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我与雷夫的差距
发布时间:2014-01-16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俞振蔚

雷夫这位美国老师究竟创造了怎样的奇迹,使得同行会如此激动的好奇,在一个个夜深人静的夜晚,在优柔的灯光下,我轻轻地走近雷夫,找寻我们之间的差距:  

无限大的教室与有限的教室  

“一间教室的容量可以是——无限” 这句尹健莉老师的话,引起我的思考与联想。我想,一间教室的容量,从空间上来讲一定是有限的,但从它所创造的价值上来讲,是无限的。雷夫在他的第56号教室中创造的价值就是无限的,因为这里每天都在上演成功、喜悦,并诞生着奇迹。于是我不禁想到了我的教室:我每个学期也都在努力营造着温馨、和谐、优美、整洁的教室环境,让孩子们能在舒适、宜人的环境里学习,可是这里仅仅只是有限的教室而已,还没有具备独特魅力和吸引学生的魔力。再来看看雷夫的教室,有用于演出的灯光设备,有学习数学的学具,有做自然科学实验的设备,墙上有精美的学生作品,教室里有让学生玩音乐的角落,这里有“舞台、有影院、有作坊、有实验室……这里有可以给五年级学生的一切。这都是雷夫花时间、用心思、亲自带领学生们一同营造的56号教室的小天地。正如他自己说的那样“没有比家更好的地方了。”这样的乐园孩子们怎么会不喜欢,不珍惜?所以,我想,我要做的还有很多很多,现在才刚刚开始。  

以人为本与墨守成规  

雷夫老师不仅传道授业,更重视孩子道德的发展发展六大规则。雷夫以人为本,明确了道德发展的六阶段:第一阶段“我不想惹麻烦”、第二阶段“我想要奖赏”、第三阶段“我想取悦某人”、第四阶段“我要遵守规则”、第五阶段“我能体贴别人”、第六阶段“我有自己的行为准则并奉行不悖”。而我在制定班级规章制度时,在定班级条约时,总是墨守成规,写得多而复杂,没有层次和递进,这样反而让学生无从遵守,无所适从,尽管这样,最终还是丢三拉四,违例者层出不穷。尤其值得自我批评的是,我制定的班规,很大程度上是要求学生应该怎样,不能怎样。这些规则不是出自学生的身心,而是我站在自己立场上,本着不给自己造成麻烦的角度,带有强制色彩的规定。造成的后果不言而喻,虽然也有一部分学生能遵守,但是毕竟是强制的。只有像雷夫这样激发学生对自身的高要求,才是成就他们一生的根本。当学生能达到第六阶段时,这个孩子已经是个很有个性、很讲原则、很自律的人了,难怪雷夫带他的“小小莎士比亚们”去旅行、去参观、去用餐时,孩子们的彬彬有礼和见识广博让人惊讶。这都得益于孩子们自律和雷夫言传身教。  

全身心的付出与职业的需要  

雷夫真是个了不起的男人,他更是个了不起的教师。因为他的孩子们和他一起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女人有博大的母爱之心,男人也有深沉的父爱之情!了不起的雷夫,放着条件优裕的卡米洛特学校不呆,却去了校长不干涉他的工作方式的丛林学校,所教学生可以说大多是非英语为母语国家来的“外来务工子女”。他所面对的每一年的孩子大多来自美国中部的贫穷家庭和一些亚非移民家庭。在他的书中,也有提到过,这些孩子的家庭环境大都不好,家里没有良好的学习环境,没有家长的倾力配合,这样的孩子学习大多都不太理想。但是,雷夫没有遗弃他们,反而留在56号教室,一年又一年,一批又一批地影响、教育、改变着这些孩子。而反观自己,仅仅把教师当作一份工作,依循本心,用自己的爱心诠释着这份职业。  

……  

我的脑海中不断地浮现着雷夫书中的一些文字、一些人和一事,我发现我是如此不能释怀……的确我与雷夫的差距不仅仅是上面一点点。但是,我还年轻呢,我的世界仍可以播下美好的种子,抒写经典的华章,实现迷人的梦想,让学生信任我,喜欢我,认可我,尊敬我……和孩子共同创造美好的明天。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手机端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