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关注多彩生活弘扬传统文化
发布时间:2006-11-10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孙凤娟

关注多彩生活 弘扬传统文化

——鞋文化活动设计

武进区马杭中心小学 孙凤娟

[ 情景说明 ]

中华传统文化像一座巨大的宝库,在这座宝库里,学生从“孔子拜师”、神话“盘古开天地”的故事、古代建筑和绘画的艺术等多个侧面了解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那么如何拓宽语文运用空间,让学生关注身边多彩的生活,弘扬祖国传统文化,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呢?在学习第五组教材的过程中,我便采取任务引领的方式激发学生兴趣,让同学们搜集代表传统文化的资料、图片、实物,用来在课堂上展示交流。结果,课未毕同学们都已迫不及待,有的买来了神话故事书阅读,有的说我要讲家乡的古建筑,有的亮出了实物中国结、祈福袋,有的还找出了爷爷奶奶珍藏的“蝴蝶闹金瓜”的鞋垫和“鸳鸯戏水”的门帘……最后一学生神秘地亮出了一双旧时精致的绣花鞋和一双现代名牌产品康奈皮鞋,这一举动吸引了众多的目光,在同学们七嘴八舌中,大家关注到鞋文化。是呀,我们何不借此机会,对我们生活中司空见惯的“鞋”也来进行一番追问。

活动目的:

以学生为主体,在老师指导下,进行鞋文化史的探索,使学生懂得鞋子的发展是人类科学与文化进步的重要标志。培养学生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给学生自学的时间与空间,让他们到书报杂志、图片、照片直至网上,去收集关于鞋的各种资料。旨在让学生在此活动中有所尝试,有所掌握,有所发挥,有所收获,有所创新。

活动过程

一、搭建平台,引领走进“鞋的世界”

1、明确研究内容

课前师生成立了四个研究小组,研究的主题定为:“关注多彩生活,弘扬传统文化——走进鞋的世界”,接着师生共同商定研究的内容为:(1)鞋的故事知多少;(2)丰富多彩的鞋文化;(3)我是制鞋的小专家;(4)我与鞋缘。

2、讨论学习方式

师生共同讨论,展示自己学习收获的方式,先小组分组汇报、交流:调查红军、农民及身边人,走访鞋店,讲述鞋的事故;上网查询、到图书馆(室)搜集资料,如名言、成语、谚语、广告语,有关实物、图片等;关注鞋科技发展动向;记下活动感受,编写童话故事……

下面是各小组的成果汇报情况。

二、展示成果,享受奇妙“鞋的世界”

成果一:鞋的故事

第一小组:我们小组通过调查、访问,了解了许多鞋的故事,如“草鞋的故事”。相传古时候有一位贫穷老爷爷叫黄果山,一年四季靠吹柴过日子,由于赤脚上山,双脚整天被扎的鲜血淋淋,于是他日思夜想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用稻草做鞋。开始他用一束稻草包脚,但散乱的稻草容易断,走起路来很不方便,后来,他把稻草搓成筷子粗细的草绳,一根根地缠在脚上,这样虽好一些,但缠起和脱掉都费时间。再后来,他又经过改进,把稻草编成有底有面的草鞋。这便是草鞋的起源。它显示出劳动人民艰苦奋斗、朴实无华的创造品格。我们还访问了老红军,知道了“红军鞋”,红军鞋其实就是草鞋加布鞋,它曾伴随伟大的红军战士走过了长征中的千难万险,走出了中国近代发展史的一页神奇,走出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艰苦奋斗的品质,走出了中华民族的希望与未来。“草鞋”与“红军鞋”,虽然已成为历史,但它是历史发展的见证,是我国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第二小组:我们小组通过上网查找到了一些有趣的故事,我讲的是“爱鞋如命的君王”。说的是楚昭王在一次与吴国人的战斗中被打得大败而逃。慌忙中丢了一只鞋。他光着脚跑出三十多步远。忽然掉回身去捡鞋。身边的官员不解其意,又担心他的安全,忙劝阻他说:“大王您什么时候在乎过一只鞋呢?情况这么紧急还是算了吧!”昭王回答说:“楚国虽然不太富裕,但还不至于缺少一只鞋,我只是觉得这鞋跟随我南征北战、东打西杀不容易,因此我想把它捡回来,带它回国。”这番话对在场的人触动很大。他们心想:“大王对一只穿着多日的鞋子尚且这样珍爱,何况我们这些跟随他多年,为他出生入死的人呢?”于是,大家都感到增添了一股巨大的精神力量,重新回到战场,为了他们重情重义的君王,奋力与敌人厮杀,终于打败了敌人,凯旋而归。一只鞋发挥了转败为胜的作用。

