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实验能力的培养从兴趣开始
发布时间:2013-11-11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吴菊芬
科学实验能力的培养从兴趣开始
培养学生的科学小实验的能力,是新时期教育教学的要求。为了小学生的科学实验能力,我们做了一些令人满意工作。
一. 建立各类科学兴趣小组培养学生的科学实验的兴趣。
科学幻想画兴趣小组。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合理的想象,用手中的画笔描绘人们未来的生活环境、未来的学校、未来的世界等等。
科学制作小组,学生有的进行手工折纸,折各种各样的小动物,各种各样的自己也不知道的小物品。有的用橡皮泥塑造一些物品。
科学实验小组,实验小组的成员由三到六年级每班两名学生组成。他们的任务是进行小小的科学实验。实验的内容有的是科学课上学习的内容,有的是学生自己想要做的实验,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自己提出问题自己准备材料自己做实验。如三年级小朋友胡一凡对雨后的彩虹感到好奇,在爷爷的协助下,用压缩喷雾器做出了人工彩虹,弄清楚了雨后产生彩虹的成因。四年级学生学到《摆》时,为了弄清楚摆的快慢究竟与哪些条件有关,不仅改变了摆线的长短,改变了摆角的大小,还改变摆锤的大小,一一进行实验,终于弄清楚摆的快慢与摆线的长短有关,与摆角的大小、与摆锤的大小等条件没有关系。高年级学生想象更丰富,有的要研究有些树叶绿色为什么变红了,有的要研究夏天的太阳的高度为什么与冬天的高度不一样,还有的要研究如何充分利用太阳能,如何减少排量,如何美化环境。五年级学生刘子豪同学想象丰富,撰写的科学小论文《智能环保小汽车》发表在2010年《未来科学家》第一期上,并获得江苏省科学小论文一等奖。刘子豪同学还被聘任为江苏省首届“未来科学家”,并参加了江苏电视台的发奖仪式。
二. 利用科学学科教学培养学生的科学实验的能力。
我们利用科学这门学科的特点,培养学生的科学实验的能力。首先注重提高实验老师的科学实验的能力,利用集体备课的时间,组织老师观看实验光盘,让老师知道怎样去做每一个科学实验,研究如何引导学生做好科学实验。学校还为学生做实验做好充分准备,只要教材中要求做的实验,学校都派专门人员为学生实验准备各种材料。使得有条件的实验学生就必须做,没有条件做的实验,也要创造条件去做。学校还组织老师开展科学实验的教研活动,每一位科学老师每一学期公开一节科学实验课,让老师们在教研活动中得到磨炼,同时也提高了老师科学实验能力和课堂教学的能力,为学生的科学实验打好基础。
三. 开展各类科技小竞赛,提高学生的科学实验的质量。
利用科学学科教学培养学生的科学实验的能力。我们以校级科技小组为龙头,带动全校师生参加,开展形式多样适宜小学生的科技竞赛活动。有智能小竞赛,如用四十厘米长的细铁丝,让小学生设计一种造型,放在桌面上看谁在上面挂的物体重。结果六(5)班的学生设计的造型独特,造型的底部是圆形,主干笔直重心稳,有较强的科学性,能挂起十一把钥匙重达九十多克,超过了铁丝本身质量的50多倍。学生还能设计一种包装将15W的电灯泡从四楼上轻轻落下,无缺完好。还有手工小制作竞赛,学生自己折的纸飞机式样轻巧,能手掷十多米远。我们每次活动都是提前一个星期告诉学生比赛的项目和具体的竞赛要求,让学生有思考探究的时间。允许学生相互研究,还可以和科技辅导老师、学生家长进行研究。这样让学生从小懂得遇事要善于与人合作,懂得一些探究的方法,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科学实验质量。
四. 利用学校资源营造科普氛围,让学生从小受到科学知识的熏陶。
我们在学校校园网上建立了“雏鹰科学院”栏目,栏目中经常发布学校科技信息。有学校科技竞赛的信息,学生科技获奖的信息。栏目中还经常发表学生科学小论文、小故事、科学小常识、还有科学教学情况、科学校本教材的研究情况以及上级有关部门的科技信息。栏目中图文并茂内容丰富多彩,师生点击率高,深受师生的欢迎。我们还在校园内建立“科技长廊”,以图片的形式介绍科学家小时候的故事,学生进行科技活动的照片,宣传科学知识。这样我们把科普宣传渗透到学校的每个活动之中,做到科学知识与科学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学有所用。科学实验与学生生活相结合 ,让学生感受科学生活的快乐,使学生从小受到科学知识的熏陶。
总之,在小学培养学生的科学实验能力不可能一蹴而就达到一个很强的实验能力,学校应该营造一个科学探究的氛围,让学生参加各种各样科技活动,逐步唤起学生的对科学实验的兴趣,感受到科学实验的甜头,并能积极主动地进行各种科学实验。从在老师指导下做实验,逐步变为自己能做实验,到自己想做实验。长大后才有可能成为探究型人才。
附件: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