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有限技术 无限智慧
发布时间:2011-11-11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徐伟杰
发贴心情有限技术 无限智慧(苏州行)

11月8号到10号,我奔赴苏州参加了儿基会技术启迪智慧项目学习之应用移动设备优化小学科学教学培训班的学习。技术启迪智慧项目学习是中国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协作项目,旨在利用新技术优化教育教学,我校参加该项目已经有近3年的时间,本次培训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促进项目学校应用配发的移动设备开展课堂教学,提高师生在应用信息技术和网络开展教与学的能力,促进小学科学学科课堂教学的质量,有来自江苏、宁夏、青海等多个省市的40多位老师共同在三天的时间内聆听了智者的声音,进行了思维的碰撞,激发了身体的潜能,可以说享受了一次精神的大餐。
    

1、聆听智者的声音
    

柯清超,华南师范大学教授,也是该项目的主要负责人,他的讲座“移动设备支持科学方法的案例介绍”为我们打开了智慧大门。教授长期从事国内高科技技术的研究,与苹果、微软等多个国际知名企业有着技术合作,他给我们介绍了诸多高新的技术,如第六感技术、人体交互系统等,以及这些技术和我们今后课堂的有效整合,让我们对创建更加新颖的课堂充满信心。
   

金陵,苏州电教馆原馆长,年已古稀的他给人的感觉是平易近人(在后来私下的聊天中还得知他居然老家在武进卜弋,亲切感倍增),他的讲座“当前整合发展与技术启迪智慧的使命”赋予了我们强烈的教育使命感。“科教兴国,国家的发展需要创新,自身寻求创新,支持国家创新发展,支持学生创新发展,这是我们教师的使命。”金馆长如是说,这也是一位老者对我们年轻一代的谆谆教诲。

唐锦华,苏州太湖度假区中心小学校长,也是苏州科学科学带头人。唐校长以《摆的研究》一课为例,指导进行关注概念转变的科学课堂教学。学生在科学学习之前已经有了相关的前概念,可能是不全面的,但这将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科学知识的建立和形成,我们教师必须首先了解学生的前概念,然后通过预测、探究、交流、总结等一系列过程去完善概念,使学生不断提高科学素养。唐校长的讲座,更像是一个细致深入的课堂教学指导,使我们科学教师受益匪浅。
   

2、进行思维的碰撞
    

本次培训最大的特色就是“交流、讨论”。我们聆听了苏州太湖旅游度假区中心小学君老师的《小缆车》一课,课后所有与会代表进行热烈的评课议课,很多教师谈了自己的想法,我们常州组提出的关于实验数据的交流总结改进措施更是得到了教授、金馆长和其他同行的一致认可。听课让我们找到课堂教学的灵感,而议课更是更新了我们课堂教学的理念。
   

在稍后进行的项目学校和合作学校的合作教学设计的活动中,我的合作对象是宁夏原州区油坊小学的贾会珍老师。虽然两校采用的是苏教版和教科版两种不同的科学教材,但经过我们的交流,在两种教材上选用了《摩擦力的秘密》这一共同内容,进行同课异构的教学设计。在后来的交流汇报中,我们的设计给在座的老师耳目一新的感觉,特别是另一组的苏州工业园区斜塘实验小学的老师也选择了和我们相同的内容,主动要求和我们交流,以期把课堂教学做得更好。
   

3、激发身体的潜能
    

期间,金馆长的讲座中播放了一段视频,主要讲的是美国橄榄球队的体能训练。平时的训练都是爬行25码,但有一天教练让一名队员蒙上眼睛,要求他爬完50码,很多人都觉得不可思议。训练开始,教练不断加油鼓励,当教练连说了48次加油,25次不要放弃,当其他所有队员站起来了,当终点到时,眼罩摘下,发现距离竟然是100码,所有人流下了激动地泪水。金馆长以此激发我们每个人大胆参与,在他的激励下,我们每个人都信心满满,积极参与,在讨论时,原本准备11点半结束的讨论延迟了一个小时大家都不肯离去,同时,大家对后续要开展的课例评选也充满信心。
    

培训是短暂的,但培训带来的思考是深远的。就如培训主题“技术启迪智慧”一样,在各种新教育技术、教学手段的启迪下,让我们一线教师形成更多的教学智慧,把科学课做得更好。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手机端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