师:是呀,无论是草鞋的起源、红军鞋的神奇还是君王爱鞋如命的趣事,都折射出一种民族魂,侵润着我们生活中的传统文化。

成果二: 鞋与文化。

第三小组:我们小组研究的是鞋与文化,我们搜集到的谚语是:“好鞋不踩臭狗屎”(比喻好人与坏人不来往)又一生补充道:“足寒伤心,民怒伤国”(比喻自己的问题自己知道)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指到处找都找不到,却在无意中发现了。)

第四小组已打出成语、广告语牌。“削足适履”、“隔靴搔痒”、“知足常乐”。这些成语典故无不融汇着鞋文化的丰富内涵,它们的背后都有一段精彩的故事呢,张聪同学说。“蓝天、白云、红蜻蜓,走过四季都是情”、“穿上双星鞋,潇洒走世界”、“穿森达鞋,走成功路”、“康奈皮鞋,步步精彩”、“穿奥康,走四方”……这些朗朗上口的品牌广告语表现出了十足的文化韵味,同学们你一言我一语,你方唱罢我登场。

第二小组:一生边拿出图片展示边解说,我说的是《红楼梦》与鞋文化。鞋饰,是人类民俗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红楼梦》中每个人物所穿的鞋饰,都具有一定的特色。看,这是贾宝玉穿的青缎粉的小朝靴,加上身上穿着很红撒花半旧大袄,头带项圈,宝石,寄名锁,护身符等等,把一个贵族少年的形象活生生的展现在读者的眼前。第二张图片是在雪地中,林黛玉脚上穿一双 金挖云红香羊皮长筒靴,头上罩着雪帽,外罩一件大红羽纱面白狐狸的鹤蔽,腰束一条青金闪绿又环四合如意带,显得十分艳丽,这更啬了林黛玉的几分妩媚,史湘云穿着也不一般,头戴一顶鹅黄片全大红猩毡昭君套,又围着大貂鼠风领,脚下穿着鹿皮小靴,使她在模仿小子的打扮中更显俏丽。第三张是芳官穿的虎头贯云五彩小战靴,还有鸳鸯穿的红绣鞋以及僧尼穿的芒鞋、撒鞋等等(这些图片和曹雪芹笔下鞋饰的真实描写突出了人物个性、爱好和身世以及社会的文化背景等等)。

第一小组:一生早已按捺不住,我用古代诗来表达对鞋的描写:宋朝叶绍翁的《游园不值》:“应怜屐遗印苍苔,小叩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另一同学接着吟诵宋朝苏轼《定风波》词:“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与,谁怕?一簑烟雨任平生……”(词的意思是:不要管那滴滴答答的落雨声,为什么不吟着诗句缓缓而行,拄着竹杖,穿着一双芒鞋,比骑马还要轻松。怕个啥,披一件簑衣,我就能在烟雨中自在一生……)

看,我有一幅鞋联(随即展示),上联是:在音乐中摆脱尘世对灵魂的羁绊;下

联是:在幻想的苍穹下得到纯粹的自由;横批是:发展鞋业。

同学们在研讨中,汇集了鞋与谚语、成语、广告语、诗词歌赋、对联等各方面的资料,还研究了《红楼梦》与鞋文化,融知识性、趣味性、艺术性于一体。图片、实物、文字说明,多姿多彩,让我们一是享受了鞋的艺术美,诗词、对联、成语、广告语等给人类足文化增添了无穷的魅力。

成果三:鞋的自述

自由发言:

我是多用拖鞋,美观大方,质地柔软、舒适、富有弹性,具有防滑、耐磨、吸法力强,并能更完美地保护地面装饰不受损伤等特点,我变传统的鞋一用功能,实现一鞋多用的功能,是现代家庭的必用产品,也适用宾馆、饭店、医院、科研院所、电脑办公室等单位使用。

我是“仿生信息保健功能鞋”,是最新科研成果之一,我的特征在于外底内设有电源,仿生信息发生器,充电装置及外围电器等,在人体行走时,向体内发射信息,以刺激人体的各种中枢神经系统,达到平衡机理,促进循环,激活细胞,消除疾病,真正实现穿鞋治病的目的。

我是新型纳米空调鞋

我是神奇的靴子会聊天……

同学们意犹未尽,谈兴正浓,一连说出了 10 多种高新科技鞋,由调查、咨询了解鞋的过程变为对学习的关注进而表现为对文化的感动,从鞋垢发展变化看到我们生活品位的提升,传统文化的魅力和科技创新创造的乐趣。

