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课题申报表
发布时间:2011-11-11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徐伟杰

 

常州市武进区教育教学研究课题
申请议定书
 
 
 
 
 
 
 
 
 
 
 
 
 
 
 
 
 
 
 
 
 
课题名称提高学生科学实验活动水平的研究
                        
所在单位   
申请日期     2011      1          
审批日期     2011      1          
 
 
 

课题名称
提高学生科学实验活动水平的研究
起止时间
2011.01-2014.01
研究报告
姓名
性别
年龄
职称
学科
工作单位
职务
徐伟杰
31
小高
科学
马杭中心小
教师
姓名
职称
学科
在课题研究中人分工
许锡方
史宇丹
 
张莲娣
史宇丹
 
 
 
 
 
教师
教师
教科室主任
教师
教师
教师
 
 
 
科学
科学
数学
科学
科学
科学
 
实践研究
实践研究
应用研究
应用研究
应用研究
应用研究
 
景(必要性和可能性)
 
一、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1、探究
探究是学习的一种方式,它包括探索自然或物质世界的一系列过程,它引发提出问题、做出发现并在寻求新的理解时对那些已有的发现进行严格的检验。对于科学教育中的探究来说,应该尽可能准确地反映科学研究活动的真实情形。科学课的探究的实质就是将科学领域的实验引入课堂,使学生通过亲身实践来学习科学知识,体验探究过程的曲折和乐趣,从而不断提高其自身的科学素养。
2、科学探究活动
科学探究活动是指通过教师创设综合的、充分联系儿童实际的、以注重儿童亲身体验并以探究发现为宗旨的开放性教育活动。这种科学探究活动强调:学习的主题是儿童自己发现并形成的;学习的过程就是儿童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评价的目标主要是指向儿童的思考和行为的调整;学习的成果注重集体共享。这种活动,既有课内的,也有课外的和课内外相结合的。
二、目前学校的教学现状及研究意义
随着科学的发展及教育的改革,世界各国都十分关注儿童应该如何认识与他们未来生活密切相关的科学知识、科学方法和科学态度,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教育思想,其中有效的科学探究活动尤其重要。各国基础教育改革的重点都集中在提高各国的科学教育水平,着手调整科学教育的结构、改变培养模式、革新教育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和构建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其实质是教育价值、人才观和培养模式的变革,关键是着眼于学习方式的转变,在小学科学教育中实施提高学生科学探究活动水平的策略研究立足于学生的发展,立足于提高未来公民的科学素养,培养具有科学创新意识和科技创新能力的一流人才。
小学科学学科作为小学课程体系中的一门学科,其学科特点就是科学探究。目前,有些学校或教师在科学教材的使用或教师自身的定位上还存在一些偏差和误区,如不善于用教材——自编与教材雷同的“活动记录卡”之类的辅助材料;对教材的核心把握不准;学生什么时机需要指导、指导到什么程度犹豫不决;片面理解科学探究,小组合作学习成为形式等。
虽然学生对于科学课学习及科学探究活动兴趣很高,但目前很多科学探究活动都处于课堂热闹,但收效甚微的尴尬局面。其具体表现为:
1、学生不善于倾听
在活动开始尚未开始时,学生往往十分激动,把老师布置的要求、注意事项等都没有听清楚,其他学生在汇报探究结果时,不少同学却没能认真倾听,有说话的,有玩器材的,甚至有边玩边说的,也有精神不集中的。学生没养成善于交流善于倾听的好习惯,导致活动结果不理想。
2、很多学生不知如何进行探究活动
前面提到的学生的不倾听,是导致不知如何开始活动的主要原因。很多学生平时缺乏实践活动,动手能力不强。有时候又有许多学生不按照要求和规程进行操作,不知道该怎么操作,更有学生把桌上的器材当作玩具在玩;有时候组内的个别学生承担了小组探究的全部任务,成了小组的主角,部分学生在小组中只是一个旁观者。
3、活动过程很热闹,但收效不大
很多科学教师都很苦闷,平时上课时一旦进行科学分组活动,学生往往热情很高,课堂气氛很好,但效果却不明显,甚至有很多学生在一段时间以后已经不能回忆已经进行过的探究活动了。很多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关注的不是其中蕴含的科学知识,而是活动过程中有没有好玩的地方。
4、课外探究活动流于形式
很多科学教师在课堂结束的时候都会设置一些课外探究活动,引导学生课后继续思考,继续研究,但很多学生在课后由于主观原因以及客观条件的额限制根本没有进行任何的科学探究,使教师在课堂布置的课外探究活动仅仅是一种形式。
科学探究需要动手实验,但更需要冷静的假设、思考与分析,没有了冷静的思考也就没有了研究。为此,我们提出“提高学生科学探究活动水平的研究”,其目的是通过这一研究,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研究实施确实提高学生探究活动水平的策略,探索提升小学生科学探究质量的具体方法和途径,最终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研究价值
本课题以研究“提高学生科学探究活动水平的策略”为目标,将运用现代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研究成果,构建出提高小学科学探究活动水平的课堂教学实施程序、方法和技巧。通过改变教师的教学行为,为学生创设科学探究活动的情景,进而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在科学探究活动课堂教学中,强调师生互动,注重师生交流,重视师生间、生生间动态的信息交流,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本课题研究形成的课堂教学策略将能够促进学生在科学探究活动中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增强自主学习的意识,学生进行科学学习的有效性将有明显的提高。同时,本课题的研究也能够促进教师专业的发展,解决教师“教”的科学性问题,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建构学科知识体系过程中发挥自己的优势和特长,形成符合学科实际且具有个性富有特色的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模式,促进教学过程的优化,提高教学质量。
 
