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结题鉴定书
发布时间:2015-12-17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许叶

 

 
常州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
 
结题鉴定书
 
 
 
 
 
 
 
 
 
 
 
课  题  类  别 常州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  
 
学  科  分  类               心理                 
 
课  题  名  称流动儿童少年心理问题分析及教育对策的研究
 
课 题 负 责 人               许叶                
 
负责人所在单位    常州市武进区马杭中心小学                   
 
结  题  方  式___________  会议结题____________           
 
结  题  时  间            2015年12月                          
        
 
 
常州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制
 
一、课题组核心成员名单(限填10人,含课题组长)

姓 名
所在单位
职 称
研究专长
课题组分工
许叶
武进区马杭小学
中小学一级
心理健康教育
组长全面负责
周建强
武进区马杭中心小学
中小学一级
德育管理
副组长  课题管理
方燕
武进区马杭中心小学
中小学高级
小学语文
具体实施材料收集
虞丽华
武进区马杭中心小学
中小学一级
小学数学
具体实施材料收集
沈斐
武进区马杭中心小学
中小学一级
班主任
具体实施材料收集
罗晨霞
武进区马杭中心小学
中小学一级
小学英语
具体实施材料收集
钱红梅
武进区马杭中心小学
中小学一级
小学语文
具体实施材料收集
郑丹萍
武进区马杭中心小学
中小学二级
小学语文
具体实施材料收集
李维
武进区马杭中心小学
中小学二级
小学语文
具体实施材料收集
沈燕萍
武进区马杭中心小学
中小学一级
品德教育
具体实施材料收集
 
二、成果简要说明(可附页)

