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品《石榴》
常州市第二实验小学 李娟
一品:教材解读
三品《石榴》
《石榴》一课,是苏教版国标本三上的课文,这是一篇非常标准的习作例文。把这一篇文章安排在三年级上学期,可以粗粗揣度出编者的意图:在学习美文的同时,初步掌握状物文章的写作方法。
一品“序”
初读这篇文章,感觉其条理性非常清晰。除课文的第一小节总起之外,文章均按照季节顺序、石榴生长顺序一一道来。你看:春天,石榴“抽出”枝条,“长出”叶子;夏天,“开出”石榴花;秋天,“结出”石榴果。在有顺序的同时,作者的笔墨轻重也能轻易读出。用一小节来写春夏之季的叶与花,用两小节来写秋天的果实。这无疑给读文的三年级学生一个准确的信息:写文章一定要有条理,才能读得明明白白;在有条理的同时,也要注意到文章的详略,读起来才会显得有张有弛,非常有节奏感。
二品“形”
再读此文章,能清楚地感知叶、花、果在不同季节中生动的形象。由色彩看去,叶子春天是嫩绿;夏天则郁郁葱葱;而秋天,已是绿黄色。花,则是火红色,像一团团火焰,在一树葱绿中燃烧。果的颜色“先是”青绿色,“逐渐”变得青中带黄,黄中带红,“最后”变成一半儿黄,一半儿红。“逐渐”一词,尽显动态之美。这些表示颜色的词语层递,正恰当地回应了前文“石榴一天天长大,一天天成熟”。正如《语文课程标准》第二学段阅读目标中提到的,要让学生“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再看“子儿”的颜色,“红白相间,晶莹透亮”,果实那明亮的色彩真叫人喜爱。
三品“神”
序清、形显,不足以体现这篇文章的精妙。其最夺人眼目之处,便是石榴作为一个生命体那生气勃勃、热烈奔放的生命成长图景。作者赋予石榴以人的特征,极具传神的魅力。那石榴花,一朵朵“挂”在枝头,而走近看呢,“仿佛是一个个活泼的小喇叭,正鼓着劲儿在吹呢”,你凝神听,说不定真能听到“小喇叭”奏出的欢快乐曲呢!化视觉为听觉的通感,使石榴花栩栩如生地展现在每一个阅读者的眼前,充满了生命的张力,真可谓“热闹”。成熟了的石榴“笑”起来,又是那样的肆意张狂,让人为之动容。有的“笑得咧开了嘴”、有的“甚至笑破了肚皮”。这出神入化的描写,让我们感觉那石榴真像一个调皮的孩子,它还是那样急切地“扒”开叶子朝外张望,向人们“报告”着成熟的喜讯呢!读到这里,你又怎能不被这丰收的生动场景所深深打动?那“紧偎”在一起的子儿,也让人顿生爱怜之心。
三品《石榴》,也能品出三年级学生习作的三个阶层,由表达有序至具体丰富,最后达至传神生动。
二品:教学设计
《石榴》一课教学设计
(本课适宜与教材配套学习学习软件结合使用)
教学目的: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其中绿线内的4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了解石榴的生长过程及特点,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陶冶审美情趣。
4.了解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石榴的。能仿照课文第四自然段写一段话。
教学准备:
1.PPT课件
2.教材配套学习学习软件
第一课时
一、 欣赏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你们见过石榴吗?谁能来说说你见到的石榴?(请几位同学说一说)同学们说得不错,老师今天要把你们请到石榴园,请你们欣赏一下石榴的姿态。(点击学习软件,欣赏视频)
二、 自读课文,梳理文脉
1.石榴园的美景把我们深深吸引住了,同时被吸引住的还有一位石榴园所在地——山东枣庄的中学生。他用手中的笔记录下了自己的咸受,就有了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石榴》(学生齐读课题)
2.我们先来听一听,他是怎么描写石榴的?(点击学习软件,欣赏课文朗读)
3.同学们一定也想学一学,看看中学生大哥哥是怎么把石榴写得这么美的。好,现在老师就请你们自读两遍课文。注意老师的自读要求:
(PPT课件出示自读要求: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3.老师要来看一看,课文的词语你们学得怎么样了?
(PPT课件出示本课词语:抽出 长出 开出
枝条 叶子 石榴花
露出 剥开 红白相间
嫩绿 绿黄色
火红
青绿色 青中带黄 黄中带红 一半儿红,一半儿黄)
组织学生用“小弹簧”的游戏来读词。
4.观察词语,发现秘密
老师这样排词语,是有一定原因的。请大家看第一组,你看出什么了吗?(动词与名词一一对应)请同学们根据这六个词语练习说一句话。
第二组词呢?(多音字)眼睛真亮,奖励你们玩一个小游戏。(点击学习软件,玩游戏“练武厅”,以巩固多音字)
第三组词呢?(表示颜色)
5.检查朗读
三、教学生字,描红仿影
1.让我们一起翻开电脑老师送给我们的电子字典。(点击学习软件,看电子字典)
教师要相机进行“抽”、“扒”的义项选择训练,注意“仿”的笔顺,练读“佛”的句子进行积累。
2.再来看一看,怎样把这些字写得漂亮呢?电脑老师这儿有不少小秘诀呢!(点击学习软件,看字形指导)
3.开始写字。
第二课时
教学准备:
1.PPT课件
2.教材配套学习软件
3.石榴实物
教学过程:
一、 复习旧知
1.上节课我们初读了《石榴》一课,老师想先来检查一下同学们的生字词掌握情况。请同学们打开自备本,听好电脑老师报的词语,开始默写。(出示电脑学习软件,进行听写)
2.开始校对。
二、精读指导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学生齐读。
2.换词训练:驰名中外 声名远扬 闻名中外
3.教师小结:家乡的石榴园驰名中外,令作者感到骄傲,这也是作者爱自己家乡的原因。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出示PPT课件:词语)
谁能用一句话来概括这一自然段的意思,可以用上老师提供给你的词语。
(春夏季节,石榴树抽出了枝条,长出了叶子,开出了石榴花。)
2.这一节描写了石榴花的哪些特点呢?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第二自然段,思考思考。
(花的颜色、花的形态)
3.体会用词的精妙。
(PPT课件出示:花越开越密,越开越盛,不久便挂满了枝头。)
1)我们在《小露珠》一课,已经见识过这个关联词语了。不过,它用的是越来越……,越来越……,这里变了,用的是越开越……,越开越……,原来第一个词也是可以变换的。你能试着说一说这样的词吗?
