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孩子一起成长
马杭中心小学 赵红
“养儿才知父母恩”,初为人母时,随着孩子一声声的啼哭到咿咿呀呀,母爱一天天淳厚。转眼见,儿子已经六岁了,回想这几年中孩子一天一个变化的成长过程,才发现原来自己一直在与孩子一起长大,由不知该如何做一个合格的母亲到有目标地引导、培养自己的孩子,我自己也经历了一个学习成长过程。母亲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除了对孩子言传身数,更要掌握教育孩子的多种方式方法。教育孩子的过程其实也是我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的过程。
让孩子懂得爱,学会爱
《六言》日:“二小任性骄横,大来负了亲心。费尽千心万苦,分明养个仇人。”在我们周围不乏这样的例子。儿子是家中的宝贝,从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到姑舅等都对他倍加宠爱,万分呵护,什么东西都舍得给孩子买。在这样的环境下孩子很容易养成自私自利,缺少爱心,凡事以自我为中心的骄傲性格,所以我从孩子懂事起就教育他,有好吃的东西一定要跟大家共同分享。记得三岁那年,给儿子买了几个芒果,也许他是第一次吃,觉得味道特好,我蹲下身子凑过去说:“给妈妈尝一口。”没想到他转过身去不理睬,我便起身夺过他手中的芒果大口吃掉,任他在一旁哭闹。不一会儿,见我不理会,他知道自己可能错了,拉着我的手一直叫妈妈。于是,我抓住这个好机会给他讲了《孔融让梨》的故事。有时,孩子的爷爷奶奶舍不得吃孩子的东西,我就跟老人讲明道理。直到现在儿子有好吃的东西还惦记着给爷爷奶奶留者。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父母在日常生活中为人处事的态度,做事的道理,耳濡目染,对孩子的影响有先入为主的优势。孩子对父母的行为有模仿和放大的作用。在教儿子怎么做的同时,我们也十分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带动孩子,因此我们的孩子从很小起就从不采折和践踏花园里的花花草草,实在喜欢了,就蹲下去闻闻花香,嘴里还说着“真香啊”,惹得周围的人都夸他。他也从不随便扔垃圾,一定要找到垃圾桶才投进去。
去年,送儿子到兰园学画画,在公交车上我给一位怀抱婴儿的妇女让座,孩子就问我为什么?我就给他讲:你很小很小的时候妈妈抱着你上车,叔叔阿姨也给我们让座,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阿姨抱着孩子不方便,我们应该爱护他们。当有人给我的孩子让座时,我也告诉他一定要对让座的人说声“谢谢”。以后再坐公交车,孩子一看到有老人就会对我说:“妈妈我们让老爷爷坐吧”。时常在公交车上看到不少年轻人见到有老人或幼儿上车依然稳坐泰山,我就庆幸我的儿子没有成为他们这样的无“爱”一族。我要让我的孩子在接受爱的同时也要学会去爱别人,体贴别人。
让孩子学会自立
正因为自己有了孩子,我才开始注意有关教育孩子的各种报导,看到有些孩子离开了优越的家庭环境就无法适应外面的生活,我就注意结合孩子平时的生活起居,有意锻炼孩子的自理能力,让他从小就学会自立。平时在家里生活也是这样,只要是他自己能做的事,我们就不包办,在做的过程中增强自信心。从四岁多开始,我们就要他自己洗脸刷牙。我们家的水池和挂毛巾地方高,开始时他自己够不着,想要我们帮忙,虽然这对我们来说是举手之劳的事,但我们坚持他自己想办法。后来他就自己搬来凳子站上去取下毛巾,再把凳子搬到水池边站上去刷牙。平时要他自己收拾玩具,有时他挺乐意帮我扫地擦地,我从不阻止,这样既锻炼了他的动手能力,也开发了他的智力,同时也让他理解了大人劳作的辛苦,一举三得。由于具有较强的生活自理能力,孩子时常得到幼儿园老师的夸奖。
让孩子学会坚强
虽然我们从不骄纵孩子,但我发现孩子在生活中很爱争强好胜,什么事都要拿第一,拿不到第一就又哭又闹,而且不愿意接受批评,只爱听好话。如果任他这种个性张扬,我很担心孩子长大后是否能承受得住失败,于是就开始有意识的对他进行一些挫折教育,锻炼他的心理承受能力。很多时候我还是肯定孩子争第一的想法,因为这说明孩子有上进心,不甘于落后,但也同时告诉他“第一”只有一个,不可能所有的人都能得“第一”,一个人也不可能事事永远都拿“第一”。给孩子讲明道理后,我在生活中也开始注意锻炼他的承受能力,陪他玩游戏时让他有输有赢,生活中也是如此,比如与孩子进行穿衣服比赛,我偶尔也故意赢一赢他。经过这样的锻炼,我发现的情绪比以前好多了,也不再为拿不了“第一”而哭闹了。培养好孩子是我们每一位母亲应尽的职责,在竞争日益强烈的当今社会,如何将自己的孩子教育成为有知识有文化并能够适应社会的优秀人才,对于我们这些做母亲的来讲是一个神圣而艰巨的任务。我想,我会继续跟着儿子一起成长!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