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五上 《林冲棒打洪教头》第二课时
发布时间:2015-01-06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沈斐

 

23、林冲棒打洪教头(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有条理地练习复述课文。
继续学习课文,联系句子理解由生字组成的部分词语。
2、通过情境教学、合作探究等方法学文,体会人物形象。
3、通过对课文的对比朗读品味,感受人物的不同性格特点,让学生初步感受古典文学的熏陶,增强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1、朗读体会林冲与洪教头的精彩比武内容,有感情地朗读并练习复述相关课文。
2、从字里行间体会人物形象,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
一、 导入
1、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因为洪教头蛮横无理、一再挑衅,柴进一再邀请,所以林冲只好拿起棒来与他较量,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读题——
二、综观全文,整体把握:    
林冲是怎样的一个人?洪教头又是怎样的一个人?了解一个人物的特点,可以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来体会。自己读读课文,在人物的语言、动作下面圈圈、划划,同桌可以商量、讨论,呆会儿交流。
你可以选择一个人物来谈谈,你觉得洪教头、林冲是怎样的人?你从哪里体会到的?也可以两个人对比着来谈。  
(一)、洪教头是个怎样的人?
1、出示:林冲寻思,庄客称他教头,想必是柴大官人的师傅了,连忙站起来躬身施礼。洪教头全不理睬。    
出示:林冲起身让座,洪教头也不相让,便去上首坐了。     
你从中读出什么?看出什么?     板书:谦虚有礼傲慢无礼     
哪个同学把这几句句子读好?读出洪教头的特点。   
2、哪个同学从洪教头说的话中看出他的特点的来交流。    
出示:“大官人今天何故厚待一个犯人?”     
出示:“只因大官人好习枪棒,往往流配的犯人都来依草附木,冒称武师,找你骗吃骗喝,你怎么能如此轻信呢?”     
你从洪教头的话中体会到什么?怎么读好它?态度傲慢,出言伤人    
出示:“我偏不信他,他敢和我较量一下,我就承认他是真教头。” 洪教头气势汹汹,逼人太甚。  
3、你还从洪教头哪些动作中体会到他的特点?    
出示:脱、拿、耍、喝、敲、冲    
从洪教头一连串的动作可以看出他怎样?狂妄自大、傲气十足、急躁。  
(二)、林冲是怎样的人?    
“躬身施礼、起身让座”看出林冲谦虚有礼。    
林冲连说“不敢,不敢”。看出他十分忍让。    
出示:“小人戴着木枷,就算是输了吧。” 他的意思是什么?这句话的真正含义是什么?言外之意是戴着木枷不好使出真本领。  
(三)、学习第七小节 
1.文章的第七小节直接写了两人精彩的武打场面,我们就先来欣赏两人交手情景。
2.自由读读第七节,想想第七节写了他们几个回合的交手?(3个)
板书:回合 齐读、什么叫回合?怎样做了才能算一个回合?课文共写了几个回合的打斗?点清了吗?几个?是否找对了,我来检查一下
分别指读三个回合(谁来读第一个回合,看看他分得对不对?)
3. 这场武斗虽然只有三个回合却扣人心弦十分精彩。那么精彩在哪里呢?我们来品读一下。怎样品读呢?请看提示:指名清楚响亮地读读要求
媒体出示:
1.洪教头打了哪三棒?用直线画出句子读一读;说一说,每一棒的用意何在,从中可以看出洪教头是个怎样的人?
2. 面对洪教头的三棒,林冲回了哪三招?用曲线画出(每招只能两个字),说一说这三招妙在何处,想一想从中可以看出林冲是个怎样的人?
4.欣赏感悟体会
谁来做做洪教头,通过朗读来打出他的第一棒?
你打这一棒用意何在?何以见得?
(恼恨林冲——柴进对他的看重和款待。“想赢银子”“使出浑身的功夫”。
他用了什么招式呢?——把火烧天。齐读,顾名思义,这个招式应该是什么样子的呢?“把火”怎么拿?烧天,天在哪儿?——谁来做做看?
请问洪教头,你第一棒就使出了这个招式,想干什么?体会的真好,这个洪教头第一招就是一个杀招,而且使出了浑身的功夫,摆明着要致林冲以死地,用心何其险恶何其毒也!)
我们一起来读读这洪教头的第一棒,读出这个洪教头的用意
谁来代表洪教头打出他的第二棒?
你这第二棒用意何在?从哪里看出来?
“劈头打来”——还是打脑袋,还是那么用心险恶!看来,他就是要借着比武把林教头干掉!
跳起来大喊,喊什么?——“来!来!来!”读读看,这三个字怎样读好它?(来,让我打!让我打!让我打!)
光说不练不行,一起来读读他这招险恶的第二棒。
好,谁来代表洪教头使出第三棒?请问,这一棒你用意何在?
(还没站稳脚跟,又提起了棒——想快点早点,迫不及待搞定林冲,还没有站稳就提起棒了。)
全班一起来迫不及待一下。这三棒下来,我们可以看出洪教头是个怎样的人?(鲁莽、凶狠、残忍)
小结评点:洪教头这三棒表面上看去仅仅是比武的三棒,但一棒紧似一棒,每一棒都欲置林冲于死地。作者施耐庵的一支笔是多么了不起!名著就是名著,几笔下来就把人物的形象勾勒的如此生动、传神。下面,我们一起完整的读一读洪教头这用心险恶的三棒。读出他的用心读出他的特点。齐读课文。
●那么面对洪教头野蛮凶狠恶毒的三棒,林冲应了哪三招?这三招妙在何处?
大家做一下小林冲,在小组里讨论一下,说说你的回招妙在哪里? 
首先第一招,谁来?(一横)——你有“把火烧天”,我有“拨草惊蛇”。草在哪里?伸出手来拨拨看。示范,这就叫一横。有什么好处?说不出来,指名表演(我做洪教头,使出什么来的?用把火烧天攻,你做做拨草惊蛇的动作试试。我双手举起来了,破绽在哪里?拨草惊蛇可以打哪里?
这一招妙在哪里?(攻其破绽)巧不巧?——板书:攻破绽
让我们通过朗读帮助林冲使出这高超的一着。
“一退”。谁不会退,退又有什么好?(敌进我退,避其锋芒)——板书:避锋芒。
林冲们一起来,灵巧的一退,避过洪教头。
“一扫”。看准机会,迅速出击,洪教头一个踉跄,立脚未稳就急着进攻,破绽百出,浑身上下全都是弱点,这么一扫,哪有躲开之理?正如歌里所唱的“该出手时就出手!”
板书——攻弱点
来!拿起棒,打他的弱点。
体会了这三招之妙,你觉得林冲是个怎样的人?(武艺高强、武德高尚)
引导:洪教头的三棒,棒棒致命,而林冲,特别是在最后一棒时,却仅仅是打了他的小腿,可见林冲的武德(高尚)
林冲这精妙的三招在施耐庵笔下仅仅只用了六个字——“一横、一退、一扫”。却是那么生动传神,这就是名著的绝妙之处、这就是名家的风范所在。让我们完整地欣赏一下这名家的风采。(男生:读洪教头的三棒,招招致命。女生:读林冲使出的三招,招招精妙,最后两句全班一起读。)
5.小结、指导学法
在第七节中,施耐庵就是这样通过对人物言行的细节描写给我们展示了鲜明的人物形象,让我们通过品读言行就了解了人物的个性,感悟了人物的内心。像这样精彩的描写,文章中比比皆是。
三、总结
今天,我们了解了一个故事——《林冲棒打洪教头》,结识了一位好汉——林冲,还认识了一个社会小丑——洪教头,更领略了一位名家——施耐庵的生花妙笔。关于水浒的故事还有很多,课后我们可以像今天一样细细读,慢慢想,紧紧抓住人物的言行,品味人物的内心,体会人物的特点。
四、作业设计
同学们,柴进出的那锭二十五两重的大银,洪教头是没得成,那么林冲要了吗?林冲被押解到沧州以后又发生了什么?请大家到原著中去寻找答案。

