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荒的秋天》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16-01-11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郑丹平
《北大荒的秋天》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课时目标:
1、通过对课文的诵读感悟,知道北大荒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
2、了解北大荒秋天的自然风光和丰收景象,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3、学习第四自然段先概括后具体的构段方式和比喻、拟人的手法。
教学过程:
一、抓住中心,导入课文。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齐读:北大荒的秋天
2、俗话说:一叶知秋。九月,从第一片树叶落地开始,北大荒的秋天也就来了。同学们,昨天我们已经初步读了这篇课文,北大荒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3、你们的感受正是作者的感受!出示,齐读:啊,北大荒的秋天真美啊!
二、学习课文,了解特点。
1、有人说秋天是一首诗,有人说秋天是一幅画。回忆一下上节课的内容,你觉得北大荒的秋天究竟美在哪些地方呢?
2、(交流、板书:天空 小河 原野)
(一) 天空美
1、 先让我们一起抬头看看,北大荒秋天的天空美在那里呢?哪位同学愿意来读读课文的第二小节, 其他同学仔细听,等会儿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
2、 天空美在哪?
★一碧如洗:什么叫一碧如洗?
指导朗读:天空一片淡蓝,像洗过一样的干净,真是美极了!谁来读出这种美?
★五彩斑斓:你能用文中的句子说说什么叫五彩斑斓吗?(可能还会有……补充:粉红、茄紫、金黄、浅红、火红、茄紫、杏黄、玫瑰红、草绿、葱绿、海蓝、火红、雪白、漆黑……)
或者:天空中的流云是一道银灰、一道橘黄、一道血红、一道绛紫……(可能还会有……补充:粉红、茄紫、金黄、浅红、火红、茄紫、杏黄、玫瑰红、草绿、葱绿、海蓝、火红、雪白、漆黑……)这就叫——
3、小结:同学们想象力真丰富。这些流云的颜色变化得怎么样啊?从哪里看出?这么多的颜色很快地交互出现,所以,作者说——像是美丽的仙女在空中抖动着五彩斑斓的锦缎。五彩斑斓我们还可以说——五颜六色、五光十色、色彩缤纷……
4、想看看天空中这色彩斑斓的流云吗?(图)看着这样的天空,你什么感觉?带着这种感觉读一读。(配乐朗读)
过渡:真美!难怪作者会发出这样的感叹——啊,北大荒的秋天真美啊!
(二) 小河美
1、我们抬头看到了一碧如洗的天空,真美!低下头,小河又美在哪呢?
2、自读交流。
★清澈见底。怎样的小河才叫清澈见底?你能用这样的句式来说说吗?
小河清澈见底,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都能看见。(河底的粒粒砂石、水中的尾尾游鱼)
说的那么棒,相信你肯定能够读好它——清澈见底 (指导朗读)
★如同一条透明的蓝绸子。这里,作者用了什么写法?对于这样清澈见底的小河,
作者打了这么绝妙的比喻。(图)
指导朗读:看,就是这条蓝绸子,光光的,滑滑的,长长的,他就是小河。一碧如洗的天空倒映在清澈见底的河水里,使小河显得更蓝了,看上去就像一条透明的蓝绸子。这小河静静地躺在大地的怀抱里,看,它多么像一幅画,谁来读小河,读得清清的,谁来读小河,读得静静的。轻一点,小河还在睡觉,别吵醒她……
这儿把小河比作是透明的蓝绸子是因为小河——清澈见底。
★看,小河的清澈和安静,把谁给吸引来了?(出示下一句)
如果说,那静静的小河躺在大地的怀抱中,那是一种静谧的美!那自由活泼的小鱼则是一种灵动的美,这一静一动我们该怎么读好呢?先自己试试,指读。
预设评价:这波纹一道道得荡漾开去,真美啊!小河被小鱼给吵醒了。蓝绸子被调皮的小鱼弄得起皱纹了……
3、指导朗读:静静的小河像一条蓝绸子,真美,而小鱼的出现,又使小河有了勃勃的生机,一静一动,使小河更美了。(男女生分角色读)
过渡:真美!难怪作者会发出这样的感叹——啊,北大荒的秋天真美啊!
(三)原野美
1、除了一碧如洗的天空,五彩斑斓的锦缎,清澈见底的小河,北大荒的原野又美在哪呢?
2、请同学们自由读读第四节,也来用一个词形容北大荒原野的特点。
3、谁来说说热闹非凡是什么意思?(十分热闹,非同一般的热闹)在生活中你
见过哪些地方是热闹非凡的呢?(大街上 集市里 赛场上 过节时)这些热闹
非凡的地方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人多,声音大,(可让学生说),那
么原野热闹非凡,到底热闹在哪里呢?你们听到声音了吗?下面请同学们好好读
书,看谁的耳朵最灵,能从课文中“听”到声音?
4、交流:读到声音了吗?
