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姥姥的剪纸》
发布时间:2015-01-06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张晓丹

 

 12、 姥姥的剪纸(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品读语言文字,感受姥姥剪纸技艺之“神”。
3、初步感受文章民俗语言的特点;领悟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表达效果。
教学重点
 通过品读语言文字,感受姥姥剪纸技艺之“神”。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了解剪纸。
1、同学们,上课前老师给大家介绍一种民间传统工艺,瞧,一把剪子一张纸,就能创造出如此丰富、精美的艺术品,这就是咱们中国的---剪纸。(板书:剪纸)
2、关于剪纸,你有哪些了解?学生交流。我们一起来看:人们在逢年过节、五谷丰登的时候将大红的剪纸贴在窗户上,表达了人们美好的祝愿。
2、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课文,题目叫《姥姥的剪纸》。作者的名字叫做笑源,很有意思,微笑的源头。北方人称外婆叫姥姥。“姥姥”特别的亲切,是吧文中还有很多像姥姥这样带有地方特色的语言。
3、齐读课题。
过渡:围绕着剪纸,作者回忆了他和姥姥的哪些往事?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词,读通课文。
二、自读课文,初步感知
(一)学生自由读课文。
(二)师:大家读得很投入,看来,你们被文中的"我"和姥姥吸引住了。好,先来检查一下大家生字新词学得怎样?请看大屏幕。
第一组:刁难 挑剔 耍赖 调皮蛋
(1)谁能读准这组词?指名读 纠正读音:挑剔(第一声)晶莹剔透 
(2 这组词在文中都是写的谁?看到“耍赖”不由得使我想到: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这个无赖是什么意思? “无赖”“耍赖” 的感情色彩发生了变化,这样的手法叫贬义褒用,齐读词语,小时候的“我”真是一个 调皮蛋”。
第二组:左邻右舍    择菜薅草 
无所不能    有求必应
悦耳至极    清清爽爽  
喜鹊登枝   牛驮小兔
(1)左邻右舍 择菜薅草
这一组词同样有多音字,谁能读准?“择菜薅草” 这些词和“姥姥”一样,也具有地方特色。你择过菜吗?(理解词义) 那薅草是什么意思?(拔草 除草)姥姥还干了哪些农活儿?(洗衣服、纳鞋底、淘米、喂猪……)
(2)谁能读好下面三排词。
(点红)“无所不能   有求必应” 这两个词你理解吗? 理解,无所不能形容姥姥的剪纸技艺高超;有求必应姥姥的人缘一定很好。
(3)悦耳至极 清清爽爽
这两个词与什么有关?姥姥剪纸时发出“刷刷刷刷”的声音,这种声音——“悦耳至极清清爽爽”。(板书:爽)部首查“一”。这个字要注意笔顺,拿起手来,跟老师一起来写:先写一横,再写中间的四个小*,多像抱得很紧的四个小孩,最后写人,撇捺要舒展,要不然,四个小孩待在里面就不"爽"了!(学生随老师写一"爽"字。)
(4)喜鹊登枝 牛驮小兔
最后一排词,写的是(姥姥的两幅剪纸作品,一幅叫-- "喜鹊登枝"。 还有一幅叫-- "牛驮小兔"。)
("驮"这个字在书写的时候有什么友情提醒? )
读好这八个词。
(5)过渡:“喜鹊登枝、牛驮小兔”光听这名字,就特别吸引人,快速找找文中哪两个小节分别提到了“喜鹊登枝、牛驮小兔”这两幅剪纸?
指名分别读4、7节。
(6)关于牛和小兔主题的窗花,姥姥可不止给我剪了这一幅,快速浏览课文,找找还剪了哪些作品?交流
(三)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师:这些都是姥姥的剪纸作品,围绕着剪纸,作者回忆了他和姥姥的哪些事情?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交流
2、这篇课文围绕着剪纸,回忆了这两件事——:第一件事:——作者"刁难"姥姥,蒙住姥姥的眼睛让她剪"喜鹊登枝"的窗花。第二件事——姥姥用剪纸拴住了“我”的心。
3、 通过这两件事,“姥姥的剪纸”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一个词一句话都可以(栩栩如生 惟妙惟肖 形象逼真)姥姥的剪纸技艺真是技艺高超啊!
三、研读课文,体会技艺之“神”。
