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让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扎根于生活
发布时间:2016-01-08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徐惠英

 

让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扎根于生活
 
  【内容摘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一种独立的课程形态,它超越教材、课堂和学校的局限,在活动时空上向自然环境、学生的生活领域和社会活动领域延伸,密切学生与自然、与社会、与生活的联系。将学生置于一种自主选择、主动探究并注重解决实际问题的学习状态,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真正把教育的重心放在培养学生的个性健全、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上。引领学生走向生活,走向自然,教会学生关爱自然、服务社会,帮助学生不断获得直接的生活体验与必要的社会经验,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 生活社会  创新能力
综合实践课程是一门面向全体学生开设的,以学生自主选择的、直接体验的、研究探索的学习为课程基本方式,以贴近学生现实的生活实践、社会实践、科学实践的主题为课程基本内容,以学生个性养成为课程基本任务的非学科性课程。它着眼于发展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的发展性课程。追求课程的综合化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发展方向。
一、从生活中寻找主题,从实践中激发兴趣
学生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每时每刻都在与周围环境进行信息交流。我们
应该充分注重环境的功能,挖掘身边的资源。在用好我们身边所有的教材的同时,还要以学生的兴趣与生活经验为出发点。
我班优秀的陶悦莹同学,妈妈电瓶车带着她,因为没有注意安全行驶,出了意外,永远地离开了!同学们在悲痛中深刻地体会到非机动车安全行驶非常重要。从而激发了研究 “非机动车安全行驶”这一问题的兴趣。于是在老师的引导下开展了一次关于非机动车安全行驶问题的研究综合实践活动。通过观察,同学们发现,每当放学回家的路上,许多非机动车总会违反交通规则,有的闯红灯,有的在机动车道行使,最可怕的是有的非机动车超速行驶,还在路上做危险动作,绿灯了,同学们走在斑马线上还是很危险,常有电动车闯红灯,有许多驾驶非机动车的人缺少交通知识和安全意识。
为了掌握第一手材料,学生们分组进行了调查采访。对周边的440户居民进行了调查。在440户居民1517人中,共拥有车辆1161辆。其中非机动车共有729辆,占62.8%,平均每2人就拥有一辆非机动车车。而其中电动车又有449辆,占61.6%,平均每3人就拥有一辆电动车。此项调查还包括未成年人,如果不计未成年人的话,居民拥有的车辆数还将更多。非机动车闯红灯,超速,在机动车道上行驶的现象也日益严重,一些未成年人还驾驶电动车在道路上随意行驶。常州市区每天发生的车祸中有一半与电动车有关,希望通过这一实践活动,学生们能更好地掌握非机动车安全行驶的知识,通过我们的努力能够改善非机动车不按规定行使的状况,让文明交通伴随你我。
活动中学生们表现得非常积极。小学生求知欲旺盛,对周围事物充满了好奇心和探究欲。因为这次活动主题符合了他们的愿望与兴趣,所以才有了不断探究、参与的内在动力。小学生的兴趣爱好正在形成中,虽然不够稳定,但也是推动学生进行认识活动、实践活动的内在因素。学生的愿望、兴趣是确定综合实践活动主题的最基本的依据和关键因素之一。
  第二,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动”起来,让综合实践课回归生活和社会。
要让学生真正“动”起来、“活”起来,我们不能将学生圈于学校,而要以学生的活动和交往为线路,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维的活动网络,全面实施教育。引领学生走出校门,走进社会,在家庭、社区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生活,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生活,用自己的方式去研究生活。因此,活动的组织形式要根据时空的特点,或班级,或小队,因地制宜,因效制宜。要通过各种生活体验活动,满足学生的天性,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快乐和愉悦的同时获得发展。
为了了解与《非机动车安全行使》有关的政策,学生通过学习、采访与查阅资料来了解相关的法律法规。在老师和家长的帮助下,经过分析得出现有政策的优缺点。特别是现有的非机动车安全行驶的法律法规存在宣传不到位、处罚太轻,非机动车的制造与出售缺乏有效的监管和处罚措施,实际生活中非机动车严重超速等问题。
