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连续性文本微课程的开发路径--立足教材、情境、生活三维视角
发布时间:2015-06-04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宋爱芳
非连续性文本微课程的开发路径--立足教材、情境、生活三维视角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马杭中心小学 宋爱芳
摘要:非连续性文本在现代社会中得到了非常广泛运用,与我们的生活联系紧密,具有较强实用性。在非连续性文本刚进入小学语文教学的范围内时,教师应该立足于教材、情境和生活三维视角开发出适合学生的非连续性文本微课程,本文对其方法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非连续性文本;微课程;开发
非连续性文本是目前在语文教学中出现的热点,相对于连续性文本来说,非连续性文本有着独特的特点,比如实用性强、碎片化等,其阅读方式以浏览、勾画和概括为主,阅读方式节奏快,对于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主要集中在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和评价信息等能力方面。非连续性文本不是以句子为最小单位构成,而是表格、图表、曲线图、目录、索引和图解文字等。如今非连续性文本在现代社会中运用已经十分广泛,不管是短信、微信还是国家的假设规划等都有涉及,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使用频率非常高并且具有明显的实用性特征。
非连续性文本虽然已经进入了小学语文的教学视野,但是时间尚短,对于绝大多数教师来说都非常陌生,并且几乎没有什么资源可以进行开发、借鉴。小语语文教材是以清一色的文学作品构成的,文本形式较为单一,从严格意义上来说还没有一片真正的课文是非连续性文本。想要更好的让学生步入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这一领域,我们可以立足于教材、情境和生活三维视角来进行路径开发。
1在教材扫描过程中选取元素、挖掘文本材料
寻找连续性文本中的非联系性元素,教材中非连续性文本较少,所以我们更应该充分利用起教材中所出现的非连续性文本资源,对编者的意图深刻领会,并且使这些课文发挥出其应有的课堂教学作用。我们可以结合教学的情况以及需要,指导学生寻找出其他非连续性文本,比如更为直观的图标和数据等,然后组织学生以交流互动的方式进行进一步学习,培养其阅读能力。
不同文体的课文所包含的非连续性文本因素也不一样,所以在教学中应该有所选择适当利用,比如写人的课文《钱学森》,教师可以带领学生收集钱学森老人的各种图片和新闻报道,然后与课文的内容进行对比和补充。如果是写景类的课文比如《长城》、《九寨沟》等,可以根据文章介绍的写作顺序增补相应的导览图,一方面可以让学生通过导览图更了解文章的写作顺序,另一方面可以为阅读增加趣味和应用性。如果是说明性课文比如《神奇的克隆》和《秦兵马俑》等,都可以通过图表、数据等让学生更直观的感受到事物特点。这种图表制作的方式一方面让学生对文本中有价值的信息更加了解,另一方面也通过文本转换感受到了连续性文本的作用。
2还原情境并深化问题指向
非连续性文本在信息表述时容易出现碎片化情况,给学生阅读带来一定难度,通过合理的情境创设,既能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又能将阅读问题联系起来引向更深的层面。生动而有效地敬请创设可以更好地将教学模版结合为一个整体,将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融入具体情境之中后,就可以从单篇阅读转向多篇阅读,从深度阅读变为信息阅读。学生处在任务驱动式的环节设置中时也更可以保持自主阅读的积极状态,不断地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3回归生活,从亲身实践出发
对于非连续性文本,我们在指导学生阅读的时候,需要与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密切联系起来。比如新学期刚拿到新课本的时候学生可以从目录、封面等方面了解相关的信息;还可以在带领学生去参观博物馆和科技馆的时候一起阅读游览须知、区域布局等,然后进行有效的线路规划等;在去大商场或者公园时带领学生去看平面布局图,知道进出口的位置以及自己所处的位置等等。除此之外对于学生喜欢的拼装玩具等,教师也可以指导学生通过阅读说明书,然后进行创意拼装,还可以自己自行设计图文并茂的示意图供别人阅读,通过各种和生活实践结合的方法来提升知识能力。
例如:苏教版语文第八册上有一道这样的练习题:奶奶牙龈肿痛到医院开了一盒名为“清热解毒胶囊”的药物,药盒上有主要成分、功能与主治、服法和用量、注意事项、有效期。奶奶请小芳帮忙看一下这药治什么病,怎么吃、有没有忌口,是否过期。在这里,药品的使用说明书本身是一种非连续文本,小芳要回答奶奶的问题,就必须看懂使用说明书,依次从功能与主治、服法与用量、有效期、注意事项上寻找答案。小学生初次接触这种文本形式,感到非常有趣,但是却又不知如何阅读,多采用跳读方式,一会看左边的方框、一会看右边的说明内容,在阅读完后无法回答问题。对此,教师教学生打开书,先浏览左边的栏目,详细介绍左边各个栏目的内容对应哪些问题,接着再对应右边的说明内容,回答问题。接着,教师提问:邻居家的小明正在上幼儿园,也牙疼,能吃这药吗?妈妈口腔溃疡,能吃这药吗?通过前面的有效引导,学生迅速掌握该药的功能与主治,能快速回答问题。
结束语:
非连续性文本应该是源于生活并且服务于生活,作为一种较为新颖的形式,教师应该从学生的立场出发,进行多维的设计和开发,真正构建出合理的微课程发展体系,帮助学生不断提高阅读能力等,学以致用。
参考文献:
[1]杨红梅.非连续性文本微课程的开发路径——立足教材、情境、生活三维视角[J]. 教育研究与评论(小学教育教学),2014,11:32-35.
[2]李欢.初中语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策略研究[D].西南大学,2014.
[3]雍殷梅.非连续性文本特征及其阅读策略研究[D].赣南师范学院,2014.



附件: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