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论文获奖:“南田”文化“有度”引领课程建设
发布时间:2014-09-30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金玉
 
 
“南田”文化“有度”引领课程建设
                  —马小教育集团课程特色化的探索
马杭中心小学   213162   金 玉
摘要:
    课程,是学校实现教育目标的主要依据。加强学校课程建设,是促进学生既全面发展、又富有个性发展的客观要求,是打造学校文化、培育教育特色、提升办学品位的重要途径。近年来,我校以“南田”文化为引领,着力进行具有自己特色的课程文化建设。这一建设的核心就是国家课程校本化和校本课程特色化。课程建设的基础理念是“师生共发展”,这正是我校南田文化、有度校训核心价值理念的体现。
 
 
正文:
   近年来,我校以“南田”文化为引领,着力进行具有自己特色的课程文化建设。
南田文化是马杭历史文化中重要的人文资源和宝贵的精神财富。南田先生品德高尚,做人有原则,具有坚贞不渝的民族气节;在艺术上,他精益求精,崇尚一流,“耻为天下第二手。”主张不仅要“师古人”,更要“师造化”,包容并举,刚柔相济,大胆开创格调高逸、形式完美的“没骨画”, 成为明末清初“常州画派”创始人。
有度,也就是适度,要把握分寸,恰到好处。教学的有度,就是要正确把握的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活动、教学评价的度,使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适切学生的认知基础,适切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适切学生的发展起点和发展需求。
我校针对新市民子女逐年增加的现状,在“关注师生发展”的价值观引领下,进行了国家课程校本化的探索与实践,并集群体的智慧和力量研发出适于我校师生发展的特色校本课程。
    一、学校课程体系的搭建
    学校课程体系的搭建注重关注学生差异,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教师的发展需求。我校课程建设经历了调研—分析—规划三个过程。
    围绕学生在三级课程方面的学习需求,对学生、家长进行访谈、问卷调查。围绕教师在课程实施工作中的实际感受、困惑,以及学生发展面临的问题,进行访谈与座谈。
然后整理、分析调查结果,明确课程建设研究起点,确定研究方向和内容。最后制定学校课程建设发展规划,明确建设目标,对三级课程的实施和研发进行整体设计和安排。
    二、国家课程校本化的研发与实施
我们遵循国家课程第一原则,严格执行国家课程计划,开齐开足规定课程,认真落实国家课程标准,高质量完成国家课程要求。
在此基础上,我们为了更好地适应学生发展需求,还进行了国家课程校本化的研发与实施。我校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学生是新市民子弟,这些学生来自五湖四海,流动性大,学习基础相对薄弱,学习习惯较差,学习差异较大,家庭教育缺失,家长也迫切需要学校提供更好的学习资源和更适合他们的学习帮助。在这样的需求条件下,我们注重对国家课程进行校本化处理,面向全体,对国家课程进行校本化研究,以教师为课程开发、设计的主体,对课程内容、教学方法进行合理选择、科学整合,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结合,让每一位学生有更大能量的成长。
我们提出了“有度教学”的口号,并专门进行了课题研究。有度课堂的提出,我们主要是想以课堂为抓手,通过各科教学,面向全体学生,努力做到让课堂服务于学生,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为此,我们专门制定了《有度课堂评议表》,对教师在课堂中的表现进行比较完善、具体、重量化的评价。
1、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有度、适度的研究。
各学科每堂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都做到有度、适度,都基于学生的学情,基于本学科的特点,准确把握目标,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既不能脱离学生的实际,提出过高的要求,也不能背离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过浅、过易。
在实施过程中,我们首先要求各个备课组提高集体备课质量,明确重点、难点,分工合作。备课教师提前通读单元教材,然后集体解读教材,最后集体制订单元教学计划。其次教师根据自己班级的实际情况制定教学方法,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进行二次备课,对集体备课形成的教学方案进行具体化、精细化加工,使教学与自身的教学能力相适合,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相契合,形成自己具体的教学“个案”。最后要求教师注重课后反思,及时记录在教学中的问题或收获,及时审视教学中的困惑或感悟,及时修正调整自己的教学。
