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英语课程标准倡导任务型、活动型的教学模式,但活动型的教学模式在实施的过程中产生了不少误区,本文从教学实践出发,从小学活动课堂教学的内涵、活动型教学基本流程、活动型教学的一些具体做法以及活动型教学要注意的题这几个方面做了全面细致的阐述。从而明确了小学英语活动课课堂教学的基本模式,并指出活动型的教学模式应有明确的主题和可操作性,关注学生的学习策略,把语言实践融于各项活动为中,以活动课为载体,使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相互作用,彼此构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关键词:活动型; 活动内涵; 基本流程 ; 基本模式
国家教育部颁布的英语课程标准提倡任务型、活动型教学模式。但是小学英语教师普遍对活动型课堂教学模式了解不够透彻,在实施过程中有不少误区,如公开课课堂上,教师 “依样画葫芦”的教学现象比较严重,活动是一个接一个,教师成了表演者,学生成了活动的道具,教学随意性很大等。[1]下面是我们贯彻新课标的一些实践与看法。
(一) 小学英语活动课教学的内涵。
传统教学意义上的“活动”有两个不足之处,一 是被动活动,即学生在被告诉、被教导、被演示的情况下被动参与活动,学生作为活动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落实,学生活动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得不到充分发挥;二是片面活动,即只重视学生接受间接经验过程中的内在观念活动,忽视甚至排斥学生以获取直接经验和感性体验为目的的物质操作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 [2]新课标下的英语活动型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各种类型的模拟或真实的交际活动,把“活动”理解为“活 +“动”,“活”指活化或激活, “动”为 行动;活动为 “先活化后行动”。 “活”包括 三方 面的内容:1. 把文字活化为话语;2.把教材内容活化 为实际生活;3. 把教学活化为交际。 “动”也包括 三方面的内容:1.身体各个器官动;2. 认知结构动; 3.人的主体意识动。 活是第一位,活为动,活了才能动,活动是为了掌握英语。这就是小学英语活动型课堂教学模式的内涵。[3]
(二) 小学英语活动课的特点
根据对活动课本质的认识,借鉴国外进行活动课教学的经验,总结我国开展活动课教学实验的经验教训,我们认为英语活动课有下列特点:
1.学生课堂学习的自主性与参与性
在英语活动课中,学生应该始终处在动态之中,居于教学主体地位。每个学生都有较大的自主权,学生要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应该参与活动的设计、策划,参与活动的准备,在活动中发挥每个学生的聪明才智,学生还应积极参与活动的总结。[4]每堂英语活动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特点,让学生自己“活”,自己“动”,是学生在统一组织的活动中培养自主意识,发挥主体作用,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人。[5]
2.学生在获得知识途径上的实践性与牢固性
跨美纽斯要求:“要让学生从书写学书写,从谈话去学谈话,从唱歌去唱歌,从推理去学推理。”学生将所学知识加以运用并且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话,知识“便成了他身上的一部分,如同他的手指一样”。[6]真正牢固地掌握了知识,也就实现了教学的目标。如教师准备让学生充当一次英语小记者的角色,前半个月教师就应该有意识地向学生们介绍被访问者(美籍老师、英籍教师等)国家的风俗习惯、地理位置、资源以及经济状况等,还须向学生提供一些书本上没有学过的采访的句子、词汇等。学生自由组合。采访前学生应将所提问题准备好,并且要准备一些答案用以回答被访问者的问题.通过这种途径让学生在实践中使用英语,学生学到的英语知识会牢记在心,终身难忘。
3.老师组织教学形式的多样性与灵活性
教师在组织英语活动课时应根据活动课程的自主性特点,在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独立性、创造性上下功夫。利用社会这一广阔的天地,充分挖掘每个学生的潜能。要设计和组织多种层次、多种形式的英语活动课,让学生根据自身的英语基础、兴趣、爱好和特长,在活动的内容与方式上有所选择。英语教师还应适当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英语知识水平选用适当的形式和方法,循序渐进,逐步提高,使英语活动课开展得有声有色,不流形式,并使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真正得到提高。[7]
(三)小学英语活动课的作用.