 
1.形成人际交往心理辅导的基本模式
经过近三年的研究,通过课题组成员艰苦卓绝的努力,我们形成了一整套适合流动儿童学生的心理辅导基本模式:
“暖身活动--创设情境--互动体验分享领悟--整合经验--促成行动--评估效果”
2.增强了人际交往意识
我们在前期的调查中发现,许多学生由于存在着不合理的交往意识、不良的交往心态,影响了与同学、教师正常的交往。在实验中。我们通过各种有效途径,采取各种有效方法,向学主讲明交往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促进学生积极极、主动地进行交往,增强了校内交往意识。以下是我校流动儿童交往意识的调查记录。
表1(1)我校流动儿童学生与同学交往意识前后对比(单位:%)
数     年
   据  级
项  目
2013一
2015三
2013二
2015四
2013三
2015五
2013四
2015六
非常愿意
52
56
49
51
49
54
53
54
他们愿意,我就愿意
41
40
45
44
42
41
40
41
不愿意
7
4
6
5
9
5
7
5
(说明:首行数字2013为实验前期,2015表示实验后期;一表示一年级,二表示二年级以此类推)
表1(2)我校流动儿童学生与教师交往意识前后对比(单位:%)
数     年
据  级
项  目
2013一
2015三
2013二
2015四
2013三
2015五
2013四
2015六
非常愿意
88
89
75
78
53
52
39
45
愿意
10
10
22
20
41
42
52
50
不愿意
2
1
3
2
6
6
9
5
从表1(1)和表1(2)可以看出,实施本课题后,学生的交往意识增强了,使许多学生们认识到了交往的重要性,纠正人际交往中的不良心理倾向,树立与人交往的信心,以良好的心态与人交往。并意识到交往要互相尊重,提高了与同学、老师交往的意识。
3.改善了人际交往方式。
以下是我校流动儿童交往行为方式的调查记录。
表2(1)我校流动儿童学生与同学交往行为方式前后对比 (单位:%)
数     年
据  级
项  目
2013一
2015三
2013二
2015四
2013三
2015五
2013四
2015六
心平气和商谈
10
18
14
21
14
28
19
29
尽量躲避、赌气不说话或默默忍受
60
56
58
56
50
40
44
39
大声辩驳,偶尔有时忍不住会动手
30
26
28
23
36
32
37
32
表2(2)我校流动儿童学生与教师交往行为方式前后对比(单位:%)
数     年
据  级
项  目
2013一
2015三
2013二
2015四
2013三
2015五
2013四
2015六
主动跟老师解释
56
69
55
66
65
81
66
72
不知怎么解释
31
25
30
24
16
12
14
12
赌气、自认倒霉
6
4
6
5
10
5
11
9
忍不住会发火
7
2
9
5
9
2
9
7
从表2(1)、表2(2)、可以看出,我校流动儿童的交往行为方式有了明显的改善,大部分流动儿童遇到问题或烦恼时能自觉主动地与同学进行沟通交流,共同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与同学之间的人际冲突也减少了;一些学生逐渐从自我封闭中走出来,主动地与同学或老师交往;有些学生逐渐接受来自老师的帮助,尝试着与老师沟通,解决误会、倾诉烦恼。
4.提高了人际交往能力。
以下是后我校流动儿童学生交往行为方式的调查记录。
表3我校流动儿童校内人际交往能力前后对比(单位:%)
数     年
   据  级
项  目
2013一
2015三
2013二
2015四
2013三
2015五
2013四
2015六
18
29
20
32
22
35
25
39
63
54
63
55
62
53
60
53
19
17
17
13
16
12
15
8
从上表可以看出,我们学校的学生人际交往能力明显提高,很多学生学会了主动与同学和老师打招呼、学会了赞美同学和老师、学会了与他人合作、学会了沟通、学会了解释和道歉……
5.课题组教师在研究中逐步提升专业素养
通过实验研究,我校教师在专业成长方面始终保持可喜的进步势头,受到上级领导的一致好评。常州市首席心理咨询师赵世俊老师指出课题真研究,研究过程真实、扎实、业已形成了研究文化;团队有实力,善引领、能合作。武进教师进修学校吴英老师这样说,研究活动“规模大”、“规格高”、“规范强”一年多来我校课题实验教师在各级各类论文评选活动中,有二十多篇论文获区级以上一、二、三等奖。还有多篇论文发表于各类杂志。
姓名
主    要    成    果
许叶
获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证书。
《心理孤儿现象的成因及应对措施》在江苏省心理年会上交流并获二等奖。(2013年11月)
《调节心理  守护生命》获武进区少先队案例评比二等奖。(201311
适合流动儿童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选题研究获江苏省“蓝天杯”二等奖。(2014年9月)
《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完善学生人格培养》发表于《新课程》(2014年12月)
《集体生活中 帮助被拒绝型儿童被同伴接纳的实践策略》获江苏省“蓝天杯”二等奖。(2015年9月)
 周建强
《浅谈外来工子女英语学习自信心的培养》发表在省级刊物(2013年8月)
《在服务引导中,培养流动儿童爱党、爱社会主义国家朴素感情的研究》课题报告获2013年度江苏省少先队教育科研论文二等奖、武进区一等奖(2013年12月)
《润化叛逆,回归美丽》获“蓝天杯”二等奖。(2015年9月)
方燕
《细节无声、无痕、无语,教育有情、有慧、有爱》获江苏省班集体建设年会论文三等奖。(2013年12月)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获“蓝天杯”二等奖。(2015年9月)
《孩子不急,老师等你!》发表于武进区教育博客。(2015年6月)
虞丽华
《小学数学课堂问题行为心理分析及应对策略》发表于《新课程学习》2014上半年第183期
沈斐
《被遗忘的外壳》获全国班集体建设案例三等奖。(2013年10月)
《流动的云儿在马小》活动被评为2013年度武进区优秀团队观摩一等奖。(2013年12月)
 罗晨霞
公民教育活动《流动儿童家庭教育问题的研究》或常州市评比三等奖。(2014年9月)
钱红梅
武进区2013年度团队观摩活动评比中《南田学子话梦想》获一等奖(2013年12月)
《南田学子 畅谈梦想》获常州市“红领巾相约中国梦”主题队会案例评选二等奖(201311
李维
《我们十岁啦》获常州市“红领巾相约中国梦”主题队会案例评选等奖(20111
《流动儿童的心理特点与教育对策》获江苏省“蓝天杯”二等奖。(2015年9月)
沈燕萍
《低龄流动儿童心理与教育问题及对策》发表于《新课程》杂志(2014年7月)
勇路焱
《聚焦流动儿童心理健康 探寻素质教育新型途径》获“蓝天杯”二等奖(2015年9月)
徐峥
《等待:一种课堂教学艺术的尝试》获“蓝天杯”二等奖(2014年9月)
6.流动儿童学生乐观自信,勇获佳绩。
通过课题组成员近三年的努力,我们发现:我校师生心理健康,流动儿童学生的心理困惑得到及时有效的调整,没有一人因心理原因厌学、逃学。马小学子在各项活动中自信、大方,展示新时代少年儿童阳光向上的风采。这三年来,我校获市级、区级的“四号少年”将近五十名,超过80%的学生来自于流动儿童学生。我校学生在各级各类比赛中均获佳绩:江苏省乒乓比赛团体一等奖,我校数棋男女队均获市赛团体一等奖,常州市器乐比赛一等奖,武进区小学田径运动会一等奖……这些参加比赛的孩子中90%的孩子来自于外来工子女,因为他们比本地孩子更刻苦,更顽强,更加能够持之以恒。这些成绩的取得都说明我们的课题研究是成功的,流动儿童学生在马小的这片热土上形成了积极向上、乐观自信的阳光心态。
7.通过课题研究,彰显学校的特色。
通过课题研究,解决了学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促进教育教学的改革,对学校德育工作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加强了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凸显个性,促进学校工作的全面发展。
 
 
 
 
 
三、鉴定组意见

  
 
 
 
 
 
 
 
 
 
 
 
 
 
 
 
 
 
 
              鉴定组组长(签字)
                年   月    日   
 
四、鉴定小组成员

鉴定组职务
姓  名
所在单位
签  名
 
 
 
 
 
 
 
 
 
 
 
 
 
 
 
 
 
 
 
 
 
 
 
 
五、组织鉴定单位意见

   
 
 
单位公章:
    
六、常州市教科研规划办意见

 
 
 
 
 
 
 
单位公章: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手机端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