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猴子种果树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16-06-21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王红梅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认识1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初步了解课文内容,会用自己的话讲这个故事。
一、创设情境,激发阅读兴趣  
1.师生谈话,大家喜欢小猴子吗?(出示卡通猴子图片)那你能用上一个词语说说你印象中的猴子吗?(出示:(     )的猴子)今天咱们要认识的这个猴子是什么样的瞧!他正在干什么?  
2.拿起小手,跟老师一起写课题,指导写“种”:种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第一个生字它是什么旁?写的时候捺要变成点,右面是个中。禾字旁说明它跟什么关?可以种什么?种庄稼。右的中表示它的读音,说明这是一个什么字?猴子种的是什么?板书,读题。  
3.课题质疑:读了课题大家最想知道什么?(猴子种了哪些果树?怎样种?结果怎样?)那就让我们带着疑问,走进课文,用心读一读这个有趣的故事吧。
二、初读感知,了解课文内容  
1.出示自读要求,学生充分自读课文:(逐步出示)
第一遍: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第二遍:读一读,找一找猴子种了哪些果树?出来。想一想,猴子种果树最后结果怎样?
三、检查
1、猴子种了哪些果树?
相机板书:梨树、杏树、桃树、樱桃树
2、猴子是自己一个人想种这些树的吗?
相机板书:乌鸦、梨五杏四;喜鹊、杏四桃三;杜鹃、桃三樱二
学习生字“喜”:谁来当小老师带着大家学一学这个生字?
3、梨五杏四、杏四桃三、桃三樱二,这些都叫什么?什么叫农谚?课文中还有一句农谚是什么?板书:樱桃好吃树难栽 这几句农谚分别是什么意思?
3、猴子种果树最后结果怎样?课文哪一小节告诉我们了?出示,齐读。
4、老师黑板上的词每一排都讲了一个小故事。我们先来看第一个小故事。
四、再读课文,相机学习生字
1、第一小节
(1)猴子先种的是——,它是怎么种梨树的?课文哪一小节说的是猴子种梨树?出示第一小节,指名读。
(2)指名回答,学习生字“浇”:换偏旁。“施”:组词。“肥”:肥这个字原来是这么写的,左边是一块肉,右边是个巴字,巴是一种大蛇,合起来表示肥胖的人体形较大。肥有很多种意思,在施肥这个词语中应该选哪一种呢?你能再给肥找几个朋友吗?
(3)出示填空:第一天,猴子(                   );第二天,猴子(                   );第三天,猴子(                   )……
课文中用了哪个词就把这些内容说清楚了?(天天)你也能用天天来说一句话吗?
2、第2-3小节
(1)正当梨树成熟的时候,发生了什么故事?谁来读第2小节?
(2)指名回答
(3)猴子听了乌鸦的话是怎么做的,请你读一读第3小节,圈出写猴子动作的词。学习生字“想”:想要用——去想,所以想是——。“拔”:拔要用——去拔,所以拔是——。老师想提醒你这一笔是横,就像拔河那根直直的绳子。“改”:这个字你想提醒大家什么?
(4)齐读2、3两小节
(5)你能看着板书用自己的话来讲一讲这第一个小故事吗?老师给你一点提示。
3、后面的两个故事和这个故事差不多,你想讲哪一个故事,就去读读相关的课文,然后用自己的话来讲一讲,快去准备吧。
(1)自由读课文,练习讲故事
(2)指名讲故事
五、复述全文
1、把这几个小故事连起来,就是这篇课文要讲的故事,你会讲了吗?先自己试一试。
2、指名讲。
六、指导写字
1、出示生字,指名读
2、第一排都是什么结构?第二排?
3、写左右结构的字要注意什么?上下结构呢?
4、范写
5、学生描红、仿写。
6、展评
评课:《猴子种果树》是一篇简短的寓言故事。写一只猴子因为没有耐心,一味听别人意见不断改种果树,最终一事无成。王老师上的第一课时,特别注意以下几点:1.关注语言文字运用。这节课可以看出教师设计巧妙,匠心独运。教学中,教师抛开了内容的简单分析,抛开了思想情感的解剖。而是在课上积极创设各种情境,引导学生参加听说读写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听说读写的过程中理解内容、熏陶情感,学习语言文字。2.注重识字写字。识字写字教学是低年级教学的一个重点。在教学时王老师进行了随文识字。王教师把枯燥的识记生字巧妙地贯穿到教学的全过程,通过儿歌、口诀、表演等形式,培养学生主动识字的兴趣,教给学生识字的方法,培养学生的主动识字意识和能力。把写字分散到教学的全过程,避免了枯燥的集中识记。教师不是简单地引导学生写好字,而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逐步培养学生的主动识字的兴趣。3、引导学生学会积累运用,注意知识拓展延伸。文中多处引用农谚,在讲解农谚“梨五杏四”的同时,引导学生从文中分别找出“杏四桃三”、“桃三樱二”等农谚。理解“梨五杏四”等农谚,对学生理解课文、懂得寓意起着很重要作用。课后让学生查找资料或请教他人,积累一些农谚和生活常识。这样课内外结合,鼓励学生勤动手、勤动脑,自主学习,促进学生完成语言内化在整节课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给学生以足够自主的空间、足够活动的机会,努力营造自主、平等、交往的氛围,使课堂成为伙伴的课堂,师生对话的课堂,创造的课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手机端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