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为流动的“云儿”撑起一方晴空
发布时间:2014-09-15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李泱

为流动的“云儿”撑起一方晴空  

——记“江苏省优秀教育工作者”小教育集团杨区校区王华英校长  

武进马杭,青洋路高架旁,有一所特殊的学校,孤零零地坐落在一片空旷的废墟中。说它特殊,原因有两个:一是学校是公办体制,但由于地处外来人口集中的区域,在这里接受义务教育的是500多名流动儿童所以,这是一所标准的公办蓝天学校;二是学校紧靠正在扩建的广电东路旁,周边的村庄已经全部拆迁,学校的食堂和厕所因扩建需要,只得拆除改造,剩余的校舍如一座孤岛,也在等待拆迁,但是条件还不成熟,这是一所待搬迁却一时无法搬迁的学校。  

这所建于90年代初期,校舍陈旧、设施落后的特殊学校,就是武进区杨区小学。这所特殊的学校在这样特殊的时期,唯一的使命就是——坚守  

杨区小学的领头人,一位瘦弱而干练的女校长——王华英,带领杨小的师生们在困境中坚守,用炽热的心书写着一页页亮丽的篇章。  

   

萤火虫一生稍纵即逝,  

那弱弱的微光就是彰显生命无私的明灯;  

您的可敬,  

则在于那燃烧的蜡烛,  

无悔教育。  

杨区小学,本是马杭中心小学下属的一所村小,地处湖塘与遥观的交界,属城区的边缘。2007年,学校响应区委区政府的号召,成为一所公办蓝天学校,全部吸纳流动儿童。学校转型后,如何使学校能在短时间内获得家长的信任,缓解马杭小学乃至武进城区的招生压力?如何使流动儿童享受平等的教育?如何面对学习困难、习惯较差、问题各异的流动儿童……一连串的问题,摆在马杭中心小学的面前。中心校缪校长等领导经过慎重研究,决定派王华英教导到杨区小学任校长。  

当时,公办蓝天学校运行尚在探索阶段;自己的孩子在中心校念三年级,丈夫又常年出差,家庭的重任不能丢。无论于公于私,困难和挑战就摆在眼前。然而,这位羸弱的女子,服从大局,坦然接受:办法总比困难多!带着领导的嘱托,带着沉甸甸的责任,毅然来到了杨区小学,不畏艰难,扛起重任!  

万事开头难,摆在王校长面前的第一道坎就是:孩子基础差,家长不信任,教师有懈怠。她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立即开展一系列的工作:首先,召开教师会议,认清形势,统一目标,鼓舞斗志;接着,与教师促膝谈心,让他们充分认识流动儿童的特殊性,认识自己工作的责任和意义,充分发挥自己的耐心、细心和爱心;然后,她组织召开全校学生家长会,跟家长讲政策,讲师资配备,展示学生的阶段性成果,让家长们对学校有全新的认识。老师们被她的真情感染,认识统一了,态度端正了,积极性提高了;家长们也逐渐对学校产生了高度的信任。王校长那一颗悬着的心终于落地了。  

寒来暑往,转眼7年。在这两千多个日子里,王校长全心投入,在困境中坚守,在逆境中前行,默默付出,无怨无悔,用满腔的爱哺育一株株稚嫩的幼苗,用心血和汗水为流动的“云儿”撑起一方晴空!  

杨小的师生都不会忘记:2013年,由于广电东路拓宽改造,学校的食堂厕所要拆迁,必须建造新的食堂和厕所;道路改造把学校的进水管和下水管挖掉了,必须另找线路。整整一个暑假,她奔波于镇政府、教育局、村委、工地……忙忙碌碌  

杨小的师生也不会忘记:2014年,广电东路拓宽工程全面实施,学校原先进出的道路全线封闭。为了使学生能在2月份开学时安全进出,她又奉献了一个寒假!奔波,奔波,再奔波!终于,一条宽阔的水泥便道,在开学之际,准时地直通校园,孩子们畅通无阻地走进了校门。这条通向知识的道路,播洒的就是王校长平凡而伟大的爱与责任。  

如今,学校周边村庄已全部拆迁,围绕学校的是一片又一片的废墟。一阵风刮过,尘土飞扬。学校所在地因为属于湖塘纺织工业园地块,不知何时,一声令下,就会被拆除。但这丝毫不会影响杨小的正常运转,因为王校长时刻思考着如何和老师们一起坚守。她知道,孩子们离不开学校!  

