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体验活动,学生成长的摇篮!
发布时间:2014-06-26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周建强

 

体验活动,学生成长的摇篮!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马杭中心小学       周建强
中学高级教师     邮编:213162   
内容提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委员会在《学会生存》中指出:“未来的学校必须把教育的对象变成自己教育的主体。”人们常说,孩子的心灵是一块奇妙的土地,看你播下什么样的种子。无数人的成长历程都在验证这样一个朴素的道理:播下一粒思想的种子,就会收获行为的果实;播下一粒行为的种子,就会收获习惯的果实;播下一粒习惯的种子,就会收获性格的果实;播下一粒性格的种子,就会收获命运的果实。体验教育就是在这千千万万块奇妙的土地上播种思想的种子、行为的种子、习惯的种子、性格的种子、命运的种子。
主题词】:体验 成长
 德育,更注重学生在积极主动地参与实践活动中体验人生,通过知识的掌握,态度的形成,能力的锻炼和习惯的培养等环节来进行,这些环节都离不开实践,若没有亲身经历和真实感受的体验环节,没有心灵的触动,就无法真正完成德育过程。德育离不开实践,实践与体验息息关联。
 那么,在班级管理中,我们应该如何开展实践活动,丰富学生的生活体验呢?
 一、充分利用体验活动的资源
学校与现实生活中有许多资源和有利因素可以利用,比如自然景观、人文环境、校园环境、学科教学资源等等,我们可以抓住这些资源引领学生体验。
阳春三月,我们组织学生去全国闻名的花木之乡——夏溪花木市场开展一日实践活动。这些生活在城市的孩子第一次看到那么多枝繁叶茂、竞相开放、充满生机的花木,都顾不得身上重重的行囊,朝花木道路飞奔而去,欢呼雀跃,迫不及待地很有礼貌地向管理人员询问花木名称,看到家乡有这么美的地方,他们由衷赞叹!中午,孩子们一起动手野炊。此时,爱家乡,爱劳动,爱同学的思想不再需要老师机械灌输,孩子们已经能自觉实践了。看来,我们既要让孩子学好功课,也要让孩子学会体验。让理想小鸟在体验中放飞,让良好道德在体验中形成,让实践能力在体验中强化,体验才是最好的教育!
体验活动许多时候是随机的,我们也不能渴望一次活动就能成功,那只能走过场,成为形式主义。不能强迫孩子一搞活动就写日记、谈体会,那只能让孩子做假。如何利用日常生活的情景,这需要教育机智。
 进入六月,天气炎热起来,孩子们都喜欢买冷饮吃,吃完后留下的冷饮小棒不是随意扔在地上,就是藏在课桌的角落里,而且屡次提醒都没实效。我发现有的孩子常常因为忘记带数学学具小棒而尴尬不已,就提醒大家把冷饮小棒收集起来,数学课上借给没有学具的同学。小小冷饮棒派上用场了,乱扔的越来越少了。
后来,我偶尔一次看到小棒制作技巧介绍,就试着将冷饮棒涂上彩色,制作成一个精美的杯垫给孩子们看,提示他们其实还可以用冷饮棒这样的废弃料做出很多小制作。于是,做笔架的,做像框的,做扇子的,涌现了许多好作品呢!我这才知道,这一次的搜集冷饮棒实在是一次无心插柳柳成荫的体验啊!
 二、精心设计体验活动的过程
体验活动的形式多样,但不管是哪一次哪一个系列的体验活动,我们都要精心地设计好流程,认真把握好每个环节,才能实现体验的真正价值。
比如,我们的孩子在学校是学生,在家里是个宝宝,在角色体验时,可以让他做爸爸、妈妈,当老师,当医生,做病人、残疾人等,承担多种角色才能体验到更多的义务与责任感。如果把为家庭生活服务作为“岗位”,做打扫房间、买菜、做饭、洗衣服、照顾老人等具体事务;把当一天爸爸妈妈作为扮演的角色,根据父母的工作情况,跟父母上一天班,体验父母路途的辛苦和工作的紧张,学生就会从中获得家庭生活的真实感受,明白孝敬父母的道理,学会为父母分忧、生活自理的本领。
体验活动还需要体现关联性,要注意时间、场合及其循环性,不能东一葫芦西一瓢。要让孩子产生想象和联系,把老经验和新刺激有机整理,产生新的认知、新的经验、新的情感。围绕体验亲情这一主题,我带领孩子们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①、设立家务劳动小岗位,岗位内容因人而异,并定时与家长一起作总结,在班级中举办展览、竞赛等,让队员全面展示劳动成果,在此基础上评选出劳动章、孝敬章,这些都与雏鹰争章紧密结合。②、开展“父母的一天”调查活动,记下父母一天的生活,体会父母生活与工作的辛劳。③、借母亲节的契机,以书信形式,配合我给父母洗一次脸(脚)的爱心行动,开展“母子连心”的通信竞赛,感受母爱的温暖和伟大,体验长辈所给予的亲情,用自己的行动让父母强烈地感受到子女的孝心。
让每一次实践过程中的每一点真实感受,在学生心灵上都有所触动,情感上有所升华,思想上有所收获,才能潜移默化为孩子们心中的宝贵财富和成长的坚实足迹!
三、积极创造体验活动的价值
体验活动不仅仅要设计,而且要挖掘,要创新。要及时挖掘偶然事件背后的价值和意义,这甚至可能成为一个生命的唤醒期。教育不是简单地做加法,要注重对经验进行整理。情感也是这样,也要不断整理。
例如,在班集体中开展互帮互助活动是一项常规性的活动,我们通常采用一对一结对子的办法,让优生带后进生,孩子之间的交流互助就仅仅限定于这两人之间。在期末复习期间,我们开展了“互帮互学,请您放心”的活动,以小队为单位每个人拟定一份试卷,并在试卷上写上自己的名字,然后将试卷收上来,打乱顺序,再发下去,大家一起做题,做完后交给出卷同学批改,并对错误的地方加以辅导,最后按出卷、答题、批改、辅导的综合情况评出“认真负责星”。这个活动加强了诸多孩子之间的交流合作,弥补了两人合作的许多弊端,是互帮互助活动的新体验。由此可见,在新课程理念下的“体验教育”可以富涵人性,激活灵性,点燃个性,唤醒儿童天性中最灵动、最美好的东西,打造出一个永不褪色的美丽童年。
“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自我发展”,这是体验教育的基本职能,我们的体验活动有效地培养了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能力,促使了优良班风和校风的形成。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朱小蔓说:孩子的心是多样的,孩子的特点是多样的。有人说,孩子的语言有100种,孩子的表达方式有100种。遗憾的是,我们的教育把孩子的语言、表达方式丢弃了许多,只剩下了一两种。开展体验教育,就是要努力把这些本真还给孩子,让孩子的心田成为一个宝库。体验教育是一个循环往复、螺旋上升的过程,孩子的某一思想品德的形成决非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它需要不断地在实践中体验,不断地积累感性认识。探索实践体验的途径,提高实践体验的效率,让孩子们在体验中发展自我,完善自我,展现自我,在实践中体验,在体验中成功,在成功中快乐,在快乐中成长!
 
[参考文献]
1]曹廷华 《美学与美育》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4
2]潘菽  《教育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5/4
3]广东教育杂志社  《师道》  2008/3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手机端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