根据调查和政策分析,我们班的同学又走访了附近的居民、路上的行人以及交警大队、城管等单位,听取了相关负责人的情况介绍,请他们提出分析意见,并且结合我们自己的研究,提出了班级方案。
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孩子们需要更多的机会和时间来参与和融入社会,他们才能亲身体验合作、交流、分享的快乐,更清楚地认识自我,形成健全的个性。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正好给孩子们提供了这样一个有利的平台。
在开展非机动车安全行驶问题的研究综合实践活动中,我感触颇深。记得一位负责问卷调查的学生亲口说道:“说实话,我第一次参加这样的实践活动,既兴奋又害怕。当我进行问卷调查时,面对被问卷的路人简直不知说什么好!来到交警中队,心里怦怦直跳,七上八下,连门都不敢敲。幸好有其他小伙伴给我打气,让我鼓足了勇气。后来的提问、交谈才慢慢自如了。后来我还和同学争着提问。这位学生亲身经历、体验着实实在在的活动。体验本身就是一种心智活动,或者说,是一切心智活动的前提与基础。学生在体验与探究自然中不断成长,在参与和融入社会中不断成熟,在认识自我中不断完善。谋求学生自我、社会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是综合实践活动的终极追求。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一种独立的课程形态,它超越教材、课堂和学校的局限,在活动时空上向自然环境、学生的生活领域和社会活动领域延伸,密切学生与自然、与社会、与生活的联系。在开展非机动车安全行驶问题的研究综合实践活动中,孩子们走出校园,走向社会,一起学习,一起探讨解决问题,大家各抒己见,各施所长。大家分工合作,擅长速写的孩子做好采访记录,擅长数学的孩子对调查结果作了准确的统计,绘图高手把调查结果绘制成了漂亮、一目了然的扇形统计图,擅表达的孩子把调查结果分析得清清楚楚。在整个过程中孩子们齐心协力,积极动手、动脑,把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充分运用到课堂外、生活中,互相帮助,互相学习,更清楚地认识了自我,实践能力明显提高。在活动中难免遇到困难,例如:研究不知道从哪些方面入手,如何与有关部门取得联系……我想我们得感谢这些困难,是它们,让孩子们学会了坚韧、进取、实践、创新。
三、培养社会责任心与使命感,使综合实践课真正成为学生真实有效的生活课程。
早在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就曾提出生活即教育的理论,大力倡导生活教学。他认为生活的过程就是教育的过程,教育应该在种种生活中进行,从中可以看出他极其重视学生在生活中的亲身经历、实践和创造,注重教育向生活的回归。
设计出班级方案之后,学生们希望获得相关政府部门的认可,也希望寻求更多的人对这次活动的支持,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们从以下五方面行动起来了:1、拟定了一份倡议书,分别发放到附近的社区居民、学校的老师、学生的家长、路上的行人等的手中。在倡议书中号召广大市民学习交通安全知识,遵守交通规则,文明行车。2、将制定的班级方案以电子信件的形式发送到武进区交管局局长信箱,同时给湖塘交警中队和城管大队各递交了一份学生研究的提案。希望相关部门能采纳学生的建议,完善现有的政策。3、给武进区质量监督局写了一封信,保证非机动车出售时限速装置始终达标。4、定期联合城管、交警中队和学校总务处、德育处在学校附近的广电东路开展“小小交通协管员”体验活动。5、在学校组织开展“文明交通伴我行”系列活动,围绕“文明出行”出一次黑板报,办一份手抄报,写一篇征文,看一场电影,唱一首文明出行歌等,在校内校外营造浓郁的学习和宣传氛围,提高大家文明出行的认识。学生们还真做得有板有眼,既教育了自己,又服务于社会。
我想综合实践活动课只是一种载体,我们只有利用好这一课程,将学生置于一种自主选择、主动探究并注重解决实际问题的学习状态,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真正把教育的重心放在培养学生的个性健全、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上。引领学生走向生活,走向自然,教会学生关爱自然、服务社会,帮助学生不断获得直接的生活体验与必要的社会经验,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让每一节综合实践活动课都能够为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创造一份自由的空间,升华他们的责任心与使命感,促使他们形成“独立思考,敢于质疑,大胆探索”的科学品质,形成“团结协作,成果共享”的健康人格,最终成就辉煌的人生。
 
参考文章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基本规定》
《综合实践活动中认识与实践的关系》
《让学生在自然、生活中动起来、活起来》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手机端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