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初探交互式电子白板与小学语文情境设置的融合
发布时间:2008-09-26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蒋军艳

初探交互式电子白板与小学语文情境设置的融合

 

   交互式电子白板走进课堂如一缕清风给语文教学带来了生机和活力,给语文教师和学生创设了一个轻松展示和自由交流的平台。笔者结合一年多的教学实践对白板教学与小学语文情境设置的融合做了以下探究。

一 精用功能,创造特色

   白板教学有许多小功能,这些功能可以较好地解放教师,使得教师不必埋头于制作课件,在白板前用电子笔轻松的点点、画画、描描就可以塑造一个完美的课堂。具体分析:

1、白板的文本输入功能促进语文文本解读

假如教师想将文本呈现在白板上,教师可以通过电子白板的文本输入功能直接将文本输入到白板上。这样文本就可以再现到全班同学的面前,白板成为学生们关注的焦点。这样可以较好地维持住小学生的注意力。英国教学家约翰.洛克说:“教师的最大的技巧在于集中与保持学生的注意。”同时教师在指导学生解读文本时也比较直观。可以将电子笔设为不同的色彩,遇到需要提请学生注意的地方就可以随时勾画。清晰直观。便于学生与文本的交流。

2、白板的视频播放功能易于激发语文情感

在新课程的理念下,学生是一个完整意义上的人,是一个独立的情感个体。任何教学都应该从这一点出发,重视学生的情感因素,让学生的学习不再是仅仅面对冷冰冰的知识,而是能激发学生的情感热情并推动学生认知活动进行的意趣盎然的情感体验活动。但是小学生由于年龄的局限,他们的认知还停留在感性阶段。而他们对情感的体验也局限在对文本感性的理解上。在这种情况下,播放与文本相对应的视频,能较好地解决学生文本感知与情感激发的矛盾。而电子白板正是有通过大屏幕将视频进行播放的功能。比如笔者在讲授二年级苏教课文《狼和小羊》时,播放了与文本相对应的视频。大灰狼奸诈的声效特色将它的蛮横无理体现的淋漓尽致,小羊的温和、懦弱也通过视频展现出来,学生们通过对视频的直观感知,便掌握了文本的内涵在于告诫人们:存心干坏事的人总能找到理由,对待这种人一味地忍让是起不到任何作用的。

通过视频设置的情景比较直观,易于学生的情感激发。

3、白板的拖拉功能增进文字认知效果

电子白板的拖拉功能为教师解决学生识字、认字提供了便捷。小学语文有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学生的识字、认字。同时识字、认字对于学生来说显得比较抽象、枯燥,记忆难度比较大。但是通过电子白板的拖拉功能可以让学生轻松地认知汉字。具体操作有,教师可以实现将文字输入,标注好拼音。然后结合幕布功能(下面有介绍),将生字和词语藏好。然后通过拉动幕布和拖拉词语变换位置的方法训练学生对生字的认读。反复进行几遍效果更好。

4、白板的幕布功能、放大镜功能、拍照功能便于创设语文情境

语文教学虽然兼具工具性与人文性,但任何时候都不要忘记,语文终究是语文,是承载情感、学生与作者、文中人物进行跨越时空的情感交流的一种载体。在强调知识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新课程理念下,一贯处于教育教学改革潮头浪尖的语文教学,应该真正做到淡化知识与能力,在重视过程与方法的基础上,高扬情感的旗帜,用情感情景,来吸引学生,用情感情景,让学生拥有生命中的一次真正的感动。白板的幕布功能、放大镜功能、拍照功能可以为情景的设置提供创造性的素材。白板的幕布功能可以为学生随机预设悬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放大镜功能可以将文本重点着重再现,提请学生注意。拍照功能可以将网络资源尽情使用。这些功能为教师创设情景提供了较好的素材。

二 巧用情境,激活课堂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在“基本理念”部分,明确提出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所谓探究学习,是指学生独立地发现问题、获得自主发展的学习方式,在探究学习中,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各种学习途径获得知识和能力、情感和态度的发展,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也就是说教学中要培养学生探究知识的能力,以适应现代化科技和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在课程改革的实施中,如何进行探究性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的能力,优化课教

学,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情景教学可以促进学生的探究性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比如笔者在教授《狐狸和乌鸦》这一课时,通过学生的朗读让孩子们自己找关键词。学生们找到了狐狸眼珠一转                 乌鸦没有回答                    

狐狸赔着笑脸说               乌鸦看了狐狸一眼,还是没有回答

狐狸又摇摇尾巴说             乌鸦非常得意,唱了起来

    我随机从文本中抽取了这些关键词,通过白板大屏幕展示出来。然后通过文字给学生创设语言情景,引导设问:“同学们,通过这些语言你们看出了些什么?”

