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巧用班级日记构建和谐班风
发布时间:2014-01-10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罗晨霞

 

    没有对话,就没有交流,也就没有教育。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发现很多学生因腼腆、胆怯、或没有合适的场合和时间而失去了对话的机会。这时对话的一种形式——书面交流的优越性便显现出来。“班级日记”就是一种书面交流形式,它是师生情感交流重要途径之一。操作也很简便:就是在班级放一个日记本,由学生轮流记。一日仅限一篇,不拘内容,可写学习、校园生活,也可写家庭、个人心理;不拘字数,可长篇大论,也可只字片语。老师阅读后可视具体情况笔谈、面谈或讨论,及时予以关注。它就像班级时政,在师生间传阅。“班级日记”为我的班主任工作帮了不少忙,它的好处不可小觑。现在我就选择几点,谈谈我认识。
一、“班级日记”开启学生心灵  
颇有意见
沈教师的板书很多写到黑板底下了。而教室的讲台桌很高,挡住了黑板底下的一部分。老师也意识到这个问题,说让看不见的同学站起来。可站起来也解决不了问题,总不能让同学们都站着上课吧!想象一下,如果大家都站起来看黑板,那么这样课堂会多么吃力呀。希望沈老师尽量不在黑板下方板书,自己省力,也方便我们。
2007年6月21日 
班主任回音壁:这位学生借“日记”向老师提意见,希望我能把这种情况反馈给科任老师。课间,任课老师都在场时,我读了这篇日记。然后又在学生“日记”下面补了几句话:站着上课的确累人。我已经把同学们的意思转达给沈 老师了,我想 沈老师会欣然接受你的建议。望多向老师提些宝贵意见。谢谢。
事后,学生很高兴地对我说, 沈老师板书又大又高,后排都能看得清清楚楚。
这则日记让我深刻地体会到:教育应当从“了解”开始,“班级日记”就是了解学生的一扇窗。老师可从这些“日记”中了解学生的心理动态及其困惑,对症下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疏导学生,做好学生思想工作,管好班级。
 二、“班级日记”能给学生以温暖  
解决问题从了解始。有了解才有发言权,才可以施以适时的帮助。因为没有限制学生的写作内容,也没有在“回音壁”中指责学生的一些牢骚与怨气,有些学生在日记中有意无意地流露出非常个人化的喜怒哀乐。在这些零星的情感片段中,我们可感受到文字主人的孤独、忧愁与无助,他们期待关怀与安慰。这时,老师的一句问候或是一个微笑,会带给学生说不出的温暖。孩子的变化与感动,也会感动着我们。让我们在下面日记中感受感动与被感动。
小试失利
 2007年9月24日 
一段时间后,第二次数学小测试,人人喜笑颜开。
三、“班级日记”帮助学生自己管理  
违纪自省
下午劳技课上,我和浩浩在讨论时,不知不觉就聊起天来,接着又玩了起来。当我们察觉时,已经被老师盯上了。他把我们叫起来,狠狠地批评了一顿。当时50双眼睛盯着我俩,要是地上有一条缝,我一定会钻进去。有什么办法呢?谁叫我上课不认真。我觉得自己对不起 陈 老师。他在上面讲得满头大汗,喉咙都哑了,我却不认真听讲。时间宝贵,容不得浪费。课后,我们进行了批评与自我批评,最后约法三章:
1、上课时,不跟别人说话。
2、上课时,不做小动作。
3、有事下课后再说。
2007年11月25日 
班主任回音壁:学生对待自己的错误如此郑重,我也应该把它当一回事。我在班上朗读了这篇“班级日记”并且表扬了写这篇日记的同学。我说,日记是心灵的独白,是与自己的对话。这种对话与独白是种自我审视。与自己对话,是一个人表现最诚实时候,柯若维同学一定会诚信守约。果然此生与同桌一学期来几乎没发生课堂违纪现象。
 
在这条小心翼翼为人师路上,我将上下艰难求索。当然,让学生写“班级日记”只是我班主任工作中微小的组成部分,但它的确好处多多。不过,为使学生能在班级日记中畅所欲言,班主任定得有“宰相肚里能撑船”宽容与气度,否则“班级日记”将会流于形式。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手机端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