2)这里有一个词:挂。我换一个词,开,可以吗?为什么?
(开,是可以的。但“挂”更形象,更生动)
3)是啊,描写就是在有顺序的基础上要做到生动。让我们走近看,(PPT课件出示:走近看,仿佛是一个个活泼的小喇叭,正鼓着劲儿在吹呢。)你感受到了什么?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1.对啊,这一树繁花充满了成长的快乐,真是热闹。热闹过后,是怎样的场景呢?请同学们默读第三自然段,想一想课文从哪些方面写了石榴的果实?用笔把你的发现画一画。
2.颜色变化
学生说过,教师点拨:课文是怎样把这些表示果实颜色的词连接起来的呢?你注意到了吗?
(先是……逐渐……最后)
老师把“逐渐”一词换成“接着”,可不可以?(逐渐体现了颜色的动态变化)
同学们对颜色变化把握得很好。
3.形态变化
熟透了的石榴高兴地笑了。他们笑的姿态各有不同,有的……有的……(跟读)(点击学习软件,欣赏石榴成熟后的姿态)
大家都看到,石榴成熟后都从树叶之间露出来了。课文中是用的哪一句话来形容?读一读。
你喜欢这句话吗?为什么?
是啊,从这句话里,我们可以触摸到作者的思想情感。他是满怀着深情来写这些石榴的,大家可以想想,这是一种怎样的情感呢?同学们可以联系前文第一小节想一想。联系上下文读懂文章,这可是阅读的一项重要本领啊!
(四)学习第四自然段
1.现在,让我们怀着和作者一样的情感,读读课文的第四自然段。再和老师交流一下你的感受。
关注点:玛瑙般的、紧偎、红白相间、晶莹透亮、酸溜溜、甜津津等词。
(点击学习软件,让学生感性认识石榴。)
2.今天老师和孙志昊同学不约而同地带来了真的石榴。想让大家观察观察,再品尝品尝,看看作者的感受你体会到了吗?你还有没有自己的感受?
三、回顾全文
1.当我们把一篇文章全部学完以后,再回过头来看看想想,你会从中悟出一些新的东西来呢!现在请同学们迅速浏览全文,思考一下课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石榴的?
对,是石榴的生长顺序。老师这儿也有一道表示顺序的题,看一看,谁能按顺序重新排列?(点击学习软件,玩“神奇小果树”)
2.如果现在你手中有一个水果,你准备从这篇文章里学些什么方法来描述它呢?
3.一篇文章,让你们收获了写文的方法。如果你们能用这种学习的方法去读其他文章,老师相信你的语文水平会有很大的提高。
三品:教学反思
巧用软件乐学习
——《石榴》一课教后谈
苏教版配套学习软件,以教材为依托,以学生的心理规律和学习兴趣为出发点,着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与能力,让孩子在玩中学习,在玩中练习,在玩中积累。语文课堂上,如果也能让学生利用配套学习软件学一学,玩一玩,学生就会感到课堂是充满乐趣的天地,学习是充满乐趣的旅程。
教学《石榴》一课时,笔者就进行了这样的尝试,让学生体味到了语文学习的快乐!
词语教学,是第一课时的重头。大多数课堂,通过读一读的方式进行正音与辨析。而利用配套学习软件,更可以让学生在玩中清晰地辨别词语,掌握词语的用法。“露出、剥开、红白相间”是带有多音字的词。在学习软件“练武厅”中,安排了这样的练习。学生兴趣十分浓厚,在一次次的拳击中,因为读音的正确而击倒了沙袋,也会因读音的不正确而被击倒。每一次击打,学生都会在玩中巩固正确的读音,纠正不正确的读音。在这个训练点上,学生进行了长达十分钟的探索,看似花时很多,但却使学生受益无穷。一来感受学生乐趣无穷,二来正确的读音也在游戏中得到了极为愉悦的强化。心理学现象曾经表明:学生在轻松愉快状态下获得的知识记得也最为牢固。
另外,词语教学中我也让学生运用电子字典让学生进行义项选择的训练。比起查常用的字典来,电子字典使用起来花时少,效率高,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也使教学在相应的时间内实现了效益最大化。
在句子教学中,学生对石榴“咧嘴笑”、“笑破肚皮”没有感性的理解,而学习软件中的信息超市中就有类似的图片与视频。在引导学生充分想象后,再来通过学习软件感性认识,学生的感受就会被强化,而脑中的意象便会与生活中的物体实现勾连。
利用学习软件学习,不仅可以让学生学习词语、感知句子,更能帮助学生,引发他们的思考。在“神奇小果树”一栏中,学生就进行了句子顺序的排列练习,强化了他们对课文描写方法的认知,巩固了学生的所学知识,也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平常的训练不同的是,“神奇小果树”非常具有趣味性,给孩子们的思考带来了极大的乐趣。
《石榴》一课,我利用学习软件进行教学,孩子们学得认真,学得愉快。实践证明,它是孩子们学习的好朋友,也是我们教学的好帮手。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