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23、螳螂捕蝉(第二教时)(第十一册)
发布时间:2004-12-28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金玉

马杭中心小学 金 玉

一、复习导入。 1、听写词语:悠闲 自由自在 拱着身子 举起前爪 啄食 利益 隐患 校对对错

2、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23、螳螂捕蝉 请同学们回忆一下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讲授新知。

1、一位侍奉吴王的少年竟能用螳螂捕蝉的故事来劝说吴王放弃了攻打楚国的念头。看来这个故事的确值得我们来研究一番,它是一个怎样的故事呢?我想大家一定很感兴趣,请同学们打开书,看看哪几节就是讲的螳螂捕蝉?

分小组朗读课文 9 —— 11 自然段,争取读的生动些,读出感情来。建议小组朗读时可以这么分配, 2 人读少年和吴王, 1 人做旁白, 1 人认真听,然后评价。 3 人小组大家一起评价,好吗?请组长合理地分配好。

指名小组读,其他同学仔细听听他们读得怎么样——评议——小组读。

同学们,这个故事用一个成语来说就叫——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板书)

2、读完螳螂捕蝉的故事,我们再一起来看看螳螂捕蝉图。

1)、对照图,试着把故事讲给同桌听,可以加上自己的想象。同时可以看着刚才听写的词语,用进去。同桌先相互讲。

2)、指名讲。

3)、是呀,故事中的动物们一定想的很美,如果同学们你就是其中的一只小动物,当时的你会想些什么? 蝉:我饥肠辘辘,现在可有美味佳肴了。

螳螂:蝉啊你真笨,瞧你美得那样,我马上可一石二鸟了。

黄雀:你们两个笨家伙,我可以坐收渔翁之利,真是太爽了。

4)、俗话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作为我们,一个清醒的旁观者 ,你想对蝉、螳螂、黄雀说什么?(蝉:你悠闲自在,在想美味佳肴了吧 ,你可当心,危险就在你的后面呢。

螳螂:你这个笨东西,瞧你美得那样,以为自己可饱餐一顿了,真替你着急。

黄雀:看你那呆头呆脑的样,一定是想到可以坐收渔翁之利,其实,你也不是最后的赢家。)

3、好了,读了这个故事,你认为它要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请同学们到书中去找一找。齐读出示:蝉、螳螂、黄雀,他们都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却没顾及到自己身后的隐患。

它们 “ 眼前的利益 ” 分别是什么? “ 隐伏着的祸患 ” 又分别是什么呢?

出示:完成口头练习 。蝉眼前的利益是(),身后的隐患是()。

螳螂眼前的利益是(),身后的隐患是()。

黄雀眼前的利益是(),身后的隐患是()。

过渡:听了少年的话,你们明白了其中的道理吗?那吴王明白了吗?学习第 12 小节。

4、读读最后一小节,思考:从文中那一个词可看出来?恍然大悟 理解(形容一下子明白过来,原来不明白。)

课文哪小节可见吴王原来是不明白的?学习第 1 小节。

1)、指名读。评议。齐读。读出君王的霸气来。由此可见吴王是一个怎样的人?

2)、就这样一个固执的君王,他会从中明白什么呢?联系刚才螳螂捕蝉的故事,同桌交流一下。

板书: 只顾眼前利益 身后隐伏祸患

5、学到这儿,你有什么问题想问吗?

1)、老师有个疑问:那些足智多谋的大臣的劝说都失败了,怎么会由于一个小小的少年的劝说而改变想法呢?

2)、现在老师还有一个不明白的地方:这么生动形象的例子那个少年为什么不在大庭广众之下对吴王讲这个故事呢?如果说大臣们的劝是力劝、苦劝,那少年的劝便可称为智劝、巧劝。 由此可见,少年是一个怎样的人?

3)、少年真的看到了这个画面了吗?

三、巩固拓展

1、少年在恰当的时机用形象的举例使吴王彻底打消攻打楚国的念头。我们紧张的心也为之舒展。 一个好主意要想成功,还得选择 一个适当的环境、恰当的时机,这就是计谋。我们可以看出这少年有勇有谋,充满智慧。现在老师想请同学们把这个智慧少年演出来,有兴趣吗?为了表演的更好,让我们把这件事的经过用分角色朗读的形式完整地来感受这则寓言故事的无穷魅力。男生做吴王,女生做少年,老师读提示语。读不到位的地方停下指导。大家边读边想象少年和吴王说话时的动作、神态等 ,等一下我们去掉提示语,直接演一演这个故事。

指名表演,谁当导演?大家 给这两位演员导一导表演的动作、说话的语气,好吗?给他们说说注意点。

2、同学们,静下心来想一想:这类只考虑眼前的利益而忽视身后的隐患的事无论是历史上还是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其实很多,你知道哪些?

四、总结:学习了这一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布置作业

1、复述整篇课文,让父母给你打个等第在课文上。

2、这类只考虑眼前的利益而忽视身后的隐患的事无论是历史上还是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其实很多,写一个,加上你的评论。

板书: 23 螳螂捕蝉 黄雀在后

只顾眼前利益 身后隐伏祸患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手机端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