 
 
本课题以研究“提高学生科学探究活动水平的策略”为目标,以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具体目标为:
1、探索了解当前学生科学探究活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在探究活动设计、活动组织、教师指导及活动评价等方面展开研究,获得较为明确的、可操作、可复制的经验,探索出一套适用提高学生科学探究活动水平的有效教学的方案。
2、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使学生的科学学习效率更高,学习方法更加科学,学习能力得到提高,自身素质健康、可持续地发展。
具体的研究内容为:
1、通过调查分析,观察访谈等手段了解当前科学探究活动中存在的问题,这些问题是由什么因素造成的,师生在科学实验活动中存在哪些不足。为后续的研究提供必要的支撑。
2、系统思考、认真实践,探索通过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生探究活动水平的策略。
1)活动的设计上,活动设计基于教材而又不局限于教材。科学教科书给科学课的探究活动提供了依据,但在实际的教学中,可以结合学校实际,适当增减教学内容,可以使科学探究活动更加具有可操作性。
2)活动组织形式上,探究既有传统课堂的严谨,又有活而不乱的课堂气氛,这样的课堂才能达到学生科学素养的真正提高。另外,学生活动水平的提高也不仅仅局限于课堂之内,可以把它延伸到课堂之外,通过课内课外结合的形式使探究活动更灵活多变。
3)教师的指导上,教师首先对探究活动应该周密设计好,另外重视教师的引导作用,因为毕竟小学生动手能力还不是很强,教师的适当指导可以节约很多时间,少走弯路,但切不可教师代替学生去完成实验操作,否则失去了探究的意义。
4)活动评价上,要实现评价方式的多元化,可以是师评教师,也可以是生生互评,评价的标准也不是单一的,而是多元化的评价,通过这样的评价,真正能客观地反映学生在探究活动中的学习态度和学习结果。
 
 
 
 
 
 
 
 
()研究的具体方法
1、文献研究法:包括对理论文献和统计数据的分析。充分利用纸质图书、电子文献,认真研读有关论著、资料,对其进行整理、述评和分析。
2、调查研究法:以实验班作为个案进行关于科学探究活动的调研。一是通过已有统计数据、资料的分析,把握科学探究活动的实施情况;二是深入到教师、学生中,通过问卷调查、走访、座谈等方式,与之零距离接触,并把所获得的调查数据整理分析,对科学探究活动有深入全面的认识。
3、案例分析法:结合具体教学案例和学生学情反馈进行分析。
4、个案研究法:采用各种方法收集有效的完整资料,对典型作缜密而深入的研究。这些资料来自:累积记录、观察、会谈、自传、问卷调查、教师评量、家长观察等。
()技术路线
目标分解→设计研究方案→界定现象→分析成因→寻找对策→实施对策→评价调整对策。
 
 
本课题研究步骤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1年1月-2011年6月)  
收集与本课题相关的文献资料,学习相关理论,组建课题组,吸收各种理论的精华,结合学科特点制定出切合实际的研究计划和具体的实施方案。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1年7月-2013年6月)  
按照方案具体操作,收集材料,讨论分析。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13年7月-2014年1月)   
整理分析收集的材料,形成结题报告。 
 
所在单位意见
区教育局教科研规划领导小组审定意见
 
 
 
 
 
 
单位盖章:
负责人签字:
 
 
 
 
 
 
盖章:
 
  : 规划领导小组审定通过,即作为区级备案课题。在一年后进行中期评估,中期评估通过,正式批准为区级课题。
 
 
中期评估情况

             前阶段研究重点和主要成果(课题组填写)
 
评估组意见
 
规划领导小组审定结论
 
 
 
 
 
                             盖章:               
注:本页于中期评估时填写上交。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手机端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