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水—生命之源
发布时间:2006-11-10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吴敏菊

活动目标:

了解健康饮水的重要性,建立珍惜水的环保意识,使学生更多体验、感悟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活动过程:

开展此项实践活动事先进行精心组织策划,将学生分组在组长带领下收集有关资料,然后将同学们研究的有关《饮水与健康》主题成果内容进行整合,共分成三个板块。

活动展示:

1、现场调查。(虚拟成电视台聊天栏目)

请到场的现场嘉宾及观众在下发的白纸上写出自己每天大致的日常饮水量,并写出喜欢喝的饮料名称,后台工作人员(学生)迅速统计其数据。随机采访现场观众有关刚才调查的内容,并询问个人认是否健康。

2、嘉宾访谈。

(1)我片西区自来水厂技监科马亮(学生)主任给大家谈喝什么样的水才算健康。

(2)马杭医院内科著名营养保健专家张医生谈如何来正确饮水。

(3)徐老师就水资源开发利用及水质状况介绍一下当前形势。

3、探讨交流。

现场嘉宾及观众共同针对“饮水与健康”这个话题进行深入探讨交流。

最后,对本次活动进行综合性评价,树立三小学生新形象,呼吁全社会行动起来珍惜水资源,爱护水资源,提高全民环保意识。规范人类活动,善待地球上的每一个生命,也是生命教育的内容之一。通过对人与自然、环境污染、环境保护等课题的讨论,使学生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科学伦理观,热爱自然,珍爱生命,从科学、技术与社会三者关系的角度,全面、综合地考虑自然开发和自然资源的综合利用,让人与自然融为一体,让地球上所有的生命都能平衡发展,共谱一曲美好的生命之歌。

活动思考:

1、通过考察,你有何感触?

2、你认为应采取哪些措施?

四、拓展与延伸:

可组织学生开展下列专题讨论:

1、怎样进行家用自来水的净化工作?

2、我国是严重的缺水国家之一,如何缓解淡水危机?

3.你怎样看海水淡化的前景?我国在这方面作了那工作?

五、活动形式:

将活动现场虚拟成电视台聊天栏目,营造最佳情景聊天氛围,通过节目主持人的合理调度,和现场嘉宾及观众共同将“饮水与健康”这个话题行云流水般的表达出来,具体活动形式包括现场调查、公开展示、民主讨论等。

六、注意事项:

1.开展此项活动事先需精心组织策划,教师要给学生相应的指导和对活动作出及时评价。

2、“饮水与健康”的实践活动要深入开展,特别是学生在我市西区自来水厂进行调查时要叮嘱注意安全。

3.此项活动可为活动能力强的学生提供更进一步的活动。教师应组织学生开展好这些活动,并鼓励学生创造性地策划拓展或延伸活动。

七、活动过程的指导

(一)组织形式和教师配备

1、组织形式:此项活动要求学生自主探究或了解,进行调查或考察,实践活动形式较多,宜以小组活动为主,可让学生自由结合成3~5人的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活动。在总结评价阶段,可以班级为单位组织活动。

2、教师配备:需配备专职指导教师一名。

(二)准备工作

1、组织学生讨论开展此次活动的目的、意义。

2、学生分组在讨论的基础上制定活动计划。

八.关于《综合实践活动》思考一: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在小学至高中设置的以学生自主选择、直接体验、研究探索为课程基本方式,以贴近学生现实的生活实践、社会实践、科学实践为课程的基本内容,以学生个性养成为课程基本任务的必修课程。它集中体现了新的课程理念。如何使综合实践活动课走上规范化的轨道,目前已成为各中小学关注的焦点。下面我想通过自己在指导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一些切身体验,谈谈自己的某些看法,与大家共同交流经验。

一、纠正认识和行动方面的偏差

目前不少中小学对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存在着一些认识和行动方面的偏差,甚至有一些误解。

二、科学地理解综合实践活动

课程作为新一轮课程改革中的一个亮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不是其它课程的辅助和附庸,而是具有独特功能和价值的相对独立的课程形态。它对于学生体验人生、关注社会,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着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其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三、树立新的教育理念

树立正确的理念是课程改革的重要前提。在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以下几个问题必须引起师生的共同关注:

1、课程观念必须发生改变。

必须突破原有的“课程即学科”“课程即教材”“课程即知识”“课程是课程专家的事,教师仅是课程的执行者”等狭隘的课程观,树立科学的课程意识。课程不仅仅包括了知识,而且包括了学习者占有和获取知识的主体活动过程,即课程知识是在充满生机的社会性交往过程中建构生成的。

2、教师的教学方式必须发生改变。

3、学生的学习方式必须发生转变。

第一,由被动、机械地学习向主动、探究地学习转变;善于从日常生活中发现自己感兴趣的问题。第二,由依赖教师和教科书向关注社会实践、经验和其它信息资源转变;第三,由盲从权威、迷信书本向发展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转变;第四,由过分关注单一应试知识向注重认知、兴趣、意志、毅力、信仰、科学精神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转变。第五,由独立学习向独立与合作学习相结合转变。为此在设计与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应注重课题探究研究性学习;社会考察、调查、访问、参观的社会体验性学习;设计、制作的应用性学习;社会参与的实践性学习等学习活动方式。

四、加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建设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建设重点是要解决好课程方案设计、实施、评价、管理等问题,这是保证质量的基础。

1、科学地确定实施目标。

结合学校和学生实际情况确定有利于学生态度、能力、知识发展的具体目标,尤其要区别于学科教学,把重点放在态度和能力的培养上,克服盲目性和随意性。

2、动态地选择课程内容。

比如在组织学生订购校服时想到了旧校服,产生《学生旧校服的处理》的课题,从课间操的拥挤散乱想到《课间操学生人员流向的最佳设计》课题等。同时可针对不同年级、不同个性需要分层、分类设计不同的主题,比如《超市里学问多》的主题,可让学生从工农业生产、商品、市场、卫生、公关、法律、财政、职业道德等方面去探究,打破学科框架,淡化学科体系,引导学生从活动中体验和认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的关系,从而更进一步地探索自然、了解社会、发展自我。

3、灵活地设计教学方法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性质和功能确定了教学方法上应采取调查、参观、访问、公益服务、实验观察、演示、作业等多种形式,鼓励学生自主选择,注重引导学生掌握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收集和加工信息、交流与合作、运用信息技术等一系列终身受用无穷的方法

4、精心地组织教学过程。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强调学生的自主选择和主动究,这一过程一般可分为四个彼此独立又相互联系的阶段。(1)激发情趣,确定探究的问题;(2)认定目标,制定探究计划;(3)创造条件,开展实际探究;(4)完善机制,进行总结交流

指导老师:吴敏菊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手机端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