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转化“后进生”案例分析
发布时间:2014-01-09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刘洁

 

转化“后进生”案例分析
张聪,这是我们班典型的“后进生”。 他在整个班级学生群中显得特别醒目,大部分同学是不愿跟他交往,所以他给人感觉较孤僻、不合群,学习上反应偏慢,兴趣又不大,最主要是记忆力和理解能力非常差,学习习惯差且比较懒惰,作业马虎潦草,常有抄袭现象。
通过观察和了解,我对张聪存在的问题基本上心中有了数:张聪的孤僻、不合群,是其自卑感所致。而他的自卑一开始主要来自自己本身,现在这种与其他同学不协调的地位,使他极想回避这个事实而又无法摆脱,这种困惑时时伴随着他,加上周围人不良暗示的反复作用。而当他在学习上碰到困难挫折时,他就不敢求助于他人了。长此以往,他对学习也就失去了足够的信心,自然出现反应偏慢这种状态。反过来,学习上的不如意又加剧了其自卑感,并使其不断内化。
针对张聪的情况,用常规的谈话、批评、表扬显然收效不大。张聪失去的是自我心理暗示,因此,必须先帮助他建立起良好的自我心理暗示,其他工作才能开展。在征得家长、任课老师及同学们的理解支持帮助下,我准备这样一步一步的帮助他:
首先:对他一开始的目标降低一点,让其也能够体验成功。
平时情况也表明,跟一个屡战屡败者大谈增强信心之类的话意义并不大;事实也证明,学习成绩的好坏,学生仍十分看重。因此,针对张聪的状况,我把有效提高他的学习成果作为其增强信心的切人点,具体做法为:
1、分析现状,提出目标。根据对他平时学习情况的观察,我发现的学习成绩总体仍偏差,不仅在对知识的灵活运用上更是显得吃力,而且由于学习习惯差和懒惰,对于基础性,识记性的学科知识掌握得也很差。对此,我找他进行了一次长谈,具体讨论他的学习目标问题,针对起点较低基础较差的现状,我与他共同制定了相对其他同学较低的目标,定位于书本的基础,背公式概念、做基本题,难的不作要求,比如,每天自己抽空到我这边来背诵一首古诗。目标的接近,使他有了试一试的信心。
2、对他进行具体指导,帮助他实现目标。
目标提出后,要做到并不易,而做不到显然又无法达到转化的目的。为此,我协同其他任课老师及部分学习较好的同学,给他各科搭配一个小帮手。张聪看到这么多老师同学全力帮他,也体现出前所未有的努力和配合。果然,在接下来的课堂表现以及老师在平时所进行的小测验或者默写、背诵等,尽管情况也不是特别理想,但较以前进步是明显的。
3、对于他的进步及时给予充分的表扬,让其体验成功。
有了成绩的进步,哪怕就是一次默写情况的好转,我都有意识地在课堂上对他的进步进行了一番表扬,让他在同学中也能够获得最为基本的尊重。使他增强了信心,提起了学习的兴趣。此后的上课,他显然比以前投入多了。
其次:引导他正确正确总结经验教训,增强信心。
在学习上初尝成功喜悦之后,我把精力集中到解开张聪心头之结上来。因为,尽管他学习有所进步,但毕竟仍较差,再加上他仍会偶尔产生自卑的心理暗示。此外,我还通过与他父母的沟通、与各科老师的沟通、与全班同学的沟通,来营造正面引导的良好氛围。让他一心扑在学习上,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学习中去,再加上学习上略有进步,他显得较以前自信多了,偶尔甚至有点洋洋自得起来。
最后:引导他逐渐提升目标,以正确的心态面对挫折。
信心调动起来之后如何保持?关键在于增强耐挫力。因此,在张聪初具信心、学习略有进步的基础上,我对他适时调整了要求,将其目标适度提升,使其在实现目标过程中遭遇挫折,并鼓励他发挥自我作用,摆脱知难而退、对现实一味逃避的心理。同时,我改变初阶段时的事事关心,变为遥控指挥、宏观调控。这种“若即若离”的方式,使他不得不面对现实迎接挑战。而这些无疑中增强了他的耐挫力。反复几次下来,不仅保持了起自信心,也是他对自己有了更清醒的认识。
    通过张聪的转变,使我感到,在当前“后进生”转化工作中,除了需要我们对于他们倾注更多的爱心和耐心,更多的真诚和宽容,还特别需要我们教育者思考的恐怕是我们的方法是什么。注重培养“后进生”的心理优势,让他们都感到自己的重要。总之,只要我们共同努力,坚定信心,科学教育,把转化后进生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和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这些迟开的花朵将开得更加绚丽,更加灿烂。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手机端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