这个故事写成了一副对联
出示对联:苦心人 天不负 卧薪尝胆 三千越甲可吞吴
有志者 事竟成 破釜沉舟 百二秦关终属楚
齐读,上联写的是越王勾践忍辱负重、卧薪尝胆、灭掉吴国的故事,下联讲的是楚霸王项羽灭掉秦国的故事。
2、请同学们回家找到有关项羽的这个故事,自己读一读。
板书设计:
12、卧薪尝胆
兵败求和 甘当奴仆
受尽屈辱 卧薪尝胆
转弱为强 灭掉吴国
教学评价:
《卧薪尝胆》是一篇寓含深刻道理的中国历史故事。课文叙述了春秋时期吴王夫差和越王勾践之间征战胜败的故事。越王勾践败不馁,忍辱负重,卧薪尝胆,最后转败为胜;吴王夫差非常骄傲,不听忠言,放虎归山,最终被越国灭掉。这节课有很多地方值得我学习:
1、对教材钻研得很深、很透。执教老师抓住了文章的主旨,编者的意图,从解释《卧薪尝胆》入手,紧扣住越王忍辱负重,发奋图强来组织课堂教学。教学中突出重点,对越王的耻辱做了很厚的铺垫。越王复仇的原因讲解明确,那越王的成功也就理所当然。励志图强的编者意图在教学中凸现出来。通过拓展延伸彰显课文精神,这也是对教材钻研深透的表现。
2、课堂设计紧凑,主线分明,重点突出。从卧薪尝胆的解释,到越王兵败求和后的忍辱负重,再到报仇雪恨的成功,始终围绕卧薪尝胆来进行设计,整个课堂感觉很通,很顺,没有零碎感,并且重点突出。主要表现在对越王忍辱负重的教学上。这一部分的教学中,先进行完成填空,然后分别从粗布衣、石头房子、养马架车、舂米推磨等方面加以讲解,让学生很好地体会到越王的屈辱。从而让学生领悟到越王报仇雪恨的必定成功,也就突出了励志的结果。
3、充分的朗读。课文是一个历史故事,文字浅显易懂,学生易于理解,重点是引导学生反复朗读体会,在教学中,执教老师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如默读、指名读、男女生赛读、全班齐读等,让学生在充分的朗读中感受越王勾践所受的屈辱以及他时刻不忘报仇雪恨的坚定决心。
4、恰到好处地使用了多媒体,真正体现了对教学的辅助作用。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古代的马车和舂米的石臼等远离学生生活的物品,执教老师选择了在多媒体上用图片展示和说明,在了解这些东西的同时也能更深刻地体会到勾践夫妇在吴国所受的屈辱。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