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新课标下学生“快乐家庭作业”的尝试与研究
发布时间:2006-11-06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杨红霞

新课标下学生“快乐家庭作业”的尝试与研究

杨红霞

  内容摘要:随着语文教改的深入,鼓励学生主动探究的观念越来越深入人心,而作为课堂教学延伸的家庭作业却依然存在着重书面、轻口头,重数量、轻质量,重知识、轻能力的现象。因此,有必要对家庭作业进行改革,针对不同学生设计多梯级作业,把选择的权利还给学生,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作业,甚至自己设计作业,极大地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自觉探究者和发现者。这样的作业,就可以让每一个学生都品尝到成功的喜悦。

  学习新课程,走进新课程。《语文课程标准》为小学语文教学的整体改革,指明了新的航向,也引领我们提升了语文作业设计的理念。“积极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帮我们打开了作业设计更为开阔的思路。目前,作为课堂教学延伸的家庭作业仍然是重复性的、应试性的、单一的书面作业居多,枯燥乏味,缺乏情趣,收效甚微。因此,有必要对家庭作业进行改革,设计学生“快乐家庭作业”,融趣味性、层次性于一体,不但激发学生浓厚的作业兴趣,而且给学生留有自主选择的空间,使他们有更多的时间自由支配,充分地张扬个性,实现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学生也真正成为学习的自觉探究者和发现者。这样的作业,便不再成为学生的负担。

 一、“我喜欢,我选择”

  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调动学生积极思维,探求知识的内在动力。学生对学习有了兴趣,就能克服困难积极探索;有了兴趣,学习就是一种乐此不疲的享受。学生“快乐家庭作业”就是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家庭作业,在乐中做,做中乐。当前,“自主”已成为小学生语文作业设计的重要原则,如果学生自己选择作业,就可以发挥学习的主动性,提高作业的针对性。有了自主学习的空间,学生可以学习他们喜欢的知识,也可以有充分的时间消化自己学得的东西,展开奋飞的翅膀,驰骋在知识王国的蔚然色天空下,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因此,教师考虑家庭作业时,可以让学生自己选择作业的内容和形式,甚至还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设计。

  1、针对差异,使作业有弹性

  学生是有差异的。有差异的学生做无差异的作业,势必会造成有的学生“吃不饱”,有的学生“吃不了”的现象,这样,学生的语文能力的发展就会受到遏制。承认并尊重这种差异性,是主体性学习的一个重要特点。作业的设计和布置也可一改以往命令式、强制式,针对学生的差异,从学生实际出发,既满足优生的求知欲望,又兼顾中差生的接受能力去设计多梯级的作业,给学生留有自主选择的空间,发挥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

2、参与设计,使作业更灵活

家庭作业是学科内容的扩展和延伸,学生自己设计作业,不受课内学习内容的限制,不拘泥于教学大纲和教材,更具有让学生自主创造的空间,学生自己选择计划、探究、体验,自主地学,自觉地学,学习效率比强迫学习高出许多倍。学生在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多方面的能力和技能都会有所提高。

  二、“我努力,我成功”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请记住,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学生“快乐家庭作业”解放了孩子们的头脑,使他能想;解放了孩子们的眼睛,使他能看;解放了孩子们的时间,使他能学自己想学的东西。这种作业,以承认孩子的独特世界为前提,以孩子的既有经验、生活积累为出发点,引导孩子自主学习,自主发现,是能极大地激发人的求知欲和创造潜能的,它让孩子在这过程中体验到了成功,这种更多的是依靠自己取得的成功又进一步强化了孩子的主体意识。我们是不是可以在作业这块小天地上,也给学生创造一点成功的喜悦呢?

