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问题行为心理分析及应对策略
摘要: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和社会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我国教育事业也在不断发展,但其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小学数学课堂问题行为成为数学课堂教学管理的一大难点,这对小学数学教学质量有着很大的影响,教师们应该对小学数学课堂问题行为高度重视起来。本文简要分析了小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具体表现,并对小学数学课堂问题行为的成因分析进行了概括,最后总结出解决小学数学课堂问题行为的有效对策。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问题行为;心理分析。
一、小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具体表现
所谓小学生课堂问题行为,就是指发生在小学课堂上的和课堂教学要求、行为规范不一致的影响课堂秩序的行为。小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具体表现如下:(1)学生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思想容易开小差,不认真听讲,上课说话,影响其他同学学习。(2)学生具有很强的逆反心理,不善于和老师交流,上课总是和老师对着干。(3)同学之间容易产生矛盾,干扰他人的学习。(4)学生学习的动力不足,常在课堂上表现出消极情绪,没有提前备课,且常常扰乱课堂秩序 。(5)学生在学习中容易产生自卑心理,从而丧失了学习的信心和兴趣,在学习中面对困难容易产生退缩情绪。
二、小学数学课堂问题行为的成因分析
小学数学课堂问题行为的成因主要包括学生因素和教师因素两大类,具体如下:
1.形成小学数学课堂问题行为的学生因素
小学数学课堂中问题行为的产生大多是学生自己引起的,部分学生的生理障碍会引发课堂问题行为,学生如果在生理上存在缺陷,就会严重影响学生的数学学习进度,从而无法在小学数学课堂上专心学习。学生在小学数学课堂上不能根据环境改变自己,常在学习中产生负面情绪,都会造成学生焦躁心理的产生 ,这也是小学数学课堂问题行为产生的主要原因。小学数学课堂中学生容易产生心里挫折,学生在学习小学数学的过程中常遇到挫折,有些学生不能正确的面对挫折,学习差的同学容易产生自卑感,从而丧失学习数学的的兴趣和信心。
2.形成小学数学课堂问题行为的教师因素
小学数学课堂问题行为虽然表现在学生身上,但很多问题都与教师的教学行为有直接关系。教师教育思想存在缺陷,会影响教师的教育教学方式,从而引发小学数学课堂问题行为的产生,教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果缺乏正确的教育理念,会使得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产生逆反心理。教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没有给予学生充分的关心和鼓励会使学生产生消极情绪,导致学生丧失学习的信心,从而引发小学数学课堂问题行为的产生。教师在小学数学课堂的管理能力差,会使得课堂缺乏组织纪律。
三、解决小学数学课堂问题行为的有效对策
为有效解决小学数学课堂问题行为,教师应该采取有效的措施对数学课堂秩序进行约束和规范,对学生的学习心理和学习状态进行细致的了解,多余学生进行沟通交流,不断采取有效措施矫正小学生数学课堂问题行为。教师在进行教学前要对小学生数学课堂问题行为进行细致了解,分析小学生数学课堂问题行为产生的原因,对学生学习数学过程中产生的问题采取正确的态度,选择适宜的方式和方法对其进行纠正,这就要求教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要有足够的信心。此外,教师还要注重对小学生健康学习心理的塑造,对小学生数学课堂问题行为进行矫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行为,从而实现小学生数学教学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总结
小学数学是小学生学习的基础科目,教育部门应该充分意识到小学数学教育的重要性,目前我国的小学数学课堂问题行为成为教育界关注的重点,教师应该多与学生进行交流,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和学习情况,才能采取有效措施解决小学数学课堂问题行为。
参考文献:
[1]马慧,课堂问题行为与课堂纪律管理[J],现代教育科学,2004,(1).
[2]刘利群,课堂问题行为的管理[J],教学与管理,2000,(8).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