三、创新表达,丰富完善“鞋的世界”

1、总结,请同学们说说这次活动的收获

学生在回顾中说了很多收获,如:这次活动,走进奇妙的鞋世界,让我们领略了悠悠数千年的鞋和鞋文化;我为传统文化的光辉灿烂而自豪;关注身边生活,一双鞋、一盏灯、一把扇子,事事总关情,处处有故事,它们凝聚着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只有关注它,才能有继承和创新;通过交流,我们还学会了如何学习,从哪些渠道获取信息,怎样查阅资料,怎样合作、探究,取长补短,怎样交际和表达原来学习方式真是多种多样,使我们增添了学习的自信心……

2、表达学生主动把自己活动中的感悟、收获写成作文。有的写了《奶奶的布鞋》、《球鞋的故事》;有的写了科技小品文、想象文《鞋的自述》或《理想中的鞋》;有的写了自己的体会《鞋的启示》,《“走进鞋的世界”活动有感》;有的还编了童话《鞋子选美》、《鞋的学校》……,最后装订成稚嫩的《鞋都漫步》。

[ 教学反思 ]

这是一次很有特色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

一、调动情感,让语文学习与儿童的生活紧密相连

语文教学离不开“现实生活”这块土壤,联系生活又必须凭借语言文字来表达。因此,根据学情,我把焦点聚到大家议论的与生活息息相关的“鞋”的专题研讨上。对教师而言,现实生活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源头活水;对学生来说,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于是,大家共定主题,共商学习大计,师生在和谐、愉快的情境中互动。到鞋店去调查,到村庄去访问,到网上去查询,到自家鞋柜去翻看,到图书室去探究,原来鞋与我们生活结下了不解之缘,鞋是文化的组成部分,鞋是悠悠几千年历史发展最好的见证,学生的情感调动起来后兴致勃勃的投入极大的热忱研究。

二、注重过程,让语文本身的特点得以尽情发挥

语文学习,就是要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和阅读、写作、创新思维等综合能力,能力获得的途径也只能是语文实践。在实践过程中,学生把调查了解到的桩桩件件迅速编成如“草鞋的故事”“ 趣事”等;有的把搜集到的有代表性的图片解说,如《红楼梦》与鞋文化,对三年级小朋友来说有点难,但初生牛犊不怕虎,“问”字当先,在老师、家长的帮助下成绩不菲;有的还把鞋与诗词、谚语、广告语等知识进行选择、解释,显示出儿童吸收、借鉴、运用的能力,为学生打开课层学习的窗口,还有的由“腊梅迎春”绣花鞋引出了毛泽东《吟梅》的诗,由“龙凤呈祥”婚嫁鞋引出中国礼仪的传统民俗,由纳米空调鞋想到高科技,由草鞋到现代名牌精品引起同学们无限的想象和遐思……。在这种开放而富有活力的生活课堂学习中,学生不知不觉认识了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厚与博大,吸取了优秀文化的智慧和营养。语文课程的工具性与人文性得到和谐统一。

三、学会学习,让学生在实践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最有价值的知识是方法的知识”法国杰出哲学家笛卡尔道出了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是“学会学习”的关键这一时代命题,我们平时的教学太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略学习策略和学习方法的引领了,这是导致我们学生能力低下,缺乏独立获取知识、运用知识以及创造知识的根本所在。在“走进鞋的世界”案例中,首先引导学生自主实践,以形成良好的学习品格。如确定了研究内容后,有的小组借读少年版的《红楼梦》,有的欣赏古今中外鞋图片,有的走出校外调查,捧回调查笔记和实物,有的上网下载各种资料、名言——活动中学生学会了阅读、学会了与人交往、学会了获取信息,学生既肯学、爱学又会学。其次注重多样方式,让学生体验成功快乐,在成果展示阶段,老师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特长来展示学习成果,可以是一张图片,可以是一篇短文,可以是一张手抄板,不拘泥于单一形式。各组在正式展出时,有的小组讲生动有趣的故事,有的开展名言、谚语擂台赛,有的还攀上科技,展望鞋的未来。同学间相互欣赏,体验成功的愉悦。最后实现资源共享,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在总结、交流阶段,同学们畅所欲言,有的谈拓宽语文学习领域深感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厚;有的讲要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有的说获得方法性知识从而学会了学习,尤其是学生学会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自由表达学习的收获,无论是写故事,编童话,还是写小品文、谈感受,大家用我手写我心,使每个人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这不正是我们所期望的语文素养么?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手机端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