1.激发小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积极性 。小学英语活动课适合小学生好动的特点。小学英语活动课能
培养学生动脑动口的习惯,能激起内在的动机,发展个性特长,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2.培养学生用英语表达思想和交际的能力。英语和汉语一样是有一定的形、音、义的符号系统,是表达、
储存、传递和加工消息的物质载体,语言和思维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语言还具有交流思想、传递信息的功
能,是人们进行思想交流的工具。但是,学生用英语表达思想和交际的能力较差。学生要传达某种信息,
或者和别人进行思想交流时,一般总是先用母语思维,然后再将英语单词一个个套进去。这样表达出来的英
语句子脱不了中国式英语的俗套。英语活动课的主要特点之一是以口语为中心,这样能使学生较快地培养起
用英语思维、表达思想和交际的能力。这是因为口语是操标准语的人在非正式场合、在无准备的情况下使用
的无拘束的言语。口语的无准备性不允许言语活动参与者通过翻译来表达思想理解对方的话语。
(三) 小学英语活动型教学的一些具体做法。
1. 创设情景。
传统的课堂学习方式主要是通过教师的语言 ( 图片来呈现和引导学生进入英语学习情景的,形式单一,直观性不够强,不够生动有趣。[8]运用信息技术的模拟功能,让孩子们在模拟真实的情景中活动,增添趣味性和弥补残缺条件,能让孩子们在真实或半真实的情景下运用语言,效果非常好。
2. 自我评价
在活动课课堂上的学生自我评价既是一种学习手段又是一种学习策略。它可以帮助学习者在学习过程 中进行自我调节和规范自我表现,进而提高学习质量。小学生对自己进行评价的同时也进行了一次真实的语言实践。同伴评价可以通过简单的活动来实施,例如由一组或几组同学在课堂上演示他们的任务,由其他同学根据制定好的表格对他们作出评价。
3. 合作讨论
围绕一个话题,几个人为一小组,在规定的时间内自由地尽可能多地提出自己的方法或意见,可以重复,以保证每个同学畅所欲言,思维不受阻碍与压抑。讨论时让学生自己挑选一个人来记录本组同学的发言。
4. 整合教材
记单词是一件枯燥乏味的事情,单词教学很容易 会进入到机械操练、反复拼读的老套套中去。利用学生喜欢游戏活动的特点,重新整合教材内容是保证活动型课堂教学顺利进行的重要环节。[]可以考虑用以下 的一些方法:
(1) 编歌曲。
利用学生原有的歌曲基础把新单词作为歌词套入,如 “London bridge falling down”学生们在幼儿园就会唱了,而且很喜欢它的节奏明快,可以用来学习新单词clock, watch, storybook,歌词可以这样处理:
I want a clock, clock, clock..
I want a clock. Here’s a clock.
Here’s a clock .
然后再让学生自己用其他单词(watch , storybook,) 来套入这首歌里唱。歌唱完了,单词也学会了。
(2) 编谜语。为激发学生兴趣,教师可根据教材内容编谜语或设计一些猜谜的游戏。
(3) 编游戏。另外还可以编韵律诗、编故事等。
5. 有机重复
对学习有困难在进行交际练习活动时还不能自如地操练交流的学生,可采取如下策略:
(1) 重复问句。同学A不会回答同伴B 的问题, 就重复一遍问题问回同伴B。这样所有的学生都可以提问题了。
(2) 重复答句。A学会提问题后,B重复刚才的问题问同学A,A就又重复B的回答。这样 A、B 同学就都学会回答了。
(3) 简单重复。无论是何种类型的讨论或回答,不会说的就简单重复前一个同学的发言。
6. 多种活动
小学生兴趣转移快,注意力不持久,活动单一容易让学生们产生厌倦心理,所以一堂课上老师最好是能根据课文内容安排多个不同的活动。例如,学习有关动物的单词,可以安排这样一些活动:先是表演唱活动OLD MADOANALD HAD A FARM, 接着是让孩子们来扮演小动物,模仿动物的动作和叫声,然后是让孩子们来带领游客参观农场,介绍农场里的动物,最后是把这些活动串在一起,让学生分组表演,要求尽量把本节课学到的歌、单词、动作都用上,演出一个小片段或是一个故事。[9]
(四)小学英语活动型教学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 明确的主题和可操作性。设计活动型教学时,要考虑学生的兴趣和生活经验,设计符合学生的学习 水平和生活实际,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并且操作简便,学生易懂的活动。
2. 指导学生形成自己的学习策略。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或形成有效学习的策略是英语课程的重要任务之一。在活动型模式课堂上,帮助学生有效地使用学习策略,不仅有利于他们把握学习的方向,提高学习效率,而且还有助于他们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为终生学习奠定基础。
3. 不能上成纯活动课。那种把课堂气氛弄的轰轰烈烈,课后学生“一问三不知”、上完就忘的课并不是我们要上的语言实践课。只有通过多种活动提高了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的活动课才是一堂好的英语课堂活动课。
4. 调整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地位与作用。在小学英语活动型教学课堂上,传统意义上老师的教和学生
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相互作用,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10]
总之,以活动为主的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方式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以学生为学习主体的教学理念,多样化的语言活动使学生在课堂上自始至终参与教学实践,处于动态的学习与交流之中。可以说,活动为我们的英语课堂教学带来了生机,带来了活力。
参考文献:
[1] 谢幼如.新型学习模式的建构.电话教育研究,2001年第231页.
[2] 张晖. 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互动.铜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第4期第45页.
[3] 同[2]第47页.
[4] 夏谷鸣.正确把握英语课堂以人为本的思想.外语教学与研究,2002年第2期第110页.
[5] 同[4]第118页.
[6] 龚亚夫,罗少茜.英语教学评估.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年第147页.
[7] 王才仁,曾葡初.英语双重活动教学法.广西教育出版社,1999年第92页.
[8] 梁笑天,陈华英.浅谈新时期小学英语教学策略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 2004年第10期第68页.
[9] 张晓玲,李月华. 小学英语游戏教学的调查与思考. 孝感学院学报, 2004年04期第101-104页.
[10] 季红.从心理学角度探讨少儿外语教学.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2002年第12页.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