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喜爱读书,并具有良好的阅读能力,可以使孩子在整个成长过程中受益匪浅。它可以使孩子阅读大量的书籍而增长各方面的知识,为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并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在培养孩子良好阅读习惯的过程中,我有以下几个具体做法:
一、激发孩子阅读的兴趣。
“兴趣”是孩子阅读的最大动力,在孩子的小的时候,我就灌输“书中自有黄金屋”的思想。我抓住很多机会让孩子发现书籍中很多有趣的童话故事,有很多好玩、好笑的东西,能了解宇宙、自然界中许多奇妙的事物。阅读,使孩子获得了许多乐趣,又能成为学识丰富的人,孩子自然就要读书。
二、为孩子树立阅读的榜样。
由于孩子年龄的特点,孩子很容易受周围环境、周围人的影响。除了在学校,孩子与父母相处的时间最长,所以父母有一个良好的阅读习惯,会潜移默化地让孩子也养成阅读的习惯。
一般在晚饭后,我会和孩子的爸爸阅读一些报刊杂志。这时候,往往孩子也会拿本他的书和我们一起阅读。阅读时,相互交流,说说笑笑,十分开心。孩子过生日送礼物,我会送一本精美的书,星期天上街玩,会去逛书店。慢慢的,书在孩子的心目中是一个很珍贵的东西,阅读成为我们家庭中的休闲方式之一,成为生活的一部分。
三、科学的选购图书,并进行有效的阅读指导。
孩子在各方面的发育还未成熟,其阅读活动往往带有较大的盲目性、随意性和依赖性,因此需要家长的正确引导。
首先,在选购图书时,给孩子一定的自主权,让孩子选择一些感兴趣的书,而不是完全按照家长的意图买哪一类书,否则,反而会使孩子产生抵触情绪。当然,总的方向还是要家长宏观控制的,特别是不利于孩子健康成长的一些低俗漫画、鬼怪故事,决不能让孩子阅读。
其次,根据孩子的阅读兴趣有意识地培养一些能力。例如,一年级第一学期,我儿子特别喜欢看故事性的书籍,如《安徒生童话》、《一千零一夜》、《郑渊洁的童话》等。在这期间,我要求孩子看一本书就要认真看完,让他认识到做事要有始有终。其次,通过这些具有传奇色彩的故事,让孩子明辨是非,知道美与丑、善与恶,知道一些最基本的做人道理。后来,一次无意间我与孩子的爸爸谈到“孙子兵法”,儿子显得很感兴趣。那个星期天逛书店的时候,我就给他买了一本“孙子兵法”及一些历史人物的故事的书籍。他回家看得津津有味,边看还边与我大谈“三十六计”、“围魏救赵”、“桃园三结义”等等。我呢,就抓住时机,给他介绍一些历史知识,增长他的知识面。几天下来,什么“夏商周秦”,“五代十国”,他比我理得还清楚。
再有,阅读也能训练孩子思维。儿子近阶段喜欢阅读“脑筋急转弯”、“谜语”一类的书。经常让我们猜谜语,回答脑筋急转弯,当我猜不出,让他公布答案时,他必然要给我解释原因。我和他就个自去找题,考对方,乐此不疲。在这过程中即促使他多看书,还可以训练孩子推理能力和发散性思维。
在孩子的阅读过程中,我一直在关注他,引导他。通过阅读这个平台,孩子去思考,去感觉,去发挥,从而发展他各方面的能力。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