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化、生活化、思维化
发布时间:2013-12-05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徐伟杰
——记马杭片科学课题组活动
12月4日下午,虽然雾霾严重,但挡不住老师们课堂教学研讨的步伐;虽然语文学科在热火朝天的开展汇报、示范课观摩,但仍然挡不住科学教学工作者的学习研讨热情。在马杭中心小学的科学教室里,城东、杨区、马杭中心小学本部十多位老师参加了科学课题组活动。
本次科学课题组活动由湖塘桥实验小学的交流老师徐菊、马杭中心小学城东校区的邱健老师分别执教《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和《我们的食物安全吗》。徐老师的课从听到的铃声起始,到产生的声波导入,引起学生对耳朵的观察与思考。为了揭秘人耳的暗箱,徐老师采用了多种方法让孩子们体验和感知,大胆猜想、模型观察、图片展示、模拟实验、切身体验、视频展示、趣味表演……孩子们时而探究时而思考,在一片欢乐、愉悦的课堂氛围中不仅认识了耳朵的构造,更深刻理解了听觉的过程。
邱老师的课从学生喜爱的零食辣条、香肠入手,引出食品问题。然后出示芬达饮料和鲜榨橙汁,让孩子们进行选择对比、特点对比,揭示加工食品和天然食品的差异,由此引出对添加剂的认识与争论。邱老师在课堂中呈现了知识丰富的课件,提供了多种多样的食品包装,为科学教学提供了强有力的物质保障。
随后,袁晓红副校长亲自主持交流活动,徐菊、邱健老师先作教学体会反思,蒋华主任、许锡方老师、唐文亚老师、蒋素芬老师、孙静芳老师等都做了细致而中肯的点评。大家都觉得科学课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给学生巨大收获的科目,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趣味化、生活化、思维化是科学课的本质特征,也是我们不断追求的目标。我们坚信,只要我们努力,科学的春天总会到来!
附件: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