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摩擦力的秘密》说课稿
发布时间:2011-11-15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徐伟杰

  一、教材简析

本课是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无处不在的力》的第四课,分两课时完成,今天我所说的是第一课时。它在单元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既需要前面力学知识的铺垫,尤其是测量力的大小的知识和技能,又为下一课《降落伞》的学习,提供了知识支撑。摩擦现象与摩擦力在学生生活中很常见,但由于力比较抽象,所以本课主要通过学生多种感官体验来科学认识摩擦力。

二、学情分析

本课的学习主体是四年级学生。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科学探究的能力和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的学习习惯。依据平时的生活经验以及本单元前三课的学习,他们对力的知识已有了解,对于摩擦现象也有所认识,但他们的知识不够系统也不够科学。

三、教学资源

文本资源主要为教材内容。课件资源主要是交互式电子白板的课件,包含文字、图片和影像等资源。实验器材主要为科学书、弹簧秤、木板、钩码、沙皮纸等。另外还有数码相机等教学硬件资源。

四、教学环境

本课是基于交互式电子白板环境下的科学探究课,再利用图片实时传输技术,在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和学生实验器材的选择、方案的确定以及结论交流上都能感受到教育技术带来的全面革新。

五、教学目标

本课主要目标是研究摩擦力的秘密,根据课时安排以及学生实际,具体分如下几个目标:科学知识方面,认识摩擦力,知道如何减小摩擦力,能够说出摩擦力的“功”和“过”;科学探究方面,能够自主设计实验探究摩擦力的大小和哪些因素有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学会用科学的眼光看待摩擦力,喜欢用学到的摩擦力知识解决生活中摩擦力的问题。

六、教学重难点

本课重点是通过实验研究固体间摩擦力大小和哪些因素有关,难点是认识摩擦力的功与过,以及实验过程中变量的理解与控制。

七、教法学法

  根据本课教学目标,遵循学生学习规律,制定如下两个教学方法:

  1、由形象到抽象,遵循科学概念形成的一般过程。

  2、实践为主,多种学习方式综合,突出科学课探究的特点。

八、教学过程

为了使本课的探究活动做好、做足,我准备了诸多教学资源,在前面已经阐述,本课的教学程序我设计了如下五个环节,下面我先说:

(一)游戏激趣,巧设悬念

  我首先设计了小实验“拉不开的书”:先将两本科学书部分页码交错放在一起,让学生拉,学生轻松的拉开了。接下来将两本书所有页码交错,让学生感受要拉开很费力。追问:是什么神秘的力量使我们要费更大的力气才能拉开?自然引入本课的教学内容——摩擦力。在电子白板上配上一幅黑背景水滴下落的gif图片,增加神秘效果,更易于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这里花的时间大约是3分钟。

(二)体验摩擦,明确概念

因为概念是抽象化的东西,所以我首先以搓手为例,让学生感受搓手就能产生摩擦力,但摩擦力的产生必须符合两个条件,即接触和运动。让学生把手用力压在桌上,向前摩擦,体会有什么感觉,引导学生认识摩擦力是一种阻碍物体向前的力,其方向和物体运动相反,这时,再适时出示摩擦力的概念,通过前面两个活动的铺垫,加上白板的勾点句划功能,使学生顺利理解概念。紧接着把概念中的物体范围扩大至液体或气体,为了避免形式的重复,这里设计了通过白板的图片放大功能直接在概念下把预设好的游泳运动员游泳图和降落伞下降图分别放大出示,保证了认识概念的完整性。

(三)巧用白板,分析功过

先在白板上出示四副摩擦力的图片,让学生分别找出图中的摩擦力。这里利用白板的聚光灯功能对图片依次聚焦,把聚光灯背景设置成了80%的透明度,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也保证了内容的完整性,然后再请学生说说生活中的其他例子。这一环节的主要目的是把科学学习和生活实际结合起来,同时也是对摩擦力概念的强化学习,为下一步研究摩擦力的功与过作好铺垫。然后,再把本堂课所接触到的6副图片一起显示,引导学生按功与过的标准把它们分类。这是本课的一个难点,先让学生同桌讨论,然后指名说,我同时利用白板的图片移动功能把6副图片分类,使问题的解决更形象直观。

(四)实验求证,突破难点

先利用白板出示一张桌子,我拿出一个笔袋在“桌面”上移动,引导学生认识摩擦力的大小可以通过弹簧秤来测量,并且花点时间与学生探讨测量的注意点,再让学生讨论摩擦力大小和哪些因素有关呢?自然引到了本课的重点。先让学生猜测,然后设计对比实验验证猜测。设计对比实验对于学生来说要求较高,这是本课的另一难点,重点讨论对于变量的控制。在介绍实验器材时,利用白板把事先制作好的器材电子照片和实验记录单出示,这样更利于学生观察。实验过程中,用相机抓拍学生的实验场景和实验记录单,然后输入电脑,在交流时直接与学生分享,避免了利用实物展台后需要不停切换显示模式的麻烦,而且可以利用白板的书写功能直接在记录单上作标记,便于对学生实验的分析与总结。

这时再调出前面研究摩擦力功与过时生成的页面,利用白板的拉幕功能只显示有过的摩擦力,然后讨论如何减小这些摩擦力。这里做到了前后呼应,已经生成的页面可以继续使用,这是白板的特色功能,使用拉幕以后把不需要的内容遮盖,使学生的注意力更加集中。

(五)首尾呼应,拓展延伸

最后,出示课堂导入时相连的两本书,轻轻抖动就轻易拉开了,这是为什么呢?再次设疑,引导学生课后继续探讨摩擦力的其它知识,包括如何减小物体穿过液体和气体时的摩擦力等等,并对下一节课的学习充满期待。

九、说教学反思

本课是基于交互式白板环境下的科学探究课,在学习摩擦力的概念时,通过两次体验活动使概念更形象,然后用语文上说话训练的模式,让学生结合概念寻找生活中的摩擦力,加深了对概念的映像,也体现了学科的整合。在设计对比实验时也充分显示了学生的主导作用。交互式电子白板在课堂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利用电子白板的图片移动和图片实时传输技术,颠覆了传统的探究课,使演示实验可以在屏幕上完成,学生的记录单也可以以电子化形式呈现。白板的聚光灯、拉幕等功能也使课堂取得了更高的效率,使得科学课的形式趋于多样化。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手机端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