 2、教学方式方法有度、适度的研究。
(1)有价值的学习材料的选择。
有价值的学习材料的选择包括两个方面,第一是研究教材,用教材教;第二是拓展教学资源。教师在设计教学时,除了认真研读教材,还认真调查学生的现实基础及学习需要,创造性地选择和组合教材,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恰当的学习材料。
(2)教学活动设计和活动的开展要做到有度。
情境的创设、问题的探索和实践活动的设计,都适切学生的实际,不能过难、过繁,问题设计和实践活动的展开,既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给于充分的时间和空间,激发其主动参与,也把握好“度”,教师指导到位,不越位,学生学习自主,不自流,正确处理好学生主体作用和教师主导作用的“度”。
上课是教学五环节的核心,是教学有效性的实施和体现的过程。我们把目光聚焦在每一堂常态课中。为了确保常态课的有效落实,我们加强领导推门听课制,成立了“学科委员会”,聘请部分骨干教师担任听课指导小组成员,专门负责检查和督促全校教学常规的执行情况,进一步强化了常态课的质量。
教研组围绕学校总课题《基于“有度”哲学思想,深化教学改革的行动研究》开展专题研究,以双周二的教研活动为学习、交流的平台,开展扎实有效的教研活动。
每学期,教务处、教科室还组织各级各类公开研讨活动。譬如:能力促进小组活动,新教师汇报课,师徒同台竞技课,课题研讨课……每位老师每学期都至少上一节研讨课,并在“即时性的交流”与“沙龙式的研讨”中进行反思与跟进。这样,有教有研,以研促教,提高了课堂效率,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
(3)媒体应用要“有度”。
目前,学校的教学设备日益完善,自从有了多媒体教学,课堂美丽了,生动了,成为教学诸多推动因素中一个和谐的音符。但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如果媒体使用失度,不但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反而会影响学生自主学习,削弱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在教学中媒体的应用能做到有度,即时间分配上做到“舍长取短”;内容取材上力求“去粗取精”;主体位置上摆正“以生为本”;细节处理上注意“因时而用”。
(4)课堂管理要有度、适度。
课堂管理基于学生实际,着眼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不断地优化课堂管理,既严格规范学习常规要求,同时又给学生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
3、作业、练习设计要有度、适度。
在有效作业设计过程中,我们关注学生作业的合理、适度,练习设计注意科学性、针对性和有效性。对于作业的设计、布置、批改,力求做到“四精四必”,即“精选、精练、精批、精讲”和“有发必收、有收必批、有批必评、有错必纠”。严格控制作业量及作业时间,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调动学习积极性。我们的教师作业批改都能做到及时、认真、细致、规范,多用鼓励性的语言,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作业习惯。我们提倡填写作业日志和错题集。教导处每月检查一次,列入月考核。
4、学生学业评价有度、适度的研究。
对学生的学业进行评价的过程中,我们处理好激励性评价与指导性评价的关系,适当地表扬,适度地批评;处理好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的关系,尤其重视过程性评价;处理好统一评价和差异评价的关系,提出统一评价的同时关注不同层次的学生,差异性评价更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的积极性;处理好教师评价和学生自我评价的关系,适度放开引领学生自我评价,自我总结反思。对学生实行全面素质评价,不以学科成绩作为唯一或主要依据,做好学生成长记录袋工作。
    在课程开发中我们不仅注重发挥每位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扩展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和空间,寻求课程的“生长点”,更注重发挥教师集体的作用,教师团结合作、共同参与,才有了课程资源合理有效的开发,才有鲜明的学校特色。
    在课程实施中,我们注重建立起教师和学生之间平等的朋友式的关系,使学生体验平等、民主、尊重、信任、宽容,形成自主自觉的学习意识。注重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及在过程中而产生的积极情感体验和正确的价值观。注重学生与学生之间相互合作、相互交流。强调“合作学习”,把增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交往视为教学的基本任务。注重学生如何利用各门学科所特有的优势去促进自身的健康发展。
