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题鉴定书
发布时间:2013-12-16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徐伟杰
常州市武进区教科研课题
结题鉴定书
课题名称:提高学生科学实验活动水平的研究
课题负责人: 徐 伟 杰
工作单位: 武进区马杭中心小学
组织鉴定单位: 武进区教师发展与研究中心
鉴定方式: 会议集中鉴定
鉴定日期: 2013年12月19日
常州市武进区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制
一、课题组核心成员名单
序号
|
姓名
|
职务、职称
|
工作单位
|
对课题研究的主要贡献
|
1
|
徐伟杰
|
科学教研组长、小高
|
武进区马杭中心小学
|
课题组组长
|
2
|
蒋华
|
发展中心主任、中高
|
武进区马杭中心小学
|
课题组副组长
|
3
|
王学秀
|
教师、小高
|
武进区星韵学校
|
课题组副组长
|
4
|
许锡方
|
教师、小高
|
武进区马杭中心小学
|
教学研究
|
5
|
徐菊
|
教师、中高
|
武进区湖塘桥实验小学
|
教学研究
|
6
|
恽亚杰
|
教师、小一
|
武进区李公朴小学
|
教学研究
|
7
|
章瑞华
|
教师、中高
|
武进区马杭中心小学
|
教学研究
|
8
|
邱健
|
教师、无
|
武进区马杭中心小学
|
教学研究
|
|
|
|
|
|
二、研究目标与内容
探究是小学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而实验是探究活动过程中十分重要的环节。如何让学生提高自身的实验活动水平,使他们能实验,会实验,成功实验,是影响探究活动成效的重要因素。本课题就此加以研究,争取在现有的基础上,通过“充分利用课内外资源营造实验氛围、提高课堂实验教学质量、丰富各类科学实验活动项目、开展各种科技竞赛提升实验效果”等策略,探索出一套可行的、有效的、易操作的教育教学模式。
鉴于以上研究,所需达到的研究目标为:
1、改善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通过课题研究,促进教师更好地对目前的指导学生实验活动行为的反思,在实践中提炼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提高学生实验活动水平的策略,为今后的教育教学提供参考,从而改变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
2、激发学生的实验活动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学生能自发地,积极主动地去进行实验活动,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3、提高学生的实验活动水平。在学生实验活动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注重学生主体的参与体验,使学生主动实验,能够实验并成功实验,从而真正能提高科学探究的有效性。
4、促进科学学科的建设与发展。基于各校科学教师人单力薄,借助本课题这一平台,联合几所学校的优秀科学教师,推动各校科学教师间的交流和合作,力求更好地进行科学教育教学。
|
三、研究过程
本课题研究从2011年2月开始筹备实施,2011年4月被确立为武进区级教科研课题。从2011年2月至2013年12月,本课题研究经历了近三年时间,课题组根据研究内容和研究目标,按照研究计划的安排组织研究活动。实际研究过程大体分如下三个阶段实施:
1、课题准备阶段(2011年2月——2011年4月)。主要成立课题组,确定课题组成员,组织课题组成员分析教育教学现状,学习相关理论,撰写开题报告,确立课题研究内容和目标,设计方案,制定计划,明确成员分工与研究步骤、活动安排,建立课题组网站。
2、课题研究阶段(2011年5月——2013年12月)。主要根据课题设计方案开展研究活动,收集资料并整理分析,完善研究方案。活动主要采取三种方式,一是组织学习理论,围绕提高学生实验活动水平的策略研究,收集关于提高学生实验活动水平策略等方面的理论文献和文章,展开学习和讨论,提升课题组成员的理论认识,依据理论走向实践;二是组织课堂教学研究活动,依据现场观摩课展开讨论与分析,联系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活动的方式,评议、总结教师的教学策略、方法和手段等,积累课堂教学的资料;三是大力开展课外实验活动项目,让学生亲历丰富多彩的科学实验活动,并适时展开交流与竞赛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自身的实验活动水平。
3、课题总结阶段(2013年11月——2013年12月)。主要对本课题的研究过程及资料进行整理与系统分析。整理过程资料、成果资料和论文材料,进行分析、总结,形成课题结题报告。
|
四、研究成果
通过近三年的课题研究,无论是从理论认识上还是教育教学实践上,都取得了一些有效的成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进一步提高了教师的理论认识与理论水平。
参与研究的教师,通过理论学习和教学实验课的探索,认为提高学生的实验活动水平,教师的教学行为起了关键的作用。《科学课程标准》指出:“科学探究是科学学习的中心环节。科学探究涉及提出问题、猜想结果、制定计划、观察、实验、制作、搜集证据、进行解释、表达与交流等活动。探究必须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由扶到放,逐步培养。”实验是探究的重要环节,教师是学生实验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但既不能全盘包办,也不能放任不管,学生的实验活动水平是在教师的引领下慢慢提高的。
