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苏教版语文第四册《母亲的恩情》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15-06-08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余京艳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游子吟》这首诗。

2、理解课文内容,通过重点语句的品读,让学生感受母亲对子女的关怀之情,体会诗人孟郊对母亲的感恩之心。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9课。学生齐读课题。

2、这些词语你会读了吗?自由轻声地读一读。

    深夜   忙着    缝补

    清早   村外    湿润

    抚摸   注视    铭记

  开火车认读,齐读。

3、你能选择其中一个或一行词语说说与课文有关的内容吗?

4、过渡:同学们对课文有了一定的了解,今天就让我们用心去感受母亲的恩情。

二、讲读课文

(一)学习第一段

1、请同学们轻轻打开课文,自由朗读课文第一小节,想一想,你从哪些句子感受到母亲对孟郊的关爱?

交流:(随机出示三句话。)

A、有一次,他要出远门了,母亲忙着给他缝补衣裳。

       这句话中哪个词语最让你感动?

      母亲已经劳累一天,还在忙着为孟郊缝补衣裳,这就是母亲的爱。

      一起读好这句话。

     “忙着”是指急速地做一件事。如:(蜜蜂忙着在花丛中采蜜。)

       你能用“忙着”来说一句话吗?

 过渡:你还从哪里感受到了母亲的关爱?

   B、夜深了,母亲还在油灯下一针针一线线地缝着。

  从“夜深了、还在”这两个词中你知道了什么?(母亲已经缝了很长时间。)

  从“一针针一线线”你又感受到了什么?(母亲缝得很认真。)

  看图:看母亲正在油灯下一针针一线线地缝着。你们知道母亲为什么要这  样一针针一线线地缝呢?(在古代,有一种民间风俗,家里有人出远门,母亲或妻子为出门人做衣服,做得针脚细密,出门人就会早早归来。母亲把针脚缝得又细又密,就是希望让儿子早日归来。)

  所以,虽然油灯昏暗,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可——(读这句)

  所以,虽然母亲已是白发苍苍,两眼昏花,可——(读这句)

多么感人的母爱呀!

过渡:还有哪里让你感受到了母亲的关爱?

   C、她想,孩儿这次外出,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来……

  这时的母亲是一种怎样的心情?

  母亲就这样一边缝一边想,她还会想什么?

  原来,母亲的爱还是一份深深的担忧、牵挂和期盼。

  谁能体会母亲的这份深情?(读好这句话。)

2、小结:真是儿行千里母担忧呀!让我们捧好书,一起这一小节。

(二)、学习第二段  

1、缝衣到深夜,第二天清早,母亲又早起送儿到村外,临行前母亲对孟郊说了什么?请一位同学读第二小节,其他同学思考,你从中又体会到了母子间怎样的一种心情?(指名读)

2、生答。出示:“郊儿,你可要早点回来呀! ”

  追问:你从母亲的话中感受到了什么?

一句话一颗心,这就是母亲的叮咛,谁再来读?我听出了母亲多想让儿子早些回家。

这就是母亲的嘱托。是呀,千言万语就汇成了一句话:齐读)

3、是呀,听着这叮咛这嘱咐,孟郊已经说不出话,只是(引读下文)

4、孟郊望着母亲的白发,纵有千言万语,也难以表达。现在你就是孟郊,你在想什么?(评价:多懂事的孩子;多体贴的郊儿)

5、小结:母爱就是这样平凡,母亲深夜缝衣,清晨送儿,她的爱就藏在那又细又密的针脚里,藏在她深情的叮咛中。(板贴)50岁的孟郊难忘这一幕幕,不由得写下了这些诗句(齐读: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这里的“意恐”就是担心、害怕的意思。

6、让我们捧好书,用心体会母亲的这份爱。(配乐齐读1、2两小节)

(三)、学习第三段

    1、带着母亲的叮嘱孟郊上路了,一路上,孟郊感溉万千,他看到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默读第三自然段,并认真思考。

2、交流:

    A、看到:太阳出来了,小草生机勃勃。指图:小草长得绿油油的,很茂盛,这就是“生机勃勃”。

B、孟郊看到此情此景,孟郊想到了什么?(学生交流) 

(课文中情境图:孟郊又想起临行前一天晚上,夜深了……,想起了第二天清早,母亲把他送到村外,对他说……,他还会想起母亲                   。)

  这就是母亲的慈爱!出示齐读:母亲的慈爱,不就像这春天里太阳的光辉吗?

你从这句话中知道了什么?(出示:母亲的慈爱,就像这春天里太阳的光辉。)

这里用反问句,表达的情感更加深厚,谁能读好这句话?

(出示齐读:沐浴着阳光的小草,无论怎样都报答不了太阳的恩情啊!)

小草报答不了太阳的恩情,那孟郊呢?

小草难报三春晖,游子难报慈母恩。谁能体会孟郊的感受,读好这句话。

50岁的孟郊难忘此情此景,写下了诗句(出示齐读: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三春晖”就是指“太阳的光辉”,也是指“母亲的恩情”。(指板题生说)

3、让我们捧好书,齐读第三小节,体会孟郊的心情。

(四)、学习第四、五段

1、引读第5小节。

2、从“50岁”你想到了什么?孟郊直到50岁还不忘要报答母亲的恩情,他把母亲的恩情深深地牢记在心,这就是“铭记”。

3、(出示整首诗,配乐)《游子吟》写出了诗人对母亲的怀念和敬爱。(出示整首诗)齐读。

4、诗不仅要读出节奏,还要读出韵味。老师也想来试试,同学们认真倾听。

5、赶快自己练一练吧。(自由练读)。谁来向大家展示?(指名)评价

6、这首诗中的母爱平凡又伟大,千百年来打动了无数游子的心,成了千古传唱的佳句。让我们把它记在心中。(背诵)

三、情感迁移

1、同学们,此时你们一定想到了自己的母亲,你的妈妈平时为你做了什么?你想对妈妈说些什么或做些什么呢?(师点评:你真是个孝顺的好孩子!你已经长大了!你懂得体谅、关爱妈妈了!……

2、让我们永远铭记母亲的恩情。板贴:永远铭记

四、学写生字:永

1、认读,你用什么方法来记住它?

2、观察它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说说书写时要注意什么?

3、范写:伸出小手和老师一起把它送到田字格中。

4、生书写。师巡视指导。

五、作业:

1、深情地背诵《游子吟》。

2、我爱妈妈有行动。

 

附板书:

 

                  永远铭记

              9、母亲的恩情

           深夜缝衣    一针针一线线

           清晨送儿    早点儿回来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手机端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