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一门全新的课程,正在不少学校红红火火地开展着。
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一门全新的课程,正在不少学校红红火火地开展着。目前,其理论体系的构建与阐述已较完备,但在具体的操作层面上,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校本化实施的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误区,不妨将自己参与活动的一些想法和大家作个交流。
◆存在误区
一、忽视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综合实践活动要求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鼓励学生去发现,形成问题,然后去探究,是一种基于问题本位的学习。而走进不少学校的综合实践活动课堂,却发现有的教师以为综合实践活动就是带学生到外面去参观、调查、访问,没有明确的目的。有些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或内容不是学生提出或师生共同生成的,而是教师一手包办,学生探究的不是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探究的欲望、效果可想而知。随着学生探究活动的不断深入,往往会生成新的问题,而有的教师则视而不见,纯粹是为了活动而活动。学生的问题意识、探究的欲望也随之渐失。
二、忽视综合实践活动的实践性
综合实践活动的核心特征是“实践性”。与综合实践活动相适应的学习方式是实践性学习,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在“做”、“观察”、“实验”、“探究”等一系列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一些教师不是从实际出发,提出可行的研究主题,而是一味的求新、求异,虚拟情境,让学生去进行所谓的探究,离开了现实生活,这样的探究只能是空中楼阁。
三、忽视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性
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应将学生置于中心位置,让学生运用原有的知识和经验,去解决实践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而有的教师不能充分相信学生,生怕学生这儿搞不好,那儿会出错,于是过早的、过多的介入学生的探究过程。更有甚者,干脆让学生的探究过程“缩水”,让简单的告诉成了解决问题的“好”方法。没有主体的参与,过程的经历,更不可能有内心独特的情感体验。如“天目湖碧螺春茶叶是怎样生产出来的?”“年产量是多少?”“销售如何?”“它对天目湖的经济有哪些影响?”如果学生不去调查研究,不去探索经历怎会有自己的真知灼见。
四、忽视评价的发展性功能
综合实践活动是充满生命活力的一门新课程,它提倡注重评价的发展性功能。而在笔者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却发现有的教师对此领会不深,评价的主体主要还是教师,评价的方式较为单一,学生的差异性在评价中未能得到充分体现……这与新课程立足学生发展的评价观是不谐调的。
◆应对策略
一、基于生活,提出问题
综合实践活动具有生成性,它特别强调活动目标、活动内容的生成,关注学生在目标、内容生成过程中丰富多彩的体验和个性化的创造性表现,把学生的兴趣、动机、爱好置于核心地位,意图通过综合主题、综合项目的形式融合各学科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精神、创新精神、综合运用知识的实践能力,最终指向学生个性健全发展。可见,要能有效实施该课程,首要解决的任务就是活动内容、主题的生成。
