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度对话,共赏“明月”
发布时间:2012-11-07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白舜华
9月11日,周二,教师节刚过,四年级语文教研组第一次活动如期举行。上午八点,三个校区的老师齐聚马小参加教研活动。
首先,吴敏菊老师和张晓丹老师就《但愿人长久》这篇课文,进行了完整的两课时教学。随后,教研组全体成员围绕教研课题“把握年段特点,课堂上师生有度对话的策略研究”,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大家一致认为:吴老师执教的第一课时,目标达成度高,生字词教学重点突出,注重课外知识的拓展,整堂课以苏轼的情感变化“心绪不宁——埋怨——宽慰”为线索贯穿始终,是典型的中年段随文识字课例。吴老师扎实的教学功底,富有经验的教学手段,高度概括凝练的教学语言以及平易近人的教学态度,让教研组的每一位老师都啧啧称赞。张老师执教的第二课时,灵动、智慧,充满浓浓的人文情怀。她以个人特有的教学魅力引领学生读文、悟情、达意。课堂上,师生跟随苏轼沉醉在花好月圆的中秋,体会着那份萦绕在苏轼心头别样的情感。张老师以一贯充满激情的教学风格,将抽象的情感体验具体化、形象化,通过巧妙的语言、生动的画面、紧贴学生实际的有效提问,直白地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触手可及。她的课堂真正体现了“化繁为简”儿童课堂的重要理念,不是刻意为教学而教学,尤其是对课堂上学生突发事件处理的教学机智更是整堂课的点睛之笔,令在座的教研组成员折服。
最后,教科室金玉主任对本次活动进行了全面地总结,她充分肯定了两位执教老师为本次教研活动作出地不懈努力。她认为在二轮集体备课的基础上,两位成熟型教师能再一次将自己个性化的思考融入教学,整合各种资源,密切关注学生的年段特征,呈现给大家两堂实实在在、师生有度对话的本真课堂。在某种意义上,两位老师用行动对马小的集体备课进行了新的诠释,同时也将暑期的教研培训真正落到实处,为本学期的教研组活动开了一个好头。她希望大家能以此为基点,不断学习,加强研究,成熟型教师力求在教学上有新的突破,青年教师努力追赶,尽快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附件: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