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狐狸和乌鸦>第二课时集体备课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08-10-24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蒋素芬

《狐狸和乌鸦》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童话,讲一只狐狸用奉承话骗取乌鸦一片肉的故事,说明爱听奉承话容易上当受骗。课文共6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讲狐狸看到乌鸦嘴里叼着一片肉,馋得直流口水。第二至五自然段具体讲狐狸是如何一次又一次地奉承乌鸦,使乌鸦一步步地失去警惕,最后受骗上当的。第六自然段,讲狐狸骗到肉后跑掉了。课文通过三次对话,形象地表现了狐狸的狡猾和乌鸦的轻信。对话时狐狸和乌鸦的神态生动地表现了它们的心理变化。

教学目的:

  1、理解课文内容,理解狐狸对乌鸦的三次说话,乌鸦是怎么做的。并理解“谗”,“得意”的意思。

  2、通过学习课文,从狐狸的好话、乌鸦的受骗上当,使学生懂得喜欢听奉承话容易受骗上当的道理。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读出狐狸的三次说话。

教学重点:

  理解狐狸的三次施计和乌鸦的三次反应。

教学难点:

  对寓意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

1、小朋友们和生字朋友又见面了,快热情地跟它们打声招呼吧! 自由读词语

(课件出示)叼着    一棵树    直流口水

            麻雀    一片肉    眼珠一转

            差多了  一溜烟    赔着笑脸

2、我们开火车读。火车火车开起来,一开开到这里来。开火车读词语,齐读词语。

3、你能选一个或几个词语根据课文内容说一句话吗?指名说话。

4、小朋友们的表现真不错,看来大家昨天学得可认真了。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指名汇报。

那狐狸是怎样骗到乌鸦嘴里的肉的呢?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狐狸和乌鸦(齐读课题)

二、品读课文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请小朋友翻到地11课,谁来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指名读,其他同学边听边看图,再想想:这一段告诉我们什么?

2、指名汇报。看图理解:狐狸看到乌鸦嘴里的肉后怎么样了?理解“直流口水中”的“直”(媒体出示“直”的3种意思,学生选择)“直流口水”的“直”在词语解释中有三种意思(出示小黑板):(1)不弯,跟“曲”相反;(2)不住地、一个劲儿地;(3)挺直。这里该选哪一种?

3、这只狐狸已经好几天没有吃东西了。它看到乌鸦叼的肉时,会怎样想?

(这下可好了,省得我出去找东西吃了;好香的肉,我一定要弄到手;我饿的肚子咕噜咕噜直叫。这么香的肉,可不能让乌鸦吃了,我一定要把肉骗来。)

4、谁来把狐狸馋嘴的样子读出来?指名读,齐读。

(二)学习2—6自然段

过渡:小朋友们通过看图读文已经知道狐狸非常想吃乌鸦嘴里的肉,后来是怎样弄到肉的呢?

1、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2、3、4、5自然段。读的时候,可以用“——”划出狐狸说的话。用“﹏﹏”划出乌鸦的反应。

2、指名汇报:狐狸对乌鸦说了几次话?

3、狐狸第一次说了什么话?(媒体出示)狐狸第一次说话前,“眼珠一转”说明了什么?而且用了“您,亲爱的“表示对乌鸦怎么样?谁来读好狐狸说的话?乌鸦有什么反应?他在想什么?

4、教师小结:这是狐狸要和乌鸦表示友好,假装问候骗乌鸦开口,骗到了吗?

5、于是它第二次又怎么说?(媒体出示)狐狸说话时是什么样的神情?为什么要这样?(生:狐狸赔着笑脸,想讨好乌鸦,骗乌鸦开口说话。)这次狐狸问候的是谁?为什么要这样?

教师小结:孩子是母亲的心肝宝贝,狐狸想用母爱来打动乌鸦。这次成功了吗?

6、乌鸦有什么样的反应?和第一次一样吗?第一次不说话,第二次为什么看了狐狸一眼呀?(生:因为狐狸说的话一次比一次好听。生:狐狸说的话太好听了,要不是叼着肉,早就跟他说话了。……)

7、狐狸见乌鸦有些动心了,马上拣最好听的话说。第三次对乌鸦说什么? (媒体出示)

  8、实话实说,乌鸦的羽毛真漂亮吗?嗓子真好吗?狐狸为什么要说乌鸦羽毛漂亮,嗓子好呢?

  狐狸不顾事实,对乌鸦的胡乱吹捧都到了肉麻程度,所以这段最后一句用了什么标点符号?感叹号表示惊奇、请求、命令、高兴、赞叹这样几种感情,在这里表示什么意思?”(请求)

  指导学生用请求的语气练读:您就唱几句吧!

9、不管狐狸是叫乌鸦说话,还是叫乌鸦唱歌,它的目的是什么?(让乌鸦开口)乌鸦清楚吗?怎么样啦?(重点理解“得意”。板书:得意极了)那狐狸怎样了?

练读最后一段。

三、总结全文

1、乌鸦上当受骗了,心情怎样?(难过、后悔、伤心……)

2、乌鸦为什么会上狐狸的当 ?请看大屏幕,谁来说说这句话。乌鸦喜欢听         ,上了狐狸的当。(生:乌鸦喜欢听奉承的话,上了狐狸的当。生:乌鸦喜欢听好话,上了狐狸的当。生:乌鸦喜欢听赞扬的话,上了狐狸的当。)

3、你想对它说点什么?(生:乌鸦,你以后不要光听奉承话了,那样你会饿死的。生:乌鸦,遇到事情要多动脑筋呀,不要光听好话而上当受骗。)

4、是呀, “闪光的东西并不都是金子,动听的语言并不都是好话。”(媒体出示)齐读。

5、学了这个故事,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6、分角色朗读全文。

四、拓展延伸(机动)

1、《狐狸和乌鸦》续篇。

2、编故事:第二天,乌鸦又碰到了狐狸……

 

 

板书设计:

                        11、狐狸和乌鸦

                           骗      肉

                 亲爱  您好             没有回答

                 孩子好吗               看了一眼  没有回答

                 羽毛漂亮  嗓子好听     非常得意  唱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手机端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