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流动儿童少年心理问题分析及教育对策的研究计划2014——2015年度第一学期
发布时间:2014-09-12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许叶

 

流动儿童少年心理问题分析及教育对策的研究计划
2014——2015年度第一学期
一、研究目标 
    1.以学校流动儿童少年为教育对象,对他们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引导、转化流动儿童少年在学习、性格、人际交往等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行为,增强他们的保健意识和提高自我保护能力,提高学生的生存、适应能力和基本素质,促进学生健康、和谐地发展。
    2.以探索流动儿童少年心理问题的教育措施、方法和途径等策略为重点,引导他们能积极地面对生活中的各种困难,热爱生活,积极向上。
    3.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特别注意遵循“发展性原则”,通过心理问题的教育达到促进学生发展的最终目的。
    4.通过课题研究,提高家长的心理健康水平,让家长学会多种心理调适的方法,指导和教育孩子。
    5、提高老师的科研水平,使其自身素质更上一个台阶。
    总之,通过课题的研究,针对我校流动儿童少年心理健康状况,分析主要心理问题及成因,并在此基础上探索一条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新路子,把握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通过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开发,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开设心理信箱,通过集体和个案的研究,探寻适合我校流动儿童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新途径、新方法,形成有特色的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体系,为全面开展、推进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小学生的心理素质,走出一条新路子。
 二、研究内容及实施方法 
 (一)研究内容
    1、改善学校环境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班级文化建设,加入心理文化元素,许多班级建有心理驿站、心理角、知心姐姐信箱,随时了解学生心灵,融洽师生关系,改善学生心理环境。
    2、及时与学生交流
    课题组成员不仅加强自己与学生的交流,还鼓励其他老师们也多与学生进行交流,面对面的交流,心与心的碰撞。关心离异家庭孩子的苦恼,与孩子们一起交流学习心得,关心帮助流动儿童的生活。许多的心理问题就在沟通交流中迎刃而解。
    3、关注社会安全
    我校安排专人定期去周边的游戏室、网吧查岗,检查是否有儿童进入,并对店主进行宣传教育,禁止未成年人进入,减少网瘾的形成几率。走进马杭社区、街道办发放资料,进行宣传,为流动儿童拥有和谐、平安的社会环境而积极努力。
    4、运用心理学、教育学和社会学的有关理论,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通过课堂教学、游戏、辅导、活动等途径,对全体流动儿童少年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5、课堂教学是直接影响学生知识的、能力的发展,更是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环节和场所。坚持以课堂为主渠道,全方位、多角度地对流动儿童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认真挖掘教材中具有心理品质教育内容的因素,对流动儿童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和训练。
    4、对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流动儿童学生,提供简易有效的心理服务,使他们尽快摆脱障碍,调节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发展自我的能力。
    5、要以面向全体流动儿童学生为主,个别辅导为辅,让心理健康教育真正进入班集体,在班集体中主要是通过活动让学生获得心理体验来改变自己的观念。
    6、心理健康教育在教材的选取上要注重科学性、系统性和可操作性,必须是经过科学研究后的成果;在教育手段上,要根据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以人为本,强调流动儿童学生心理能力的提高;在评价方法上,要借助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如心理测量等;在建立心理档案方面,要力争做到“严、实、详”,
    7、心理健康教育必须强调行为训练。如果心理健康教育只停留在说教,或灌输理论知识,而不是让学生亲身体验、感悟,那么是收不到多少实效的。
   (二)实施方法
    1、研究方法
   (1)观察法:细致观察流动儿童学生在班级中学习生活的各种表现,做好成长记录,建立学生个人心理档案。
   (2)行动研究法:在学生在班级日常学习、生活等条件下,有目的、有计划地创设和控制一定的条件,结合班级管理、班队活动、以及家庭、社区教育,对影响学生心理发展的自变量进行分析研究,从中总结出一般规律。
   (3)渗透法:加强在班级管理中的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加强各科教学的心理健康教育渗透。
    2、研究基本思路
   (1加强建设研究网络。将由心理健康专业许叶老师及各心理健康骨干教师组成核心研究组,负责制定实施方案,组织开展理论研究。再由各学科骨干教师,成立学科研究小组,在本学科开展研究与实验。以此形成一个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相结合的研究网络。
   (2加强研究策划。以课题核心组为主体,研究制定总体方案,包括研究的目标内容和实施方式等。由核心组成员带领研究小组,在总体方案的指导下,研究制定实施方案。
   (3重视专业培训。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相关理论,学习初步制定的实施方案,开展相关专业知识、操作技能的培训活动,帮助相关人员明确研究目标,理清研究思路,提高思想认识,掌握操作方法。
   (4开展实践探索。组织和指导教师付诸行动,根据实施方案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实验,同时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学习研讨活动。在点线相结合的实践研究中总结经验、发现问题、改革创新,不断调整、完善。
   (5及时总结推介。及时总结研究过程中产生的成果与经验,包括教学与心理健康整合改革、教育教学方式创新、师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业成长等方面的成果,以促进本校的教育教学改革和创新。
 三、预期的阶段实施效果 
    1、一年内教师课题相关论文在省、市、区级评审中获奖达到15篇以上。其中市级以上刊物发表5篇以上。 
    2、学生基本心理健康,无重大心理问题,积极参加区级以上各类活动并获奖。
    3、教师在日常教育教学中充分诠释"爱与责任“的师德灵魂,身心健康,阳关灿烂,杜绝了体罚与变相体罚,遇到问题不是那么急躁,那么手足无措,形成了一套针对流动儿童少年的行之有效的、切实可行的心理辅导对策。
    4、通过课题研究,凸显学校的特色,解决学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促进教育教学的改革。对学校德育工作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加强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凸显个性,更加温馨,促进学校工作的全面发展。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手机端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