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蓝天杯”教学设计二等奖:《三打白骨精》第一课时
发布时间:2015-03-09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方燕

 

《三打白骨精》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单位: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马杭中心小学
作者:方燕   邮编:213162
 一、【课题】: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第十二册第三单元第八课《三打白骨精》
     二、【教材简析】:《三打白骨精》是苏教版国标本六年级下学期教材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苏教版教材的基本特点之一,就是课文单元围绕一个主题进行组合。第三单元一组课文的主题是“诗文精粹”,由《三打白骨精》、《词两首(如梦令李清照;渔歌子张志和)》、《螳螂捕蝉》三篇课文组成。编写的意图是吸收祖国传统文化,丰富学生的文学素养。
《三打白骨精》这篇课文属于叙事性课文,选自我国古典小说名著《西游记》,根据《西游记》第二十七回,“尸魔三戏唐三藏,圣僧恨逐美猴王”改编。课文通过孙悟空三次怒打白骨精的故事,赞扬了孙悟空坚定不移、机智勇敢、善于识别敌人诡计的斗争精神。课文故事性强,情节曲折生动,又是学生所熟悉的故事题材,适合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进行简要的复述训练。课文的主要特点是:1、故事情节一波三折。2、人物形象个性鲜明。3、语言描写生动传神。
     三、【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 生字新词并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小说的三要素,理清课文的脉络。
3、品读“三变”,体会白骨精的狡猾、贪婪、诡计多端;悟空的坚定、机智和勇敢。
4、 借助课堂教学,激发学生阅读原著的兴趣,引领学生走进《西游记》。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小说的三要素,理清课文的脉络;品读“三变”,体会白骨精的狡猾、贪婪、诡计多端;悟空的坚定、机智和勇敢。
      难点:借助课堂教学,激发学生阅读原著的兴趣,引领学生走进《西游记》。
     五、【设计理念】
    《三打白骨精》这个故事,学生看过电视《西游记》,非常熟悉,但学生也仅是停留在对故事情节的熟悉上。改编的教材,淡而无味,只是提供了故事的梗概。原著中经典的语言几乎没有。六年级的学生,作为教师,我们在教这一类的课文时,可以适当引进一些原著中精彩的语句,让孩子明白《西游记》之所以成为经典的原因。
      六、【设计意图】
      1、《三打白骨精》由名著《西游记》改编而来。引导学生走近名著,了解小说的三要素。2、名著的内容丰富,语言经典。改编后的课文读来如一杯白开水,毫无味道。在品读“三变”的教学环节中,引进原著内容,意在让学生初步欣赏原著的精华,从而激发学生阅读原著的兴趣,引领学生阅读原著。但原著的阅读对于六年级学生来说,并非易事,需要教师不间断的指导、不间断的组织交流,方能引导学生利用课外时间读完名著。
    
 七、【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
1同学们,在中国文学的历史长河中有唐诗,宋词,元曲,还有明清小说。/说起小说,就会想起中国的四大名著,哪四部?《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红楼梦》它们都属于长篇章回小说。(板书:小说)
2、说心里话,这四大名著你最喜欢、最熟悉哪一部?请你用简练的语言概述《西游记》的主要内容。(主要描写的是孙悟空、猪八戒、沙悟净保护师傅唐僧西天取经,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最终取得真经的故事。)
3、提起《西游记》,我想你们的脑海中一定会出现许许多多的人物。有—除了这些主角,小说中还有哪些人物形象呢?你能说出他们的名字吗?(名字、雅号、特点)
4、哦,一部小说里有这么多的人物(板书:人物),必然会发生许多的故事,有故事就有故事的—情节(板书:情节),每个故事的发生还得有个环境,也就是故事发生的地方(板书:环境)。通常,我们把“人物、情节和环境”称为小说的三要素。
揭题前形成副板书: 人物
小 说 情节
环境
5、今天我们就走进西游记中的一个故事—(出示:三打白骨精)齐读课题。白骨精是一个妖怪,对妖怪可不能心慈手软,使劲地打,再读。课文《三打白骨精》是根据《西游记》有关内容改写的,节选自名著第二十七回“尸魔三戏唐三藏、圣僧恨逐美猴王”。
一读课文,初悟三要素(12)
过渡:接下来我们就一起从这三个方面来学习。
1首先我们来看人物:预习了课文,你知道课文的主要人物有哪些?(评价:你有一双火眼金睛,找得很正确。)打开语文书,翻到43页,像老师一样写在插图的空白处。 指名回答 板书:   孙悟空
               白骨精      唐僧
2这三者之间是什么关系呢?请大家自由轻声朗读课文,根据课文内容用箭头表示出他们三者之间的关系,并在横线上配上关键的字词。
(1)请学生上台完成板书:
                      孙悟空
        三打     三责
白骨精三(变)骗 唐僧
(2)真是个会读书的孩子!瞧,三个箭头、六个文字简单明了地揭示了课文的故事情节。那课文哪几小节具体写了这些故事情节?(2—7)理清文脉:请用“//”把文章分成两段。

 