    三、学校特色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我校在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中,认真执行上级部门颁发的“课改”文件精神,确保课程计划与课程标准的严肃性。结合学校实际,研究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要,开发适合本校特点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
(1)特色校本课程一:乒乓
我校是常州市乒乓传统学校,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就致力于少儿乒乓运动的研究和普及。在二十多年的时间里,学校乒乓健儿多次在各级各类乒乓比赛中获得优异成绩。2011年正式成为 “江苏省乒乓球运动协会少儿培训基地”。乒乓,已成为了马小落实素质教育、提升办学活力、树立品牌文化的一面旗帜!现在乒乓校本课程已列入课表,每班每周都有一节乒乓课。另外,学校的乒乓专业队中几十名爱好乒乓的小选手,每天都会进行2个小时专业技能训练,练好球技,强健体格、涵养品性、健全素质。可以说,乒乓课程从根本上拓展了学校素质教育空间,已成为我校提升体育精神文化,树立品牌文化的一面旗帜。
(2)特色校本课程二:信息技术
我校是常州市中小学电脑制作俱乐部、武进区电脑制作比赛工作站,成立了沈小伟工作室。近两年我校曾经连续获得全国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的一等奖。特别是2010年暑期,江苏省局小杯“信息与未来”夏令营在常州隆重开营。我校沈睿同学总分荣获全省第一名;学校获得“电脑益智游戏”单项团体第一名。
(3)特色校本课程三:书画
书画也是学校的一门特色课程。在书法课题的引领下,我校积极研究编制校本课程教材,并继续依托“南田书画社”,深入开展各种书画活动。书画兴趣小组在坚持常年训练的基础上,努力做到出成绩,打品牌。在历届全国中小学生绘画书法作品比赛中,我校获得书法类一二三等奖的学生多达几百人。在时隔五年的两次常州市硬笔书法整班比赛中,我校都取得了一等奖的优异成绩。10年,我们的整班写字更是取得了武进区第一名、常州市第二名的骄人成绩。现在,我校已成为“常州市书法示范学校”。
(4)特色校本课程四:情境舞
情境舞是12年新开设的一门校本课程,我们确保低年级每周一节,在生动活泼的情境中培养气质、陶冶情操、愉悦身心。
可以说,特色课程使马小的教育教学工作更加有了品位。
(5)其他校本课程的开设
除了特色课程做到人人参与之外,每学期开学初,教务处利用南田少年宫下发社团项目申报表,内容包括:申报项目名称、内容简介、培养目标、成果形式等等,教师根据自己特长和兴趣爱好申报项目,由教务处组织人员审核,决定开设课程。例如:器乐、田径、舞蹈、科技、文学社等。南田少年宫上课的形式多样,以班级为单位的,年级组走班的,参加校级社团的等等。任课教师负责向学生宣传课程开设情况,让学生了解课程内容。然后,组织招生。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课目。根据教师自己申报的项目,由辅导老师自己编写教材,撰写教案、自己执教。本学期,我校共开设了20多个拓展型课程课目。这些科目,均由校长室、教务处负责审定,安排实施。
    四、进行课程评价研究
   “评价最重要的意图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改进。”因此我校在课程建设过程中非常重视过程性评价的研究,以促进改进和提高。对学生的评价尤其关注学生与他人合作学习的能力、自主进行研究的兴趣与能力等,凸显了我校文化对学生心理、品格和谐的促进。
    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更关注学生个体的特质,注重让评价起到鼓励和引导的作用,进行分层教学、分层留作业及突出个性的评语研究等,努力使不同的学生都在评价激励下体验到学习的效果和乐趣,逐步形成稳定的成功心理;也使教师更加主动地尊重学生。
    我校的校本课程建设是基于学生的需求创设的,将学生需求与国家课程融合,促进了学生和谐发展,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日渐提高,他们的学习方式、方法更加灵活多样。同时,我校教师在课程建设的过程中,参与意识、合作意识、反思意识和课程开发能力以及相应的多学科的知识等也得到进一步培训和提高。经过努力,我校现已完成了特色校本课程教材《南田风》的初稿。
    我们将进一步完善课程评价的内容与方法,更好地促进国家课程校本化和特色校本课程的研发与实施。不断努力,追求更高的境界!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手机端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