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良好习惯 促进流动学生健康成长
发布时间:2015-12-15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沈燕萍
一颗值得播种的美丽种子
——培养良好习惯 促进流动学生健康成长
单位: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马杭中心小学
邮编:213162 姓名:沈燕萍
伴随经济的迅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也大大加快,大量人口为谋职业向城市迁移,成为流动人口。其子女也随父母进入了城市,流动人口子女家长们的文化素质制约着孩子们的发展,居住地周围环境也影响孩子们的成长,家校沟通不够,造成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之间的严重脱节,家长对教育的发展现状及如何科学的实施家庭教育知之甚少,造成较多的流动人口子女和城市孩子在道德品质、学习习惯、学习成绩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
从事教育20年以来,班级中的流动儿童人数逐年增长。与这些流动的“花儿”朝夕相处,看着他们从老家来到城市,从家庭走进学校,又从学校走向社会,他们的身影无时不在我的脑海里闪耀。这些孩子和我们的城市儿童一样活泼可爱,一样天真烂漫,他们一样是祖国的花朵,他们一样时刻渴求着知识和学习。他们的家长也无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像其他的孩子一样,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也能成为祖国建设的优秀人才。可是,由于这些流动儿童的家长们没有过多的时间来照顾自己的孩子,而使这些孩子大多数都如同一群群无人看守的鸭子,在城市里的各个角落里游弋,久而久之他们养成无拘无束的顽皮天性。这些流动的孩子需要什么?他们需要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他们需要从身到心的关怀。我们的城市接纳了他们,他们有了美丽的校园,他们有了宽敞的教室,有了现代化的教学设施。可是学校不是单纯地向学生灌输知识的场所,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地方。要让学生能很好的学习知识,先培养学生的拥有良好习惯是极为重要的。只有当他们拥有了良好的行为习惯、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他们才能够健康地成长。
一、特殊的教育环境,更应重视良好习惯的培养。
在我们学校,流动儿童的比例已经达到了百分之八十左右,学生来自全国几十个省市地区。有些孩子从小在家乡跟爷爷奶奶生活成长,缺乏悉心的引导,与父母常年不见,产生了很大的隔阂,养成了畏惧畏缩的性格;有些孩子虽然从小就生活在父母身边,但是由于父母忙于工作,很少受到父母良好的家庭教育与关心,养成了自由散漫的习惯,无论何时何地都会显露出任意疯狂、无拘无束的行为。当他们来到学校,开始学习时,总是那副毫不在意的景象,而且,很少把老师的话语当会事,更淡不上认真学习了,再者,这些孩子大都不讲究卫生,更缺乏文明礼仪,也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当你初见他们时,与很多城市孩子确实有着很大的差距。他们既然来到学校,学校和老师就必须以公平地来对待他们,让他们接收公平的教育,让他们与本地的孩子一样共同享受同一个蓝天的美丽。只有这样,才能使这些流动的孩子更早更快地融入这个现代化的大城市,成为城市的新主人。针对他们的个性特点,学校就得采取有效的教育方式,尽早地改善这种状况,更重视对他们进行良好习惯养成的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行为和学习习惯。从这些孩子踏进我们的校门,学校全体教师就把“养成良好习惯”的教育纳入常规教育教学中,无论何时何地都开展对学生的引导和教育。礼貌好,纪律好,上课好,作业好,读书好,吃饭好,劳动好,卫生好,睡觉好,身体好,“十大好习惯”从生活到学习的方方面面对流动儿童作出了指导,晨会课、夕会课、小广播、校园电视台……每一个课堂都会对学生进行疏导。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不仅仅是班主任的职责,任何学科的教师都要行动起来,形成一种风气,以这种浓浓的氛围来大大加强教育的效果。例如早晨学生上学进校门,校门口的值日老师和少先队服务员都会特别注意学生的仪表和礼仪:他们的衣着是不是整洁,他们的红领巾是否佩戴,他们是否与送自己上学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说声“再见”,是否与值日的老师、同学、护学的警察、保安、家长“问早、问好”。一旦发现问题,及时给予引导和教育,久而久之,每天一早一晚,校门口那一声声“早上好”、“再见”,充满了和谐文明的风尚,感动了家长,感动了老师,感动了社会。“这些孩子真懂事,他们真有教养”。这啧啧的称赞是校门口亮丽的风景。我们的学校经常会迎来客人——他们是到学校检查的市、区、领导,参观交流的兄弟学校老师。看到这些客人,每个学生都会微笑着主动问好。当客人们得知这些孩子大多数是流动儿童之后,都说:“这些孩子表现太好了!”孩子们这些良好习惯的养成,不仅仅班主任付出了大量的心血,其实,我们学校的每位教师都为此时刻努力着。是啊!一所学校,一个班级的进步不是一个人的事情,只有整个学校形成了这种风气,成功才会更顺利。
二、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是推进学校素质教育的基石。
实施素质教育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要确保素质教育的有效开展,学生连起码的生活习惯、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都没有,何谈素质教育呢?
因此,在学校教育中,应该把对学生的良好习惯养成的教育放在重要的位置上,在对学生进行各项知识教育的同时,随时随地对学生开展思想品德教育,要求每个学生都能拥有良好的生活习惯、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正如《小学生日常规范》中所说的那样,作为一名优秀的小学生,必须拥有热爱祖国的心。升国旗时应肃立、脱帽、行注目礼,少先队员行队礼,这就是良好的行为习惯;每天要佩戴好红领巾,做到爱惜粮食和学习用品,节约水电,不比吃穿,不乱花钱,衣着整洁等,这些就是良好的生活习惯,拥有了良好的生活习惯,就会有一个良好的精神风貌,就会有一个健康的体魄;又如:作为一名优秀的小学生,必须做到按时上学,不迟到,不早退,不逃学,上课专心听讲,积极思考,大胆提问等,是良好的学习习惯,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怎么会没有优秀的学习成绩呢?作为一名小学生,养成了良好的生活、行为、学习习惯,终生受益。
三、良好习惯的养成,让所有的学生健康快乐幸福成长。
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说:“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小学阶段的孩子就像一团松散的泥巴,我们老师就是一个个雕塑者,用老师精湛的技艺来塑造他们,让他们成为一个个美丽的人生,将来的他们一定能健康成长。教育就是培养习惯,小学生日常行为习惯、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安静守序的课堂给教学带来极大的效果,文明礼仪的校园使学校洋溢着和谐,秩序紧然的学习环境为全体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空间。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可以想象的到,在学校教育中,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生活习惯、学习习惯,是何等的重要。良好的习惯是一种情感教育,作为一名小学生,从小接受这样的教育会使他们懂得做人的自豪,使他们懂得要成为一名优秀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和接班人,良好习惯的养成是自身成才的动力。这些流动的孩子,他们需要拥有良好习惯养成教育的氛围。他们可能会随着父母的迁移变换学习的场所,当他们养成了良好的习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要为自己的进一步学习和将来的成就而努力奋斗,良好的习惯会给他们带去最有力的保障。一年年过去了,当这些学生走出我们的学校,他们得到了丰厚收获,他们有了勤奋学习的资本,他们一步步的成功和喜悦化作他们对自己曾经学习过的学校的深深祝愿。在这个学校里生活是他们最勤奋的岁月,也是他们最幸福的时光,他们把良好的美德传遍祖国大地,他们依旧在祖国的蓝天下健康快乐、幸福成长。
附件: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