开学初,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师深入学生,广泛听取同学们的建议,确定了“风筝节”主题活动,因为春天是放风筝的好季节。风筝里有许多学问。“风筝节”怎么搞,我们坚决摒弃教师设计方案,学生被动应付活动的做法,提倡由学生围绕主题自己开发、设计活动的全过程和内容。在征集“风筝节”活动方案的招聘启事发出后,学生纷纷行动起来了。学生有很多想法,但是不知方案如何写,在学生处于愤悱状态下,班主任老师给学生上了综合实践活动的第一课“如何设计‘风筝节’方案”。学生有的合作,有的独立设计,光三年级就收到了近百份方案。经过整合,“风筝节”活动方案出台了。活动时间一个月,有六项活动:(1)环境布置,各班利用黑板报、展示板营造一个浓浓的“风筝节”氛围,走进校园要让同学们犹如处于一个风筝的天地里。(2)绘画比赛,让同学们发挥想象,画出心中的风筝。(3)制作比赛,自己动手动脑制作风筝。(4)放飞比赛,到人民广场举行放飞风筝比赛。(5)摄影展览,让同学们用照相机抓拍风筝节活动中的精彩镜头,并在学校橱窗展出。(6)征文比赛,把亲身经历的体验和感受,把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写出来留作美好的回忆。在活动中学生不仅要潜心阅读有关风筝的文献资料,而且要学会到图书馆、阅览室查阅资料,要学会运用网络收索有关风筝的资料,要学会与老师、家长、同学合作,学习如何写方案,写体会,还要在制作、放飞风筝的过程中不断生成新的问题、新的研究内容,需要不断调用、综合各种相关知识去解决相关问题。
二、紧扣实践,自主活动
与综合实践活动相适应的基本学习方式是自主学习、探究学习。该课程的实施要为发挥自主性、探索性、创造性提供广阔的时空,营造宽松的环境。主要做法有:
(一)给自主选择的权利
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学习活动的目标、内容、方式、时间、地点以及指导教师,自己决定活动结果呈现的方式。如风筝制作,学生自己选择制作的材料,自己设计风筝的款式,自己选择合作的伙伴,自己聘请指导教师。学生是最大限度地发挥潜能,制作材料有塑料的、稠布的、硬纸板的,许多同学废物利用,把没用的伞面、包装蛋糕的映花塑料都派上了用场;款式更是异彩纷呈,除了常见的蝴蝶、金鱼等样式,学生还设计出了火箭式、脸谱式、爱心式等样式;指导老师除了学校的自然、劳动、美术等教师,学生还聘请了家长当自己的指导老师。在收集有关风筝的文献资料过程中,三年级学生都迫切想通过上网的方式来查寻,他们主动与计算机教师联系,学生不仅为获取到如此多的资料高兴,更为自己掌握了利用计算机快速收集资料、下载资料的技术而兴奋。有的学生为了解决共同的问题组合到了一起,如风筝怎样才能放得又高又稳,为什么风筝的头一般都是设计成尖的,为了解开疑团,学生乐此不疲。
(二)不断给学生激励
探索的过程总是伴随着各种困难,探索的结果有成功有失败,正确面对成功和失败,这本身就是一种人生的体验。成功时和学生一起分享快乐,遇到困难时给学生信心和勇气,给学生指点迷津,可见激发、维持学生学习探索的热情是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如在风筝制作不起来,风筝放不上天的时候,肯定其活动价值,鼓励学生不要灰心,失败乃成功之母,无限风光在顶峰,耐心引导学生认真从多方面寻找原因,以坚韧不拔的意志去战胜困难,攻克难关。一位叫姜仪茹的女同学为了制作出心中理想的风筝屡次失败,在老师的激励下她没有放弃,在正式比赛的前一天夜里一直做到凌晨两点,由于兴奋,两点睡下去一直到四点才睡着,如果不是听她父母亲口说,还真叫人难以置信,这种执着不正是我们期待的吗?在活动过程中,学生还可以自主选择冲击各种桂冠,如精巧奖、创意奖、佳作奖,在目标的激励下,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探究的主动性都得到了充分发挥。
三、巧用评价,注重过程
(一)对学生的评价
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强调多元化的价值取向和多元标准,提倡评价主体的多元化,避免将评价简单为分数或等忽视对学生活动过程的评价。既要评价学生活动的成果,更要评价学生在活动中的各种表现,包括丰富多彩的体验和个性化的创造性表现。遵循评价的这一理念,我们设计综合实践活动学生评价表,评价采取自评、互评、综合评的方式,以学生的参与态度、合作程度、智力表现、活动成果四个方面作为评价指标。
(二)对教师的评价
对教师的评价主要由学生、教师和学校行政三部分组成。学校制定了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的规定,采用定性与定量结合的方式,对综合实践活动方案的实施及效果等进行评价。
(三)对课程的评价
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评价主要有学生、教师和学校领导组成。结合课程的实施展开讨论,总结课程实施对学生、教师、学校发展的影响,以及课程目标、内容、实施与实际之间的差距。
总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门全新的课程,有着新的理念和新的操作,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持续、和谐的发展,还需要我们作不懈的努力和探求。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