   

春蚕一生吐丝作茧,  

那吐出的银丝就是丈量生命价值的尺子;  

您的价值,  

则在于那盛开的桃李,  

下自成蹊。  

俗话说得好,“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作为一校之长的王华英,在平时的工作中,处处以身作则,身先士卒,带领大家一起前行。  

有一次,因为雨天路滑,摔了一跤,尾骨断裂,医生建议她卧床休息,但她还是坚持每天上班。有时上课站着实在吃不消,她也会在板凳上坐一坐。可是,按照学校管理条例,教师是不允许坐着上课的。教师会议上,王校长就这件事主动作了严肃的自我批评。她这种严以律己的品格深深地感动了老师,老师们的敬业精神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对待教师,王校长始终树立“为教师服务”的意识,关心、赏识每一位老师,做到知人之情、念人之劳、帮人之难、谅人之过、奖人之功、扬人所长。她常常说:“每一位老师都是杨区小学的宝,每一位老师的快乐就是我最大的快乐!”哪位老师过生日,她会送上温馨的贺卡;哪位老师生病住院了,她会带着鲜花和祝福去探望;哪位老师家里发生了意外,她会毫不犹豫地拿出自己的积蓄帮其渡过难关……一桩桩,一件件,无不闪烁着人性化的光芒!难怪老师们发出来自肺腑的心声:“在杨区小学工作,我今生无悔!”  

作为一名老师,她更是“本着为流动儿童未来幸福生活奠基”的理念工作着:流动儿童父母离异或两地分居情况比较多,她为这些孩子开生日派对,让他们过一个愉快且难忘的生日;过年了,走进孩子的家庭,送上过冬的棉衣,送上学习用品,送上慰问金;孩子生病住院,她也会前去探望;对待后进生,更是不厌其烦一遍又一遍的个别辅导……她总说:“这些孩子不容易,我们应该这样做。难怪家长都这样说:“把孩子放在杨区小学,我们很放心!”  

   

石阶一生默默沉受,  

那向上的动力就是托起生命希望的太阳;  

您的可亲,  

则在于滋润的雨露,  

爱洒人间!  

王校长清醒地认识到:虽然只是一所蓝天学校,虽然吸纳的都是流动儿童,但社会对教育的要求不会由于生源的差异而不同,孩子们享受教育的权利应该是平等的,杨区小学的教育也应该跟上武进城区的步伐。于是,王校长带领全校老师认真学习,热烈讨论,就新时期的育人观、教育观形成共识。全体教师以新课改为契机,以教育科研为先导,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提高学校的管理水平。王校长,这位瘦弱的女校长,靠着坚定的信念,凭着顽强的毅力,为学校的发展努力着,奉献着……  

终于,汗水浇灌出累累硕果:校园DV全国金奖,省“金钥匙”科技竞赛特等奖,“流动儿童行为习惯的研究”获武进区教科研成果一等奖,学生书画作品也在各级比赛中屡屡获奖,学校扬琴特色初具规模……学校获得家长、地方和领导的交口称赞。  

    繁忙的工作之余,王校长同样承担着家庭的责任。由于丈夫长年出差在外,对长辈的关爱和对孩子的教育就全部落在了她瘦弱的的肩上。  

老家的长辈,她总是忙里偷闲,隔三岔五地回家看看,买点菜,烧点好吃的,陪他们聊聊天,说说话。奶奶老年痴呆,不认识人,常走丢,王华英校长经常陪着她到附近的村庄转转。逢年过节,她总是带上儿子,买上礼物回家,陪老人度过快乐的时光。公公两次生病住院,她也能合理安排:白天,坚持上班;晚上,去医院探望、照料;术后每次的检查、配药,她都亲自前往,跟医生沟通交流,生怕少听了什么,少记了什么。她知道,长辈身体健康,是一家人最大的福分。儿子因为和妈妈比较贴心,所以虽然上了高中,总会把自己的喜怒哀乐跟妈妈交流,一家人过得充实而甜蜜。  

   

王华英,这位武进区马杭中心小学教育集团杨区小学的领头人,她坚守着一方“特别”的净土,点燃了流动儿童的希望之灯;她播种着期待,把自己像阳光雨露一样献给了她所热爱的事业  

今年9月,王校长光荣地被评为“武进区三好教师”,同时被推荐评选“江苏省优秀教育工作者”并顺利当选。她应邀参加了常州市第三十个教师节庆祝活动并受到大会表彰,同时在区庆祝大会上接受了专访。这位为流动儿童撑起一方晴空的女子无愧于这份荣光。走在均衡优质教育之路上,王校长没有轰轰烈烈的大事,但却把教师职业的平凡而神圣升华到了极致,绽放的依然是不输七尺男儿的铿锵玫瑰!  

                  (马小教育集团供稿,撰稿:贺勇,摄影:徐伟杰,审核:李泱)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手机端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