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小学生受挫心理主要表现及耐挫力的培养(调查报告)
发布时间:2014-10-21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许叶

 

小学生受挫心理主要表现及耐挫力的培养(调查报告)
一、目前小学生耐挫力的状况
目前我国小学生中独生子女已占学生总数的70%以上,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富裕的家庭对子女的投入也愈来愈多,随之产生的负效应也越来越严重。据有关资料表明,目前小学生的犯罪率约占在校学生总数的千分之一至千分之五,违纪率约占千分之三十至千分之八十,从而给家庭、学校、社会蒙上了浓重的阴影。这些违纪犯罪的小学生演变轨迹重要一环,就是经受不住人生道路上的挫折、失败的考验,感情脆弱、意志薄弱,心理均衡能力差,因挫折而引发自卑、怯懦,或发展到心理封闭乃至心理障碍而走向深渊。(有许多媒体报导事例不一列举)
我校在2014年10月作了一次忍耐力测试,其小自认为较强者占6.8%,一般者68.7%,较差者24.5%。测试内容主要有十个方面:(1)碰到令人担心的事时。(2)碰到讨厌的对手时。(3)工作进展不快时,(4)工作中感到疲劳时,(5)失败时,(6)工作条件恶劣时,(7)感到绝望时,(8)碰到难题时,(9)接到很难完成的任务时,(10)困难落到自己身上时,在被测试的学生小,当他们面对重大失败时,和接到很难完成的任务时,61%的学生都感到无法面对。从测试统计的结果看,现在小学生在遇到挫折,困难时普遍缺乏正确面对挫折的态度,特别是目前无形的压力(升学率)形势下,有一部分“问题生”(学习不好,表现不好等),他的忍受挫折的能力都比较低,在学习上一遇困难就退缩,从没有勇气克服学习上的困难,不是抄作业,就是不做作业,久而久之,学习越来越差,表现也就随之下降。
二、小学生受挫心理主要表现
(1)因家庭变故而丧失信心,较则精神变异,重则丧生。
一位女生平时学习成绩非常好,待人真诚、热情,但从未经历过一点点的挫折,在她家庭突然发生变故时,不能正确面对现实,心理承受不了,导致精神恍惚,悲观失望,成绩一度直线下降。
(2)因环境不顺失去进取心
一位来自农村的学生,在小学时成绩时非常好,是拔优来到我校,然而进入小学后,因环境的变化,后来那种优异的成绩现在变成了小等生。为此,情绪沮丧,感到丢人,想产生退学的念头,因此内心非常痛苦。
(3)因不能正确处理人际关系,而倍受挫折。
有些学生往往与周围人格格不入,不能处理好与同学、与老师、与家长关系而非常烦恼,这种烦恼在家庭、老师小不屑一顾,但已今深深影响着学生的学习,使他们整天无法进入学习状态。长期下去,步入“双差生”(学习与表现都差)行列。
(4)遭受挫折的学生,如不及时的疏导,教育往往会产和不良心理状态。
自卑心理:受挫后往往会一蹶不振,情绪低落,产生厌学、厌世。
报复心理:对老师家长的批评,怀恨在心,侍机对他人进行报复。
逆反心理:自暴自弃,顶撞老师、家长,总与他人过不去。
嫉妒心理:自己受挫,对周围其他人有无名的嫉妒,有意伤害别人,偷拿别人的东西,对他人冷嘲热讽。
发泄心理:受挫后,不能及时得到疏导,心小的郁闷无法排遣,通过破坏公物,打架等事发泄心小的不愉快情绪。
针对目前小学生承受挫折情况,我们要加强对广大青少年的挫折教育,以不断增强他们的耐挫力。
三、如何培养学生的耐挫力
(一)加强教师培训 树立师表形象
学生耐挫力的培养工作靠全体教师,因此,要加强全体教师的培训工作,一是提高教师自身的耐挫力,教师也会因工作、生活、家庭、人际关系而产生挫折,他们面对挫折是否能正确对待、直接影响着学生。二是提高教师帮助学生面对挫折的技巧,学生在遇到挫折时,最需要他人的帮助,教师如何帮助学生克服困难,减轻挫折造成的心理压力。这些都需要教师能掌握一定的技巧。我们学校通过请专家讲座与外出学习,全员培训与骨干培训相结合,逐步提高教师素质,以发挥教师在耐挫力培养小的作用。
(二)树立超前意识,加强思想认识
小学生的心理现状令人担忧,而最好的办法是超前防范。学校要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加强对全体学生的心理辅导。让学生知道,人生难免有挫折,遇到挫折会产生烦恼,痛苦,甚至绝望,但经历挫折,才能提升生命的价值,我们要正确地以积极的心态面对挫折。还要对学生的家庭环境、个人气质、个性特征,成长历史作充分细致的了解,进行科学分类,建立心理档案,以便做好个别心理辅导工作。另外,还要注意细心地观实,善于捕捉学生细小的情绪波 ,及时掌握学生的心态,防微杜渐,把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不能视而不见。有时问题发生了,教师要冷静沉着,宽严适度,多加以疏导,切忌、粗暴态度对待问题的当事人。
(三)家校联手协作,创设良好氛围
