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化对象:李想,男,8岁
个人情况:理解能力差,反应慢;学习比较落后,有自卑心理;课上常常做小动作,不会听讲,经常走神儿,作业不认真。
家庭情况:父母知识水平有限,没有能力对其进行辅导,妈妈教育的方式不得当,爸爸又经常在外出差,没有时间关心他的学习,当天学习的新知识有不会的也没有得到及时的讲解。因此,第二天一来就像昨天没有学习新的知识一样,什么都不会了。
针对李想的情况,用常规的谈话、批评、表扬显然收效不大。所以我采取的帮助措施如下:
一、优先关怀
在行为习惯上,我经常督促他;学习上对他悉心辅导,主动问她有无疑难问题,经过一段时间的帮助教育,他比以前有了一定的进步。
二、优先提问
在实际教学中,我对该同学优先提问,在提问时注意了以下几点:一是由浅入深,先提问一些他能回答的问题,以激发他的学习兴趣;二是注意启发,通过老师的启发,让他把问题回答得完整;三是充分肯定他的优点,即使有些问题回答得不完善,也要用鼓励性的语句肯定他,提高他对学习的信心。
三、优先批改作业
我决定对他的作业优先批改,并实现弹性管理:一是设计弹性作业,让他做基础题,作业量也少于其他同学:二是安排弹性时间,对他的作业利用下课时间尽可能面批,随时订正。三是实行弹性评价,作业正确的打“√”,错误的打“?”,避免挫伤他的自信心。结果,有段时间,他的作业做的很好。
四、优先表扬
后进生虽然缺点较多,但他们同样希望受到学生的尊重和教师的表扬。因此,我积极捕捉该同学的闪光点,在他取得进步,获得成功时,及时肯定,衷心祝贺。有一次他利用课间休息时间提早做完作业,并及时让我批阅,我当即表扬了他。他当时兴奋地露出了少有的灿烂的笑脸。
转化效果:“万事开头难”,开了个头,事情就容易了。李想渐渐地变了,语文课上,能见到他积极举起的小手,听到他响亮的回答;大扫除时,他抢在前头,干得不亦乐乎;期末考试时,他的各科成绩均有提高。他的进步不仅仅是在学习上,更可喜的是性格开朗、热情了。“鼓励犹如阳光”,获得教师的鼓励和肯定是学生的心理需要,这种需要一旦满足,便会成为一种积极向上的原动力,多种潜能和情感便会激发出来。班主任要做个有心人,要学会对学生的观察、鼓励,甚至赞美。手执爱心的金钥匙,去打开学生的心灵之门。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