 (一)提出自读要求。
   师:你从文中的哪些语句读出了姥姥剪纸技艺的高超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找出有关句子,圈圈词语,挑一两处感受最深的地方写写你的发现或感受。
 (二)学生默读静思,圈画批注。
 (三)交流,感受姥姥剪纸技艺之“神”。
 评价:你真会读书,抓住关键词语来理解。 你关注了一个标点,真会读书。
过渡:同学们真会读书,从一个句子,一个词,甚至一个标点,感受到姥姥剪纸技艺的高超。如果用文中的一个字来概括,那就是——“神” !(板书)
 (四)大家的感受和乡亲们的一样(出示第二自然段)好一个“神”字,再来品一品,从哪些字词具体感受到姥姥剪纸的“神”?
交流:
1.一把普普通通的剪刀,一张普普通通的彩纸,在姥姥的手里翻来折去,便要什么就有什么了,人物、动物、植物、器物,无所不能。
(1)引导:姥姥的材料特别吗?是——再来读读两个普普通通和无所不能,品味一下,(齐读这一句)交流:读普普通通和无所不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姥姥的剪纸技艺就神在她用最普通的材料剪出不普通的作品。)
(2)引导说话:笑源,你姥姥真有这样神吗?乡亲们要剪只凤凰,(指名学生说)她就能剪只凤凰;乡亲们要剪只寿桃,她就能剪只又大又圆寿桃;乡亲们要对鸳鸯,她就能剪对鸳鸯,在湖里游泳……看来你姥姥真是神了,牟老师真是服了,她真是无所不能,(板书:无所不能)羡慕吗?佩服吗?齐读
(3)难怪,笑源小时候常听乡亲们夸赞——引读。
2.你姥姥神了,剪猫像猫,剪虎像虎,剪只母鸡能下蛋,剪只公鸡能打鸣。
(1)有谁发现这句话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引导:剪只母鸡真能下蛋吗?(用夸张的手法写出了姥姥剪纸技艺的高超。让我们对姥姥高超的技艺印象极深。)剪什么像什么,那样的逼真,她的技艺真是达到了炉火纯青、出神入化的地步!
(2)这句话读起来也特别有意思,齐读,加快速度,再读一读。感觉怎么样?发现了什么?(有节奏,很押韵,像顺口溜)这样的语言在文章中还有很多,都是一些大白话,通俗易懂,乡土味很浓,再一起来夸夸姥姥。
(4)迁移仿写,引导学生关注细节,培养语言运用能力。
同学们,咱们能不能学着乡亲们的样子,学着书上这句话的韵味和形式来也来夸一夸姥姥的剪纸呢?(出示填空)(学生练习自由说,指名说。)这位老乡,你来赞叹赞叹。引导:姥姥可不光会剪这些植物、动物,人物,器物无所不能。再来夸夸姥姥。你来,指名说。
师:把耕地的老牛这张剪纸贴在你家窗户上,来年一定是个丰收年,喜事连连。
 (5)你们说的很生动,也是发自内心的夸赞,可乡亲们更会夸人,再读句子,有什么发现?指名读。引导:猫、虎,母鸡、公鸡形态上非常相似的物体,姥姥也能把他们的特点剪出来,说明姥姥剪纸技术高超,剪纸神了。你来夸夸姥姥,指名说。
 (6)逢年过节、家里孩子办喜事,老人祝寿,家里建新房,老乡们都来求姥姥帮忙,姥姥总是——有求必应。(板书:有求必应)
 (出示图)引读:瞧,村头的老李家要办喜事了,只见姥姥撩起围裙擦擦手:“说吧,——派啥用场?往哪儿贴?”于是,姥姥拿起(一把普普通通的剪刀),一张(普普通通的彩纸),在姥姥的手里(翻来折去),“刷刷刷、刷刷刷”,一幅栩栩如生的剪纸就完成了。你觉得,姥姥会给他剪个什么?在剪纸中,鸳鸯表示?(白头偕老)我相信,老李拿了会怎样?
(7)小结:第二自然段的两句话,让我们体会到了姥姥剪纸技艺的神,这两句话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呢?第一句话直接描写姥姥剪纸的神,这叫做——通过乡亲们的赞叹来描写姥姥剪纸的神,这叫做——(作者通过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法,让我们感受到姥姥剪纸技艺的神)(板书:正面、侧面)
3、姥姥剪纸的神就神在——无所不能,而且——有求必应。
(4)捧起书,通过你们的朗读一起来夸夸姥姥。齐读1-3节。(师读第一节,男生读第二节,女生读第三节)
 4、小结
从课文的字里行间,我们体会到姥姥的技艺高超,我们还知道,笑源小时候可是个——调皮蛋,经常变着花样——刁难姥姥。后来我上学了,小学、中学、大学——(配乐引读最后一节)。
姥姥的剪纸让我如此的魂牵梦绕,这仅仅是因为姥姥剪纸技艺的神吗?还有什么原因?下节课我们一起去品味、感悟。
 板书设计:                                   正面描写
                                                 
