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科学教学中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
发布时间:2013-10-28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吴菊芬
浅谈小学科学教学中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
桐梓县狮溪小学—熊雪松
小学科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精心设计实验,让学生亲自参加实验获得知识是搞好小学科学课程教学的关键。这就要求教师要利用实验课堂来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小学科学实验能力主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交流合作的能力、创新能力等各方面的能力,那么如何在科学实验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呢?下面谈谈我的一些做法。
一、小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
小学科学课中,观察是小学生学科学必备的一项基本能力,观察是指学生直接运用眼、鼻、耳、皮肤等感觉器官,对自然科学现象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知觉过程。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学生通过观察,可以直观、形象看到自然事物存在的颜色、形状等,或探究对象从出现、发展到消失的变化全过程,或在对比性实验中通过观察发现影响结果的因素,从而为对问题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依据,并在这一过程中使观察能力得到提高。因此,在小学科学实验教学过程中,为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教材安排的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我都力争全部完成,这就免不了碰到这样那样的困难,比如实验器材短缺、实验时学生观察的角度不好等,我都尽量想办法解决,就拿观察植物动物部分的一些观察实验来说,如果默则成规,认为课堂只能在教室进行,而不走出教室外面去完成这些观察实验,学生坐在教室自己的坐位上是很难观察清楚这些事物的,为了让学生清楚地观察,我带着学生走出教室,到校园外自己完成这个观察实验,学生的兴趣提高了,学生个个都能清楚地看到了应该看到的现象。
除了给学生创造一个便于观察的好平台外,实验时我还注意引导学生如何去观察?要注意观察什么重要的现象等,因为学生如果弄不清实验所要观察的主要现象是什么,那他只能是一个凑热闹者,实验也就失去了应有的意义。
二、小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新课程标准明确要求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要让学生明白科学课是生动的,只有通过自己的亲自经历、亲自动手,亲身体会,才能明白科学奥秘的道理。在指导学生实验时,善于调动学生参与实验的积极性,
我校的农村学生居多,有的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不高,特别是学困生更是不想动手实验,还有就是女同学的动手实验能力也比较差,做实验时总是别人弄,自己不想动手,我就耐心辅导他们,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实验,告诉他们动手实验的次数多了自然动手能力就强了。比如《光的反射》一课主要是让学生认识光的反射现象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这一现象在生活中非常常见,同学们也非常熟悉,但平时并没有仔细深入的研究过。教学中我让学生自己动手研究光线在平面镜上的反射,研究光在潜望镜内的传播路线。并不停鼓励不爱动手的学生,并做耐心的指导。在研究潜望镜活动中,我让孩子自己去研究,并允许他们将潜望镜拆开来研究,这极大的调动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探究欲望,也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的思维水平和能力朝前走了一步,对光的反射现象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和更深刻的理解。通过耐心地引导和鼓励,大多数同学都能主动积极动手参与实验,动手操作实验能力大大提高。
三、小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小学科学课的教学担负着向学生进行科学启蒙教育的任务,是对学生进行科学教育的主阵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科学教育的核心,“教育要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因此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深远而又重大的意义。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势在必行。而实验教学和实验制作活动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最好的平台。在实验中,只要学生能提出不同于教材的实验设计方案,我都及时地加以表扬和鼓励,例如三年级科学探究磁铁能隔着东西吸铁这一性质时,当教师要学生想办法用磁铁和桌上的大头针把纸吸起来,有的学生用纸把大头针包起来;有的学生把纸盖在大头针上把纸都吸起来了;当教师要求学生试一试磁铁隔着别的物体能不能吸铁时,有的学生隔着玻璃,有的学生隔着布或衣服,有的学生隔着塑料板,还有的学生隔着书,都将大头针或小铁钉吸起来了。学生运用常见的材料自己设计实验主动地探索出了磁铁的有关性质。我认为这些同学是有创新能力的,我就对他们加以肯定和表扬,号召其他同学向有创新能力的同学学习,调动其他同学创新的积极性,往往能在一些实验中有的学生别出心裁地有所创新。教师在平时的实验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对他们今后的人生道路的成功会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四、小学生交流、合作能力的培养
小学科学课堂是全体师生共同参与探究的过程,共同参与是有目的有组织地进行,而小组合作学习是共同参与的基本形式。它是一种内涵丰富、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的多样化的教学组织形式。有效的小组合作可以在小组中形成开放、包容的学习氛围,使小组成员间相互激励、相互促进,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促进学生的共同进步。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学应培养学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合作交流的能力,而小组学习是合作交流的重要形式,学生在开放的小组群体中可以自由交流,无拘无束的讨论,独立思考,相互学习,共同发展。通过互动交流让学生感受解决问题的策略的多样化与灵活性,然后创造活动的平台,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到小制作中来,学生充分享有发言权,发表自己的意见,同时在交流中也学会了认真倾听同学的发言,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的尊重,学生从原来的被动接受到主动去探索,知识,能力,情感都能得到不同程度地提高。
总之,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使科学课变得丰富多彩、形式多样。让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交流合作能力等得到培养,全面提高小学生的科学素养。
附件: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