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浅谈对小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
发布时间:2006-11-09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周建强

浅谈对小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

 

数次在阅览室发现这样一种现象:连环画书架前气氛活跃,文学书架前无人问津,而且手持连环画册的学生有 90% 只翻阅画面不看文字(哪怕是几行字),三分钟一换,五分钟一调。针对这种现象,我有意识地找了几十个三五年级的学生“闲聊”,问他们爱看哪些课外书,他们告诉我漫画书、连环画是他们最爱看的,但他们更爱看电视。学生的回答让我诧异,三至五年级的孩子竟然只熟悉“龙珠”、“小燕子”,不知道刘少奇是谁,不晓得赖宁是何人,分不清天文、地理、历史……由此,我深深意识到对课外阅读进行合理引导已势在必行。课外阅读对开阔学生视野,获取丰富知识,提高阅读能力起着重要的作用,也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那么如何加强对小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呢?

 

一、重视对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学生产生阅读的内部动力,才能开发心智,主动去了解、研究,在了解和研究的过程中,渐渐培养学习的持久性,提高自学能力。特别是对于那些初学阅读的学生来说,教师应该成功地激发他们的阅读动机,使他们在头脑中将阅读与乐趣相联系。那么如何激发课外阅读的兴趣呢?我们常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向学生简介要读的文章内容,以激发其阅读兴趣,也常利用故事中精彩、紧张、感人的情节创设悬念,让学生产生寻根究底的好奇心,以此激趣。但我们还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 .依照学生学段的不同推荐书籍

 

据有关方面调查,因学生年龄、学段、性别、性格、心理特点等方面的差异,其阅读兴趣也随之不同,一般来讲:小学低中年级以童话、神话、寓言、民间故事为主,而高年级学生除故事外还对传记、传奇、惊险小说等感兴趣,可以说进入了文学期。女生一般喜欢看有故事情节的书,而男孩则对史地、体育、科学等方面感兴趣。所以教师可以对学生的爱好进行了解,到介绍时就有的放矢了。

 

2 .推荐图书要加深教师对书的感受,更要注重方式的机动

 

罗曼?罗兰曾说过:“要撒播阳光到别人心中,总得自己心中有阳光。”所以教师不光要熟知图书内容,更要加深对书的感受,这样在推荐书时才会游刃有余。当然教师绝不能忽视推荐方式的机动性,据其要求和内容而言: A 、推荐方式可以有书刊的推荐、篇目推荐和内容的介绍。例如,我在给五年级学生上课外阅读的时候,就给他们讲《三国演义》和《水浒传》的故事内容。课后,同学们争先恐后的看这些书,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B 、教师推荐和学生推荐方式的机动性相结合,统一推荐和分散推荐相结合。 C 、教师在推荐过程中,应用必要的指导和技巧。老师在学生的心目中总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他们往住想了解自己的老师在他们这个年龄时是如何学习的。根据这一心理特点,教师可利用时机和学生谈谈自己儿时的学习,为学生树立学生的榜样。美国全国阅读方法研究协会某一校长,就曾根据学生的这一心理特征进行教学实验:她一有空就呆在教室里,把自己喜爱的书推荐给学生。在她的影响下,她所在学校的学生早已行动起来,从图书馆中找到这些书并借出,劲头十足地读起来。这位校长给学生强烈而绝对肯定的启示便是:“阅读非常有趣。”这一实例就能说明教师的指导方法和技巧是很重要的。

3 .组织各种类型的读书活动

 

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既希求读有所得,又期望所得的收获明显,得到老师、家长和同学们的认可与赞许,从而满足自己的成就感。针对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我们可开展一些读书心得交流会、朗诵比赛、讲故事、猜谜语、读书经验交流会等活动,让学生有施展才能的机会。如果能让低年级学生参加高年级的这些读书活动,不光使低所级学生感受到阅读中能学到很多知识,增加生活乐趣,而且高段学生也完全起到了“标兵”作用。比如:我给六年级学生开展了一次“读一本好书”讲故事比赛,并且让三年级小朋友来观看比赛,参赛同学讲得滔滔不绝,观众听得津津有味,不但增长了知识,而且大大激发了同学们的阅读兴趣。所以大力开展多样的读书活动,能极大地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信心与热情。

 

4 .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读书条件,提供一个舒适的阅读场所

 

广泛阅读,先要了解书籍来源问题。教师必须向学生推荐知识性、趣味性相结合的书,并注意可读性,尽量使读物的难度跟学生的能力相适应,这样学生看书才会有兴趣。提供一个好的阅读场所,有助于学生把阅读同舒适相联系,对阅读就不会感到厌恶。如阅览室、静谧的林院等都是很好的阅读环境。

 

二、进行阅读指导,注重学习的实效性

 

当学生对课外阅读产生了兴趣,就必须重视学生读书的有效性。

 

1 .指导学生正确处理课内、课外阅读的关系

 

当前,在学生中存在两种情况: A 、一些学生只注重课堂学习,课外不看书或极少看书和报刊。 B 、完全沉湎于课外书中,不重视课内学习。这两种现象都是不健康的。大家知道,课堂是学习语文的主阵地,课堂阅读是课外阅读的基础,课外阅读是课堂阅读的扩展,要由课内带动课外,以课外丰富课内。例如:学了《卖火柴的小女孩》就可指导学生读《安徒生童话》,学了《王献之练字》就可指导学生看《中国古代勤学故事》丛书。总之,要协调好课内、课外阅读的关系。

 

2 .指导学生有选择地读书,鼓励他们多读好书

 

课外阅读范围很广,形式多样,内容不同,有的坏书籍直接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所以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中,不断教育他们要有选择的读书,不光要多读书,更重要的是读好书。

 

3 .让学生花费一定时间进行阅读

 

古人云:“文贵自得,书忌耳传。”只有利用一定时间进行课外阅读,才有助于阅读能力的培养和阅读习惯的养成,在增长知识、提高阅读能力的同时也享受到无尽的乐趣和快乐。著名文学诗人郁达夫年青时每天在阅览室就要看五个小时以上的书,为他在以后的文学创作上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4 .教师的指导重点要统一,方式要灵活

 

课外阅读是不在教师直接帮助下的阅读,所以教师的工作重点要放在对学生阅读态度、方法和习惯上的指导,这一点对全体学生要统一。

 

因学生情趣不一,自学时间的差异,对学生的指导方式也要随之而变。如:可以个别指导,可以集体指导,开展讨论会,交流对书籍内容的理解、体会、评论等。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为了让我们的学生在书的海洋中畅游,为了让他们在知识的滋润下成长,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课外阅读的地位和作用,高度重视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手机端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