 
                  无所不能      有求必应
12、姥姥的剪纸 神          
                                             侧面描写
 
 
 
 
 
 
评课:
今天,聆听了牟琳老师的《姥姥的剪纸》一课,我觉得牟老师的课有以下几大特色:
一、教学风格清新活泼
上课伊始,牟老师以一种笑容可掬的神态精神抖擞地出现在我们的眼前,仿佛他不是一位有着多年教龄的、能够驾轻就熟的、游刃有余的老师,而更像是一位国庆回家探亲顺便去邻居家拜访问候的邻家大哥哥,这种不凌驾于人之上的、平和亲切的气质,一下子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张扬,他们充分地展示自我。而紧跟着一番恰到好处的简短的鼓励性的谈话更像是给学生打了一针强心剂,促使学生从高度紧张的情绪之中释放了出来。其后一首脍炙人口的童谣《摇啊摇》又一下子唤醒了学生对外婆的记忆,且凝聚了学生的注意力,使整堂课的基调一开始便处于生动与活泼之间,这充分说明牟老师是一个善于调节气氛的高手,而在本堂课的诸多细节之中我们更可以看到,诸如让学生试着喊几声外婆、用一个字来概括姥姥的水平等等教学环节的处理,乍看之下这样的设计似乎有些随心所欲漫不经心,实则是牟老师的独具匠心之处,一方面这些都是活跃课堂氛围、点燃学生激情的有力的载体,另一方面可谓画龙点睛,一点突破,很好地凸现了姥姥剪纸水平的超凡卓越,为文章所要表达的主题打下了坚实的伏笔。
二、教学流程清晰明朗
纵观整堂课的流程,学生的读书、感悟、表达的训练都紧紧围绕“姥姥的剪纸使我的梦境与心境变得有声有色”这条主线,脉络分明,一目了然,首尾呼应。上下节之间的过渡自然衔接,给人水到渠成之感,不突兀,不拖沓,不混沌不分,让你既不会有“不识庐山真面目”的困惑,也不会有腾云驾雾飘飘然的空虚。孩子们就像那天空的风筝被牟老师那双有魔力的手牵引着慢慢地往前走,去领略剪纸艺术的魅力,洞晓姥姥剪纸技艺的无与伦比。整堂课令人感到教得实在,听得自在。不得不说的是,牟老师的肢体语言在整堂课中也起到了很好的烘托作用,那手势,那眼神,那姿态,活脱脱一个精湛的戏班子演员。很久很久以前我就听说牟老师会唱戏,会演戏,会排戏,学校有排练节目时,他是主打教练,彼时我还有些将信将疑,但自从听了牟老师的几堂课后,我已经笃信不疑了,一个出色的师傅,必定能打造出一班出色的弟子,对牟老师在课堂上的那种不慌不忙、不紧不慢、不急不躁、镇定自若以及灵活的驾驭能力,我是佩服得五体投地,这是我以后要为之努力的方向。
 三、教学留白智慧个性
众所周知,适当的留白,可以给予学生无限的想象,给学生创设广阔的思维空间,激发他们无穷的想象力,这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有力体现。而在本堂课中,牟老师非常注重留白的设计。诸如写批注、仿照文章的结构想象说话等,显示了牟老师精心设计的巧妙,此外他设问的问题也是紧扣文章主题:姥姥的剪纸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从哪些词语、句子、段落可以感受到姥姥剪纸的这个特点?姥姥的剪纸为何如此受欢迎?从中可以看出姥姥是一个怎样的人?如此一番推敲,玩味儿,品读,欣赏,图文结合,在老师的不断启发和引导下,出现了很多精彩的发言,一个心灵手巧、乐于助人的姥姥形象就在学生的心目中活起来。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手机端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