 

评课:

         聆听了华老师执教的《林冲棒打洪教头》第一课时。这篇课文讲述的是林冲路过柴进庄上棒打洪教头故事。由于是经《水浒传》片段改编的,语句与一般白话文有不同,加之课文较长,不少词、句孩子读起来还是比较吃力的,而读准确文章是帮助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于是华老师在课堂上采用了个别读、小组读、比赛读等多种形式后学生兴趣较浓,读的质量也明显提高,为下面的教学环节打下了一定的基础。第一课时的重点也落在了“读”上:一读课文,读准字音;出示词语,自由朗读,理解词义;二读课文,读通顺,初步感受人物形象;三读课文,重点指导。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围绕“林冲是一个怎样的人”展开讨论,并说说理由。同学们经过激烈的讨论后,争相发表自己的见解。有的认为他是一个机智的人,有的说他是一个勇敢的人,有的说他是一个善于思考的人……没有标准答案,只要言之有理,就应肯定和鼓励学生。让学生在阅读中推敲,揣摩、感悟、理解直至内化吸收,促使他们在学语文的同时,提高品味、积累的能力。这种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合作、探究,一起去寻找答案的学习方法,不仅提高的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是“学生自主学习“的生动体现。  

在实施课堂教学时,华老师主动走近学生,走进学生,给了学生充分的自读和感悟时间,注重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学生的发言十分有个性,教师也注重了学生的差异发展。在评价时,不仅有老师对学生的评价,学生的自评和互评,而且有学生对老师的评价,这种恰当准确有指向性,有针对性的评价,让学生的思维在强力碰撞中迸发美丽的火花。这也是新课标倡导的评价观。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手机端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