学生们七嘴八舌地讨论开了。“狐狸真狡猾,步步诱惑乌鸦……”“乌鸦快忍不住了,真愚蠢……”通过这个文字情景,学生们便将文本中涉及到的寓言内涵把握住了。

白板的播放音效功能也能很好的创设情境。比如在讲授情感较浓的文本时,只需播放一段深情的音乐就能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

创设好的情境要善于引导,突出学生的探究性学习,否则情景就变成了课堂的负累。

三  师生交流,和谐自然

    教师不是课件的操作者,而是教学的引导者。教学是一种双边活动,学生是在教师指导下进行自主学习的,能否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但是很长时间以来很多的老师在课堂上总是忙于操作课件,忙于书写板书。根本没有时间去捕捉学生表情中流露出的课堂信息。更无法与学生形成互动交流。使用电子白板可以让教师从繁琐的操作中解放出来。具体探究:

  1、白板教学让眼神自由交流。过去上课教师忙于板书和多媒体操作,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关注孩子们的反应。使用白板之后进行教学,可以把板书和操作课件巧妙地融为一体。这样教师就可以自如地参与学生的对话交流,及时捕捉课堂教学中生成性的信息,随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思路。当然,交互电子白板的“多功能性”也为教师的便捷操作提供了技术可能。课堂上老师更多地关注学生们的表现。从他们的眼神中捕捉疑惑、困窘、惊喜……这样的课堂是交流的课堂,是异彩纷呈的课堂。

2、白板的包容性让师生互动轻松实现。教学的课堂应该是互动的课堂,是探究的课堂。白板既可以象黑板那样直接用电子笔书写,也可以播放视频,还可以拍照,尤其是它的储存功能,这些都为教师的点拨,创设情景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支持。课堂上教师可以随机设置问题,和学生们一起探究,一起质疑。彻底改变教师主导课堂的现象,让教师角色得到较好的转变。

四   尽情演绎,妙趣横生

康德曾说:“有两样东西,越是经常和持久地思考它们,对它们日久弥新和不断增长之魅力以及崇敬之情就愈加充实着心灵:我头顶的星空,和我心中的道德率。”在课堂上,白板就是教师头顶的星空,在这片星空教师和学生可以尽情演绎教与学。

    利用白板可以比较容易地设定情境。从网络上随机插入视频,利用电子笔的转化功能,采用不同的颜色……为教师情景设置提供了较好的素材,同时这些变化莫测的情景能较好地维持学生的注意力,学生的学习兴趣高涨,提高了课堂效益。

白板教学是现代教育媒体教学发展的新阶段,它的多功能性为教师授课和学生学习提供了崭新的舞台。为小学语文课的情景设置注入了新的活力,它是教师情景设置的好帮手,也是教师脑中时时涌动的灵感。但是它毕竟是一种工具,一种协助师生教学相长的工具。完全依赖这种工具,只会使教学走入误区。专家认为宏观层面的教学设计应从新课程理念出发,应该真正体现探究、合作、自主、体验的精神;中观层面的教学设计应从课程标准出发。知识点的讲授应体现启发式讲解;能力点的训练应强化;可以通过学科德育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过程和方法目标应该突出方法与操作程序。微观层面上呈现了一组教学策略创新的方法,如出版、颜色进入课堂、视觉图像的立体呈现、思维构图、概念动作化、课堂剧场、概念音乐化、一分钟反思、情绪调整等。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不是搬教材、不是搬教案,不是搬教参,而是要使信息技术如同纸和笔,真正成为学生的认知工具。目前白板教学下的情景设置存在以下误区:

1、把白板教学当成课件操作。

目前许多老师的观念并没有改变,没有把白板当成黑板那样使用,而是把它复杂化为课件操作。总是花费大量的时间提前做好白板课堂设计,把情景提前输入到白板中,课堂上还是忙于操作课件。这样教师们就从过去的黑板教学下课件操作的奴隶转变为白板教学下的课件操作奴隶,白板没有让教师从课件编辑、制作、操作中解放出来。抹杀了白板解放教师的功用。

2、情境预设取代情景自然生成。

白板教学引入课堂后,可以更好地随机生成语文情景。然而很多老师并没有认识到白板的这一优越性,总是忙于提前设置好情景,上课了不管合适不合适就将提前做好的情景拉过来搪塞学生,无视学生的自主性。长期实施下去,会彻底让白板成为课堂的附属物,达不到积极的课堂效果。

白板的探索和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白板教学与小学语文情景设置的探究还在进行。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手机端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