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爱的艺术
发布时间:2015-06-20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罗晨霞

 

她,一个出生并成长于中国上海的犹太人后裔,曾像许多中国妈妈一样,不让孩子操持家务,一心希望他们考上大学。直到上世纪90年代,她带着三个子女回到了故土以色列,犹太家庭的“狠心”教育让她震惊,也从此改变了她。如今,在她的教育下,两个儿子不到30岁便成了富翁,女儿也将步入大学。而她则把这一段跨国教育的特殊经历,写成一本书——《特别狠心特别爱》,这个女人叫沙拉·伊万斯,让我们一起来了解沙拉在育儿中特别的爱。

有一种爱,叫学习提高                      

有人说:从对教育的理解和家长对孩子的管理强度来看,家长可以分为三种:第一种就是既懂教育,又对孩子很用心的人;第二种是不懂教育,但是对孩子很用心的人;第三种是不懂教育,但也不太管孩子的人。
      这三种家长里面,第一类家长是最好的。懂教育,管理基本上都是合乎教育学原则的,肯定会培养出不错的孩子;第三种次之,一个家长,可以不懂教育,但是如果减少对孩子的胡乱的干涉,把很多的自由交给孩子的话,你的孩子多半会成长得非常好——请我们回想一下我们自己的成长,我们的父母们也没有文化,但是我们那个年代,也会产生出很多优秀的人才。因为那时的家长恰恰契合了给孩子自由这样一个最根本的原则。第二种家长,即不懂教育,但是对孩子很用心,破坏力是最大的。这些家长,他们文化程度有的高有的低,但对教育的理解都不是很深刻,对孩子管理特别细,孩子的各方面、每个生活小细节都会关照到,但由于他们的行为不符合教育学原则,越管得多,越用心,情况越糟糕,破坏越大。正因为此,沙拉说自己不是高学历的母亲,但却是一位学习型的母亲。她在不断的学习中,让自己成为第一类家长,而绝不做第二类家长。

有一种爱,叫终生责任

沙拉说:承担责任的人才是真正意义的人。你把所有的一切,你的生命、财富、地位、精力全部交给孩子,你的孩子也不见得终身幸福。你只有教会孩子如何做一个谋生的人,教会孩子学会追求自己的目标,学会享受达到目标以后的幸福感和满足感,你才会有从容的晚年,孩子也才会收获成功的人生。所以,犹太家长对儿女的爱,是以终生受益为目标和责任,他们不做短线,他们做长期投资。他们的观念是“100分家长不如80分家长”,“观察、参谋、提醒——做军师父母,不培养平庸孩子”……

对于我们中国一些家长,我们的责任体现是如此微小而短暂,如某学期的学习成绩提高与否,半年后的画画能力,一年后弹奏水平,两年后的技能掌握等等。一句 “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我们坑害了多少孩子的快乐童年,所以我们的责任不是眼前的面子,而是孩子终生的生存能力。

有一种爱,叫糊涂放手

在沙拉的书中,描述最让老二杰瑞难于忘记的还是回中国读书之前全日制在面包房打工的日子,那是杰瑞才15岁,相当于中国初二的孩子。妈妈让杰瑞去打工有三个目的:一是赚钱,二是学语言,三是磨练孩子。5个月的打工生涯中,老二平均每天工作16小时以上。多年后当沙拉知道孩子曾经每天都要求工作双倍时间时,说:“即使我当时知道孩子每天工作将近20小时,也会假装不知道,因为一来孩子能够承受,二来那也是孩子自己的选择,我们做家长的最好装糊涂。”

在我的成长经历中,爸爸也曾经在我中考毕业后,每年的暑假让我去打工,前两年是爸爸单位的餐厅,相当于一个服务员的工作量。那时,仅是凭借爸爸的关系,给我一份不错的固定工资,让我和社会有了初步的接触。第三年暑假,我独立寻找学校进行暑期公益兴趣活动,锻炼了自己。第四年,我自己寻找实践基地打工,获得了老板的重用于优厚的待遇。至今脑海中,感觉那是自己飞速成长的青春,同时也是情感、能力、生存、金钱、精神积淀的基地……

有一种爱,叫隐藏不露

生活渐渐富裕起来,对沙拉来说,满足孩子的物质要求已变得简单,但她并不轻易满足孩子。
  女儿妹妹过16岁生日,沙拉给了她1600元现金作为生日礼物,但妹妹并不满意,她想要更多。对此,沙拉故作没有察觉,甚至还拒绝为女儿点的橙汁买单。“过生日,妈妈可以请你吃一碗面,但我认为不需要橙汁。”女儿听罢气得站起来要走。沙拉喊住女儿:“如果你要走,你把妈妈给你准备的生日礼物一起带走。”女儿想了想,又坐了下来。等女儿的气消了,沙拉跟她讲道理:“妹妹,一杯橙汁18元,不是买不起。但是如果你要的任何东西,妈妈都满足你,你会当成是一种习惯,习惯于想要什么就要什么。将来走上社会也这样随心所欲,碰到障碍就想一走了之?那时候可没有人会纵容你。”
  沙拉认为,这一教育方法可以让孩子学会忍耐,增强孩子被拒绝的心理承受力,培养孩子获取成功必备的重要“逆商”。

有一种爱,叫延迟满足…………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手机端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