参与研究的教师还重视了对理论认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积极撰写教学论文,促进理论水平的的提高,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近几年,徐伟杰老师的《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小学生实验水平的研究》获2011年武进区电教论文一等奖,《非一般的科学课》获2012年武进区电教论文三等奖,《课内外结合,彰显探究活力》获常州市年会论文三等奖,《教育公平背景下科学教师的转型》在2013年民盟江苏省委组织的教育论坛上交流,并有多篇文章获校沙龙名帖评比一二三等奖;徐菊老师的《有效组建科学合作小组之我见》获2011年江苏省年会论文一等奖,两篇文章发表于《科学课》杂志;王学秀老师的《“组员聘用制”对提高科学课堂管理效率影响的研究》获2011年江苏省省年会论文一等奖,《科学教学不妨也来点“清口”》、《 让故事情境有效地服务于科学课堂教学》两篇文章在杂志上发表;恽亚杰老师的《小学科学教学中问题元素的思考与实践》2011年获常州市一等奖,《让材料为探究掌舵》2011年获江苏省二等奖,《追求真实有效地科学探究》2012年获常州市二等奖,《让探究成为有米之炊》2011年获常州市三等奖,《例谈科学概念的生成之路》发表于《常州教师教育》2014年第四期。特别是科学兼职教师章瑞华老师撰写的论文《整合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获得了2012年武进区电教论文一等奖。
通过研究,课题组老师一致认为,要提高学生的实验活动水平,可以采用以下几个策略:1、充分利用校内外的资源营造实验活动氛围,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2、准确把握学科特征,追求课堂实验教学的质量。3、广泛开展各类科学实验活动项目,拓宽学生实验水平提升的途径。4、利用多种实验活动评比竞赛,提高实验活动的效果。
2、逐步提高了教师的实验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课堂是提高学生实验活动水平的关键。为更好地提高课堂实验教学的有效性,我们主要进行了4个方面的针对性策略研究:一是提醒学生常用实验仪器或实验材料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这是提高学生科学实验活动水平的前提;二是教师课前的实验预演和课堂准确的实验示范,这是提高学生科学实验活动水平的基础;三是提倡人人动手的分组实验活动,这是提高学生科学实验活动水平的关键;四是注重学生记录、分析、整理、归纳和交流,是提高学生实验活动水平的必要补充。
在这四个教学策略的引领下,课题组成员的教学效率得到逐步提高,教学效果也越来越好。其中徐伟杰老师4次在区级以上的评优课中获奖,获2013年武进区科学教师基本功比赛一等奖,获2013年常州市科学教师基本功比赛三等奖,被评为常州市第十批骨干教师;徐菊老师被评为常州市科学学科学科带头人,被聘为武进区科学学科委员;王学秀老师被评为常州市第十批骨干教师,并获2013年武进区科学教师基本功比赛一等奖;恽亚杰老师被评为常州市教坛新秀,并获2013年武进区科学教师基本功比赛一等奖,2013年常州市科学教师基本功比赛三等奖。
3、学生对于实验的本质认识有了较大的提升,实验活动的水平也不断提高,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通过研究,学生慢慢认识到,科学是一种实证的系统,它可以通过证实、证伪的方法来得出结果,而且是可以重复多次,是可以检验的。他们愿意不断地进行尝试并不断改进实验方法,以期得出科学的数据和结论。特别是随着研究的深入,学生也慢慢地成熟,本学期开展的科技节活动项目之一就是六年级学生的自选实验演示,通过学生分组自行展示实验,收到了好的效果。
在其他科学实验活动项目中,学生也在不断的锻炼中提升自身的实验活动水平,收获更大的成果。如马杭中心小学的国际数棋2011至2013年三年来蝉联武进区比赛的一等奖,并且近两年连续获得常州市比赛的一等奖,湖塘桥实验小学和星韵学校的航空模型比赛近几年一直是武进区团体一等奖,李公朴小学的电脑制作获得2013年武进区团体一等奖。而且近年来,学校开展的科学实验活动项目越来越多,成果越来越大,学生的受益面也越来越广。
4、校际间的交流和合作得到显著较强。
由于小学科学学科仅在三至六年级开设,因而各校的科学教师相对数量较少,很难形成语数学科动辄数十人的教研组。本课题的研究,整合了我校周围几所学校的优秀科学教师,同时又有我校的其他科学专兼职教师,克服了以往学校教研活动人数匮乏,形式单一的问题,形成了更大的合力。本课题研究的意义不仅仅在于课题本身,更是加强了不同学校、不同领域的小学科学教育工作者的交流和合作,它必定将促进小学科学这门学科更好更快地发展。
|
五、成果推广打算
课题组成员通过研究与反思,认为研究取得了一定的价值,对教师自身的成长、对学生实验活动水平的提高有了质的飞跃。但还需研究怎样更好地发挥实验在科学随堂课中的作用?怎样通过研究反思更好地促进教师的专业水平发展?因此,在成果推广方面,一是可以通过教研活动和科学实验活动项目推广已经取得的研究成果、教学经验,在一定范围内使实验教学展现新的风采,上新的台阶,让学生的实验技能得到加强,能力得到提高;二是进一步研究怎样更好地发挥评价的作用,让学生在教师与同伴的赞赏中产生后续学习的动力。
|
六、鉴定情况
鉴定组成员
|
姓名
|
工作单位
|
工作职务
|
技术职称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鉴定意见
|
|
||||||
鉴定组
成员签名
|
|
区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审核意见
|
|
附件: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