(3)很显然,课文具体描写了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的整个过程。文章也以这一事件作为题目。单从题目上看,文章的重点是围绕着哪个字来写的?(打)是的,“打”是这篇课文的主要线索,但除此之外文章还有一条线索那就是围绕着白骨精的“骗”,也就是白骨精的“变”来写的。因为有了白骨精的三“变”才有了孙悟空的三“打”,才有了唐僧的三“责”,所以有时文章的线索不止一条,如本学期学过的哪一篇课文?(《记金华的双龙洞》)
3、环境:
(1)下面我们说说环境,请大家自由朗读第1小节,划出描写环境的词语。(山势险峻、峰岩重叠)课文中描写环境仅用两个词语,八个字,非常简短,但给你什么感受?(这两个词通过写山峰的突兀、险峻写出了环境的恶劣,暗示着这里充满了凶险,不宜久留啊!)
(2)让我们一起看看原文是怎么写的,媒体出示原文:范读。
(3)自由读,同样描写环境,跟刚才相比你又有什么感受?对,原文中这一段环境描写具体形象,更加突出了此地环境险恶,让人毛骨悚然、不寒而栗,有一种不祥之感,也预示着惊险的故事即将发生,为下文妖怪白骨精的出现作了铺垫。可见,环境描写往往为故事情节服务,或起—衬托作用,或起—暗示作用。在原著中这样的描写非常多,大家课后可以去细细品读。
常言道:山高必有怪,岭峻却生精。果然,妖怪白骨精出场了,故事发生了。
三、二读课文,品味三变(24)
1这个故事的起因是什么呢?(想吃唐僧肉)课文是怎么写的?(你找的很正确,但说的太平淡了,索然无味;说的也很有味道。)
2指导朗读:看大屏幕,这是白骨精自言自语念叨的话。
A、言为心声,人物的语言往往传达着人物的情感。要读好这番话,必须知道白骨精说话时的心情。你知道白骨精这时心情怎样?(非常高兴)为什么这么高兴?
B、是啊!吃了唐僧肉,能长生不老。这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心愿。此时,机会就在眼前,白骨精心里头那个高兴啊,无法控制,溢于言表,这就叫—不胜欢喜。“胜”在字典里有五种意思,仔细推敲一下,这里的“胜”应选择哪一种?(承担、承受)为什么?(言之有理:太高兴了,内心都不能承受更多的欢喜了。)
C、句中的“造化!造化!”换成现在的话该怎么说?(福气!福气;幸运!幸运)
D下面请大家带着体会的情感一起说一说白骨精的话。
过渡:说时迟,那时快,刚说完白骨精就变了,而且,一变、两变、三变。
3、了解变:
(1)接下来请同学们在课文中找一找描写白骨精“三变”的语句,并用横线划下来。细细读一读,你有什么体会?
(2)交流:A 一变美貌村姑:第一变:变什么?请你读一变的语句。出示课文内容,看大屏幕,这句话中的“斋”是一个生字,平时不常见,也不常用。怎样记住它?“斋”什么意思?(信仰佛教、道教等宗教的人所吃的素食。斋饭理解吗?白骨精拎的斋饭其实是什么?(几只青蛙、癞蛤蟆)她这么做用意何在?(迷惑唐僧)看看原文中描写的第一变。指名读,原文把村姑的外貌描写得很美,真的美吗?这种美背后藏着什么?(一颗阴险、贪婪、狠毒的蝎子心、毒蛇心)这第一变其实是白骨精施的美人计。所以描写人物的外貌也是为了突出人物特点而服务的。
B二变八旬老妇:第二变:变什么?请你读二变的语句。出示课文内容,看大屏幕:句中的“闪’指什么?(突然出现,来得迅速)。八旬老妇形容年纪很大。用”闪“来形容年满八旬的老妇人,有何用意?可见其形迹可疑。这里的八旬老妇真得在哭吗?这哭里又藏着什么啊?(那颗阴险、贪婪、狠毒的蝎子心、毒蛇心)看看原文中所写的第二变。原文把这八旬老妇描写得惟妙惟肖、给人怎样的感觉?(同情、可怜)刚才美若天仙的村姑一下子变成了苍老可怜的老妇人。这第二变其实是白骨精施的苦肉计。原著中这样的人物描写比比皆是,让我们从中看到了许多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相信你认真阅读《西游记》以后,你的感悟会更多,写作能力也会得到提高。
C三变白发老公公:第三变:变什么?请你读三变的语句。出示课文内容:这一次,白骨精又变成了白发老公公。她又有何居心?(还是博得同情、可怜,借机吃唐僧肉)看原文所写的第三变。从文中我们看出,白骨精嘴里念的是—善,仿佛成了唐僧的同门人,但心里想的是—恶,最终赶走了悟空,可谓用心良苦,这第三变其实是白骨精施的离间计。你看,白骨精为达目的不择手段,一计不成生一计,连续施了美人计、苦肉计、离间计,这就叫连环计。
(3)学到这里,相信白骨精一定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送个词她(阴险狠毒、诡计多端、奸诈狡猾)形容妖精,同学们不约而同送的都是贬义词,看来,大家对白骨精都怀有憎恨、唾弃的情感。
(4)后人在领略了白骨精的阴险狠毒、诡计多端、奸诈狡猾后,编出了许多精妙的歇后语。你能试着完成吗?
白骨精骗唐僧——一计不成又生一计; 白骨精开口——不讲人话
白骨精送饭——虚情假意; 白骨精的饭食——碰都不要碰
白骨精三变——诡计多端
4、师小结:从后人的这些歇后语中,我们又一次感受到了白骨精的阴险狠毒、诡计多端、奸诈狡猾,所以说白骨精是有意作恶,变一次就得打一次,变两次就得打两次,变三次就得打三次,一定要把这恶魔给狠狠地打死。但如此诡计多端、奸诈狡猾的白骨精终究也逃不出悟空的火眼金睛,下节课我们再来细细学习悟空的“三打”和唐僧的“三拦”、 “三责”。
四、布置作业:1、完成语补;2课后继续阅读《西游记》。
附板书:
                  孙悟空
                                                        人物                                                                                               
            三打            三责                小说    情节
                                                        环境
       白骨精 三(变)骗        唐僧    
(阴险狠毒、诡计多端、奸诈狡猾) 
       美人计
苦肉计 连环计
离间计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手机端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