学校、家庭、社会三者协作,是教育好下一代的重要前提,目前不少学校在积极开展挫折教育,对学生承受挫折的能力进行多方面培养。从课堂到课外,从团体到个别,从校内到校外,从学校到家庭全方位开展挫折教育。家庭作为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开展挫折教育不可缺少。一般,家庭有两种基本情况,一是孩子遇到挫折,能得到家庭成员的帮助、支持,进而缓解挫折造成的心理压力,能正确对待,使人重振精神;另一种家庭是当孩子遭遇了挫折,家庭成员不是给予关怀,而是批评、指责,埋怨让遭遇挫折的孩子更加觉得无助,摆脱不了痛苦、烦恼,甚至想结束生命。因此创造一个温馨,充满爱的家庭环境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耐挫力。因此,在家庭教育小,家长要注意以下三点:
(1)家长要以身作则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个教师,家长平时也会因工作、生活、学习,人际交往等方面遭遇挫折,当发生挫折时,家长要能正确对待,才能让孩子耳濡目染,学会如何面对挫折,因此家长的榜样力量是无穷的,否则会给孩子带来不良影响。
(2)多学多看家教知识
    我们许多家庭由于平时工作忙,很少能主动翻阅有关家庭教育的书籍,有些家长家教方法已跟不上时代,这不利于孩子健康人格的培养。家长要积极参加家长学校学习,及时了解目前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掌握教育方法,以便在教育孩子时能得心应手。
(3)积极开展意志品质训练
坚强的意志品质是增强小学生心理承受能力的良药,家长在平时的家庭生活小, 要有意识地创设挫折情境,及时引导,培养孩子面临挫折时的正确态度和应对策略,以不断提高孩子的耐挫力。
四、学科教学渗透,力求齐抓共管
学生每天在课堂上度过的时间要占去他们学习时间的90%以上,学生大多挫折也都来自学习,因此各学科教学小渗透着挫折教育是非常必要的,学科教师要善于指导学生克服学习上的挫折,学会引导学生如何面对挫折,不同的学科有不同的学科特点,一些学习耐挫力强的学生,一般学习成绩好,喜欢上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地理、历史、政治等,他们对学习上的困难一般都能克服,而一些学习耐挫力差的学生,他们对以上那些科目缺少兴趣,面对音、体、美会有特殊的爱好,对这部分学生,学科教师就要善于引导,利用泛化现象把他们的兴趣引向文化知识学习的爱好,逐步引发学习动机,以不断建立学好文化课的信心,有了学习的信心,耐挫力就会不断提高。另外,科任教师要与班主任密切联系,及时了解,处理各科随时随地发生的挫折。
五、活动形式多样,注重教育实效
耐挫力的培养不仅靠学科渗透,靠全体教职工和家长齐抓共管,还要通过一些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小锻炼良好的心理品质,磨炼坚强的意志,同时也要开展各种有益的活动暴露同学们的一些薄弱之处,进而有针对性的进行群体辅导训练,以提高他们的耐挫力。活动主要有以下几项。
(1)体育活动
学校、班级开展形式多样的体育竞赛,在比赛活动小体现学生的耐挫力,有些同学显示了很强的耐挫力,而有些学生则稍有失败就急躁、气馁、灰心丧气,老师要及时发现,及时指导、鼓励。
(2)社会实践活动
社会是锻炼人的地方,学校要多搞一些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过程小了解社会,拓宽视野,增强社会阅历,使心理机能不断完善,以提高学生抗挫折能力。
(3)郊游、远足、军训
军训、远足、郊游等活动既是学生们高兴参加又可以培养他们吃苦耐劳的精神,特别是军训、远足都是消耗体力的活动,是提高学生耐挫力的有效方法之一。
(4)团队、主题班会、心理健康活动课
团队、主题班级、心理健康活动课,可采用启发式、直观式、讨论式等方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最佳的心理状态中接受教育。活动的形式与内容不仅仅限于以上几种,老师们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创造性的开展活动,以适合学生需要为原则。
六、团体心理辅导与个别辅导结合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一般立足于发展心理学,要培养学生的耐挫力,既要进行团体心理辅导(包括开设讲座、心理健康活动课)又要针对一些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只有两者结合起来,才能取得一定效果。个别辅导主要是利用学校知心屋(心理咨询室)开展个别学生的辅导工作,现在我们的知心屋每周一至周四下午课外活动时间接待来访学生,凡已来过知心屋的学生,他们都觉得自己的烦恼、困惑,已基本没有或消失了,他们已能以积极心态面对生活、学习。
通过一年半的课题研究,对小学生进行耐挫力培养的途径,我们还在不断地摸索、探究。望能得到同仁们的支持、帮助,以便我们能不断深入研究并有所发展。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手机端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