★我听到大豆在欢笑。风儿吹过,大豆发出哗啦啦的声音,好笑在欢笑。(你从哪句话中听到的,读读书中的句子。)出示句子。点拨:谁来读得更开怀一些,读出放声大笑的感觉。他们为什么笑?(丰收)原来这是因为丰收的喜悦而笑。谁再来读。其实原野中的大豆确实会发出声响,那是阵阵秋风过后……(豆荚互相碰撞发出的声音)这丰收的声音作者听在耳里喜在心里,其实是大豆在笑吗?
这句话其实写出了作者面对丰收无比喜悦。
★高粱在唱歌,一阵风吹来,颗粒饱满的高粱摇晃着身子,好象在唱丰收的赞歌。(请你读读书中相关的句子。)出示句子。课文中挺拔的高粱拥有怎样的脸庞?(出示高粱图)(黑红黑红的脸庞)说明高粱(成熟了)。
高粱会乐呵呵地演唱吗?那又是谁想演唱呢?(是人们想演唱,面对着这丰收的场面,人们想唱起这丰收的赞歌)
小结:同学们说说,生活中大豆会欢笑,高粱会演唱吗?书中是把大豆、高粱当作人来写的,这就是拟人句。课文中写小河时,用了比喻句,写出了它的清澈见底,写原野时,用了拟人句,写出了它的热闹非凡,所以我们以后在写作文时也要学会用比喻句和拟人句,这样文章就会写得更加生动形象。
★再找一找,这段文字中还有哪一句也写出了作者面对丰收喜悦的心情?出示
第四自然段第三句。这句话中,把什么比作了什么? 这火红的榛树叶子燃烧了人们一颗怎样的心?(因为丰收而激动、喜悦的心……)
小结:明明是哗啦拉的豆荚声,为什么会笑?明明是高粱,为什么会唱?明明是火红的榛树叶子,为什么会点燃人们火热的心?交流总结:其实,不是豆荚在笑,高粱在唱,而是人们在笑,人们在唱。
师:同学们,在原野上有很多热闹的声音,听,到处是歌声、笑声;你们看到了吗?有大豆的金黄金黄,有高粱的黑红黑红,有榛树叶子的火红火红,他们都在向人们展示着成熟的美;你们感受到了吗?人们因为原野丰收而一片欢欣鼓舞、喜气洋洋的景象。(出示2、3、4句) 齐读,体会
师:这里大豆、高粱、榛树叶子都是围绕哪一句话写的?(出示:原野热闹非凡)那这一句就是中心句。我们一起大声地读一读
5、小结:课文第四自然段先概括的写了原野上的热闹非凡,再从大豆、高粱、榛树叶子等方面具体写出原野的热闹非凡。这是一种新的构段方式——先概括后具体。让我们一起来分组读一读,把原野上热闹非凡的景象给展现出来。师读总起句,生接读。
过渡:真美!难怪作者会发出这样的感叹——啊,北大荒的秋天真美啊!
(四) 物产丰富
1、大豆笑了,高粱红了,榛树叶更是红到了人们的心里,这告诉我们什么?(丰收在望,农民伯伯非常喜悦)
2、丰收的喜悦挂在了大豆、高粱、榛树叶子的脸上,人们欢呼雀跃,看,大豆成熟了,在秋风的吹拂下,摇摆起来,熟透了的豆子从豆荚里弹下来,和其他农作物都散落在地上,放眼望去,满地金黄,像一地的黄金亮闪闪的。这就是——大豆摇铃千里金。
3、九月的北大荒是丰收的季节。我们一起来欣赏农民丰收的喜悦。
(出示丰收的喜悦)农民伯伯在干什么?
4、这个季节庄稼成熟了,引读:你 瞧,这里的(田野、山岭、江河),连同那茫茫的(草甸子),都会在这个季节里用双手捧出(沉甸甸的宝物来。)满地都是宝物。人们能不高兴吗?看来,北大荒的秋天不仅景色优美,而且物产丰富,让我们看来都情不自禁的发出赞叹:啊,北大荒的秋天真美呀!
5、饱览了北大荒秋天的美景,你觉得北大荒是真的“荒”吗?
我们在上一堂课中也看到了,三十年前的北大荒的确十分荒凉,自从千千万万的劳动者来到这里,这里就大变样了。多年来,人们在这里挥洒汗水,辛勤劳作。现在,这儿已经是小麦、高粱、大豆、甜菜等盛产基地。因此,人们亲热地称她为“米粮仓”。
三、学法迁移,指导练笔。
1、其实,作者还没有把米粮仓的所有景物都写出来呢?除了天空、小河、原野,你们还想到果园里去看看吗?(看图,形容果园里果子的丰收景象,学着用比喻和拟人的手法说一说)
2、也用一个词形容果园的特点。
3、练笔:果园 。
四、作业
1、完成小练笔。
2、这篇课文写得非常美,把你认为最美的一段读给大家听,美要大家一起来分享。
五、板书:
天空
北大荒的秋天 小河 美(景色优美 物产丰富)
米粮仓 原野
附件: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