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开发资源,引导学生积累
发布时间:2006-11-07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管亚娟
开发资源,引导学生积累

管亚娟

积累,是让学生在听说读写的实践活动中接触和掌握大量的语言材料,并内化为自己的语言。古人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可见,积累相当重要。积累是学习的前提条件,是新知识的生长点,也是创造能力的基础。丰富积累和提高素质是相一致的,重积累是素质教育观的具体体现。只有读得多,记得多,才能博闻强记,厚积薄发,应用起来才会左右逢源,得心应手。我们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尝试开发多种资源,丰富课程的内容和形式,引导学生积累,那么,如何引导学生积累语言呢?

一、 帮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积累

课堂教学是教育教学的主阵地。我们应该在课堂中扎实抓好阅读积累,摈弃繁琐分析,直奔语文教学的主题:积累应用语言,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翻开小学语文教材,我们会发现许多有利于语言积累的内容。教材中的课文大多文质兼美,可以引导学生反复朗读,乃至背诵大量精彩的段落和篇章,积累大量的佳词妙句,精美篇章,不断充实语言库存,并从中领悟作者在谋篇布局、谴词造句上的匠心独运,悟得语言表达方法的真谛。还可以创设一定的条件,让学生得以倾吐,从而形成一个积累应用的体系。走进每篇文章的练习,你会发现,对词语的积累,对句子的积累,对段落的积累,对相关内容的课外知识的积累无一 不涉及。我们在课堂上可以通过说中积累,读中积累,写中积累,调动学生一切任认知因素,于无形中积累到非常丰富的内容。每篇文章如此积累下去,学生一定会受益匪浅。重视学生的语言积累,让学生乐于积累,学会积累,应成为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教师在教学时应当以书为本,首先督促学生做好书本上的阅读积累,引导学生分门别类把课文中的精彩之处熟记于心。

二、 引导学生在课外阅读中积累

吕淑湘先生说:“问语文学得好的人,无一不得力于课外阅读。”引导学生广泛阅读,扩大阅读量,也是积累语言,充实语言库。广泛涉猎是语言积累的一个有效途径。教学中,可以用推荐,学生自选,生生交换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广泛阅读。还可以引导学生积累和课文内容相关的课外知识,做到从课内向课外延伸,如学了《三借芭蕉扇》,引导学生阅读《西游记》的故事;学了《郑和远航》后,让学生阅读中国历史故事;学习古诗以后,引导学生吟诵《唐诗三百首》。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在学生阅读的基础上,可以让每个学生准备一本“采蜜集”,把在阅读中得到的好词佳句、精彩片段、谚语、歇后语等摘录下来,定期检查评比。要求学生每天都要读书,可以组织学生开展阅读竞赛活动,如成语接龙比赛、歇后语擂台赛、最佳名言赛等。还可以利用板报、学习园地等小阵地,让学生互相交流。每天利用晨会课,让学生轮流给大家推荐一条谚语、名言、歇后语或一首古诗、一篇美文。通过竞赛评比交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不满足于书本的知识,让学生“站在此山望那山”,“吃着碗里的,望着锅里的;吃着锅里的,望着锅外的。”品尝探求知识的乐趣,再探求知识的过程中积累丰富的语言。今日砌上一尺,明日搭上一丈,时时积累,语文的金字塔就会越来越高,所谓“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 三、 带领学生在生活实践中积累

五彩缤纷的生活如肥沃的土壤,是语言的源头。我们不应该囿于窄小的教室空间和有限的校园天地,而要把视野拓展到更为广阔的生活空间中去。要带领学生在生活实践中积累语言。我们可以组织学生参观、访问、调查、郊游、野炊、参加文体活动、做实验,带领学生去大自然观察日月星辰、春夏秋冬、潮起潮落、月缺花残……引进社会上的丰富的教育资源,如广播、电视、网络等,充实学生的生活,积极参与生活实践活动,切实体验生活的方方面面、酸甜苦辣,让学生尽可能地经“见世面”,积累生活素材,丰富语言积累。

只有从课内到课外,从校内到校外,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才能使学生积累丰富的知识,提高综合素质,为运用打下坚实的基础。此文发表于2003年《常州初教》第九期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手机端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