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个案分析
发布时间:2015-01-27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杨鹂
后进生转化案例
我校有很多学生的家长平时忙于工作无暇照料孩子,于是很多将子女交给长辈教育。这就形成了较有特色的“隔代教育”问题。这类学生在能力、学习、心理方面存在较为特殊的一面。是一群特殊的后进生群体。
一、个案背景:
1、个案的基本情况
小苏,男,11岁,学习习惯差,经常不完成作业,编一些谎话骗老师。平时以自我为中心,对于老师的教诲置若罔闻。同学们讨厌他的习惯、做法,嘲笑他,在他经常流露出的不在乎的神情背后,有时也不经意地流露出一种无奈。
2、个案的家庭情况
没怎么见过爸妈妈,主要爸爸负责接送。虽然对这个儿子也很头疼,也时常责骂,但毕竟文化程度不高,辅导功课也没有这个能力,孩子几句话就骗过去了,对孩子的管理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二、主要问题分析
通过近一学期的教学观察,我发现小苏的行为主要表现在:性格方面以自我为中心、固执;心理方面无所谓的态度;学习方面兴趣不浓。而形成这几种现象的主要是以下几反面:
1、家长的宠爱。通过跟家长谈话,我了解到不管孩子的要求是否合理,只要孩子开口:“我要……”祖辈总是有求必应。尤其是孩子发脾气、哭闹、耍赖时,大人更是“俯首甘为孺子牛”,失掉原则,要啥给啥。长辈一昧迁就、给予、满足,导致孩子对物质需求的欲望膨胀,事事以我为中心。有学生曾说过:“老师面前要装乖,父母面前要争辩,老人面前要耍赖。”此时的小苏正是这种心态。
2、集体的排斥 小苏在班里总是很显眼,经常跟同学吵架,作业不认真完成,上课做小动作……甚至老师说今天有同学作业没做,全班学生会情不自禁地转向他。同学歧视的目光,老师严厉的批评导致了他对学习的厌恶,渐渐地他对自己也失去信心。作为一个11岁的少年,不能被他所向往的群体接纳,不能得到正常的伙伴之间的交往,内心的感受是可想而知。
3、教育方法的粗暴 虽然家人对小苏在生活反面极其宠爱,但对他的学习期望又很高。父母难得工作之余过问一下他的成绩,却是不理想,所以就是一顿打骂,很少有耐心地说理与交谈。长期下来,他对学习渐渐的失去兴趣,也逐渐产生逆反心理。
三、采取的对策
作为教师,只有给予相应的帮助和心理疏导,促使他在心理上能逐步健康,成绩能不断提高,能力不断加强。古希腊医学家希波克拉底曾说过:“了解什么样的人得了病,比了解一个人得了什么样的病更为重要。”了解了他的心理特点及其成因后,那么我们老师必须有针对性地加强对他的心理建设,加强对他的心理监护,使他的心理健康发展,树立信心,从本质上转化他,进一步提高教育实效。
1深入家庭,进行家教指导。
孩子是家庭的折射,孩子的成长离不开良好家庭环境的影响。要想解决他的不良表现,还得从他的家庭入手。
首先,我利用面谈,向家长提出:“凡是孩子自己能做的事,让他自己去做。”帮助家长提高思想认识、转变观念,与学校教育形成合力,进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劳动习惯。
其次,要求家长督促孩子完成家庭作业,经常查看孩子的作业。不要以分数来衡量孩子的成绩,当他的成绩不理想的时候,家长也不要以打骂相威胁。这样,形成浓厚的家庭文化教育氛围,帮助孩子形成自觉学习的态度,改变家长对家庭教育的认识,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
2、发现他积极的因素,促进转化。
我发现小苏虽然经常犯错误,但他依然有向上的愿望,他身上还有很多“闪光点”,比如,劳动很积极,做错事敢于承认,不闹事的时候还挺讨人喜欢,上课也会积极发言……所以我们可以发掘他这些向上的可塑性,对他进行再教育。
首先,我在课堂中,多为小苏提供表现机会,结合班上具体情况,开展一些集体的活动和竞赛,任命他为负责人,让他感到被信任和责任感,在组织活动中,他的主动参与使他觉得班上的活动,自己也是一份子,从而达到消除行为惰性的效果。
3、引导集体关注他,接纳他
集体的力量是无穷的,我在培养他的正确的交往能力的时候,还注意发挥集体和伙伴的作用,通过同学的忍耐和爱护,帮助他在集体中找回自我,学会交往。
我利用恰当时机做好班级学生的思想工作,告诉他们不能因为种种原因而孤立班集体中的任何一员,向学生讲述团结合作的重要性。引导同学明白像小苏这样的学生,以自我为中心的行为形成是长期的,多方面的结果,不可能在短期内得到根除,要允许他有反复现象。并且教育大家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他,要正确对待他的变化,以我们集体的耐心,接纳他的缺点,他的变化。并号召班干部带头和他一起玩耍,如果他有什么困难,我们要主动去帮助,以此来带动全班学生态度的转变。
4、尊重和信任他,正确看待“反复”。
信任是一种人格力量,它促人奋进,使人努力。对他来说,只有信任他,才能得到他的信任。信任他,也是尊重他人格的表现,也只有这样,才能消除他自暴自弃的心理。他的错误不可能在一次两次之间完全改变,我要耐心对待他的错误。上个月,他又有几次没做作业。我询问原因,他说因为本子放在家中忘带了,以前他也曾经因为这个原因经常不做作业。我犹豫了,难道他又撒谎了,是否叫他趁下课的时间补回去呢?我没有这样做,只是叫他以后要善于管理好自己的学习用品。此时,他的眼里流露出一股被信任的感激的眼神。
四、教育效果
经过一段时间的师生共同努力,这个男孩的进步是有目共睹的,平时在和同学的交往中,能主动退让,家长也反映他在家能做一些简单的家务事,不会想要什么就朝着要什么了。他从一个令人讨厌的孩子,成为班级中受人欢迎的一员。他能按时完成作业,和同学友好相处,不随便打人,积极为集体做事,我相信以这样一种乐观向上的精神,他一定会取得更大的进步。
小苏的特殊主要来自于他的家庭,家长的放任、养成了他唯我独尊的个性,以至于出现了一系列问题,给学校教育工作带来了许多困难。如果教师和同学对他的过错或者是出现的问题,只是一味的批评,不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反而很容易伤害他们的自尊心,引起他对老师的敌意和不信任,给今后的思想带来更大的障碍。
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人是最难塑造的,虽然小苏同学的进步已有了一些飞跃,但它只是教育过程的一部分,只是他成长中的一个起步,不能说已是彻底的成功。对他的教育使我认识到,转化特殊的学困生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任务,不应该有一丝一毫的松懈与疏忽。
附件: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