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一年级数学教研组活动
新课程实施已将近十年了,今年,新课标进行了再次修改,暑假过后将全部采用修改后的课标,为了更准确地把握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指导我们今后的教学工作,5月24日下午,我们一年级数学教研组所有成员,在俞振蔚教导的领导下,再次解读了新课程标准。
随后我们对
教学实践中,我们对学生的关注不是表面上的关注,而是深入到学生的认知世界,了解他们的知识起点,了解他们的想法,了解他们的需要,在了解中抓住契机,随即引领学生产生积极的思维碰撞,在碰撞中思考,在碰撞中开阔思维,“使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得到必要的思维训练,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引发创新的欲望。
我们觉得:在教学中应该从知识发展的层面着眼,从学生能力提升的角度着手,从学生的认知起点出发,以课堂为主阵地,以学生的整体发展为焦点,“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启发式与和因材施教,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数学活动的机会。”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计算、证明等活动过程。”让学生经过自己的努力,获取知识,体验成功的快乐,而不是给予。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能力,养成终身受用的探究学习习惯。
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与引导者,是学生合作学习的伙伴。关注的焦点是学生学习的有效性。“合作学习”是新课标所倡导的学习方式之一,也是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一种重要方式。在实施过程中,我们不仅不能把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教学的组织形式在课堂上使用,而且,在对学生的合作学习进行有效管理的基础上,深入到他们当中去,去了解他们讨论的焦点、认知的进程等,再灵活调空自己的教学环节或策略。这样,在让课堂充满关注气息的同时,生命的活力才会充分的涌动,智慧之花才会尽情绽放,师生之间和同学之间,才能充满真诚的关怀。作为老师,讲台,是我们人生舞台的一部分,凡事也都只能“不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吾心”。
课程理念的实施是一个过程,是一个逐步深入、逐步具体化的过程。相信在新的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我的的课堂教学将会更加地“有度”。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