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螳螂捕蝉》第一教时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15-06-04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吴敏菊

 

10、螳螂捕蝉(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以检查的方式指导学生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能联系实践和语言环境理解运用“趁虚而入”、“不堪设想”、“恍然大悟”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利用课题,抓住人物之间的内在联系,指导学生进行分段及课文主要内容的概括。
教学重点:能联系实践和语言环境理解运用“趁虚而入”、“不堪设想”、“恍然大悟”等词语。
利用课题,抓住人物之间的内在联系,指导学生进行分段及课文主要内容的概括。
教学难点:利用课题,抓住人物之间的内在联系,指导学生进行分段及课文主要内容的概括。
一、由图及文,导入新课。
1、分别出示螳螂和蝉的图片  你能看出图片是什么动物?(螳螂  蝉)
(1)、请用手指跟着老师一起书写“螳螂”“蝉”这三个字(都是课后生字)
(2)、故事:话说有一天,这只螳螂来到一个花园里,花园里有一棵树,树上有一只蝉,蝉高高在上,悠闲地叫着,自由自在地喝着露水,这只螳螂一看,馋坏了,它拱着身子,举起前爪,要去捕蝉(边补充完整题目)
这只螳螂吃到蝉了吗?为什么?你怎么知道?(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3)、“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是一个八字成语。可《螳螂捕蝉》这篇文章却是一则寓言故事。我们学过哪些寓言故事?(守株待兔  掩耳盗铃……)
过渡:这些寓言故事都有一个特点——借一则故事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那么,课文中的这则寓言想借螳螂捕蝉说明一个什么道理呢?相信学了课文,同学们一定会深刻领会到的。
二、通读课文,掌握生字。
(一)自学课文,初步整体感知全文。
出示学习要求:(1)自己学习生字新词,掌握形音义。(2)把课文读通、读顺。
(二)学后交流学习情况。
1、出示课文中的生字,指名认读后齐读。
诸侯国 禀报  固执  毫不介意 不堪设想 恍然大悟  打消念头  隐伏祸患   劝阻
2、文章中还有一些字一字多音,你能读准吗?
处死   打着鸟   转来转去   弹弓   大王   乘虚而入   举起前爪   露水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螳螂捕蝉,这篇课文到底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认真地读,边读边想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分节次开火车读课文)
2、你能按照起因、经过、结果来说一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四、精读课文第一节,了解起因。
1.春秋战国时期,烽烟四起,群雄争霸,吴王也想攻打赵国,却遭到众大臣的反对,大臣们反对的理由是什么呢?   相机出示句子:“  大臣们认为,攻打楚国,虽然取胜的希望很大,但如果其他诸侯国乘虚而入,后果将不堪设想。”
(1)“乘虚而入”的意思是?
结合课文内容理解“乘虚而入”的意思是:乘着吴国正在集中兵力攻打楚国,没有其他的力量来防备,趁机攻打吴国。
(2)理解“不堪设想”( 事情的结果不能想象。会向很坏的、很危险的方向发展。)结合整个词语的意思这个“堪”字的意思就是(能够、可以)
2.指导朗读:如果你是吴王身边的一位谋臣,你会如何劝说呢?
3.面对你们言词灼灼的劝说,吴王是什么态度呢?指导读吴王的话,要求读出王者的霸气。4、你觉得吴王是个怎样的君王?(暴君,固执)
 5、吴王如果固执己见的话,结果会是怎样呢? (吴国将被灭亡;吴王自己也将被处死,然后尸体会被挂在城墙上;吴国的老百姓们也将过上逃难的生活。) 
这样的结局能不能用我们学过的一个成语来说说?(国破人亡、颠沛流离 、居无定所、民不聊生、哀鸿遍野……)
6、小结:事情发生在战国时期,当时楚国国力确实较吴国弱,吴王又有称霸的雄心。看来吴王的固执是有原因的。可当时的地理位置是吴国南面是越国,西边是楚国且较远,北方其他诸侯国还有很多。事实上,攻打楚国对吴国是极为不利的。
五、精读课文最后一节,了解结果。
尽管大臣们极力劝阻,吴王的态度仍是如此坚决,似乎不可更改。可结果怎样呢?课文中哪部分写了故事的结果。
1、请同学们自由读最后一节,边读边思考:结果怎样?
2、理解“恍然大悟”,吴王明白了什么?联系课文第一自然段,想一想。
3、文章开头说吴王固执己见,最后又交代吴王打消了攻打楚国的念头,这样的写作上的安排我们称之为——首尾呼应。那么读了这两个自然段后,你又产生了什么新的疑问呢? 
 (1)少年说了什么?为什么能使固执的吴王改变主意呢? 
 (2)吴王说少年讲得太有道理了,到底有什么道理呢? 
这正是我们下节课学习的重点。
六、回归整体,理清层次。
1、现在,同学们再给这篇课文划分段落,一定会得心应手了。
起因:(第1自然段)吴王决定攻打楚国,并下令不准别人劝阻。
经过:(第2—11自然段)一位侍奉吴王的少年用“螳螂捕蝉”的故事,巧妙地劝说吴王。
结果:(第12自然段)吴王听了少年的话,打消了攻楚的念头。
2、尝试给文章各段想个小标题。
七、布置作业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抄写生词
板书设计:            
  10、 螳螂捕蝉
起因    固执攻楚
经过    巧妙劝说      前后照应
结果    打消念头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手机端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