  1、自选方法,投入完成

  新课程下的新概念作业既主张学生个人独立地完成作业,又推崇学生自由组合,合作完成作业。对于家庭作业,过去片面强调独立思考,没有把“合作”作为必要的素质来培养。自主性的作业应当允许学生选择完成的方式,可以在与爸爸妈妈的合作下完成,也可以和小伙伴合作完成。这样,学生就不会把作业看成是负担,能按时完成,把他们自己的作业完成得与众不同,独具匠心。

  2、多元评价 激励成功

  (1)对话式批改

  过去,学生完成作业,教师批改,教师在本子上留下评分和批语,这本身也是一种对话。遗憾的是,这种对话过于苍白。学生把写满词句的作业本交给老师,教师只是简单地在本子上标上“√”“×”,评上一个潇洒的“优”“良”就算完事。至于作业应该如何去完成、如何去订正,全交由学生去猜吧。作业来去都是简单的文本符号。如果教师在作业本上写上你的赞赏,写上你的感受,写上你的鼓励,写上你的教诲,写上你的批判……同时,还可以让学生对你也写上类似的话语。这时候的作业本,就成了师生沟通思想、交流感情、探讨生活、教学相长的工具。这时,学生每天都盼望着把作业本交给你,盼望着作业本发下来;老师也盼望着尽早地收到作业本,尽快地把作业本发下去。在这样的氛围中,师生的情感得到了升华,学生想着你,也就喜欢着你教的学科。

  记得有一次,有个学生在作业本中绑来了一只已经压死的甲虫,并不是为了吓唬老师,而是留言询问老师:虫子压死后为什么会流出黄色的液体?说实话,平时看他的作业本确实很不成样子,但对这样一种崭新的作业方式,我心底情不自禁地漾起了欢喜:多么新奇啊!我立即留言:“你真是个爱动脑筋的孩子!那是虫子的体液,正如人受伤流出的鲜血。”不仅如此,我还在全班表扬了他的创举,我说,要是谁能把蚊子也给绑来,那可真叫本事了。说完,全班哄笑,我也没把这话当一回事。不料,第二天,在一个小姑娘的作业本上,竟真的粘来了一只腿脚翅膀完好的蚊子!可以想见这孩子是如何计划捉住蚊子,又如何小心地把蚊子扑到地上,再小心地把蚊子的足和翅摊平,最后用透明胶带贴起来……蚊子的旁边赫然写着:“这就叫本事!”真叫人哭笑不得!但转念又想,她的这份经历、这种自豪,打着灯笼也找不到啊,你能舍得责怪她吗?

  (2)奖励式批改

  心理学研究表明:得到肯定是学生在思维和行为表现后重要的心理需要。因此,我们可以实施作业的激励制度,比如说,出色地完成一次作业得优,连得三次优的作业升级为A+或B+,A、B后面的加号随连对次数增加。对于B级作业可适当放宽要求,只要有明显的进步就可升级为B+或A。B级作业可根据学生作业的质量随时升级。为了照顾后进生,还可以附加这样一种评价方式,作业有明显进步的,或一次作业特别认真的,均在日期后写一个“好”,而连得三次“好”也可以升级。

  激励制度的实施,竟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我班金笑清同学,从一年级就是有名的“四大金刚”之一,作业马马虎虎已成习惯,重做更是家常便饭。但他的好胜心很强,作业被划为B级相当不满,自此,连续几次作业都相当认真,在评作业时故意照顾他,时隔不久就升为A,从此作业质量突飞猛进。

  作业不仅仅是一个载体,而是一个极好的凭借。它给学生一个起点,激发学生调动多方面的感官体验,调动学生的情绪活动;它又给学生一个支点,让学生在愉悦合理的情境中,利用生活和学习中熟悉的材料来挖掘和展示他们的潜能,与这些材料或环境不断产生互动,自然地显现出各自不同的智力类型和能力倾向。“快乐家庭作业”不仅使学生获得了许多的知识信息,提升了学生综合学习能力,而且使学生得到了大量的愉快的体验,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此文获2005年全国尝试教学论文评比二等奖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手机端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