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怎样教育孩子
人的一生中要接受三方面教育,即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家庭教育作为人生接受教育最早,影响时间最长的一种基本形式,在年轻一代的成长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学校教育不可替代的。随着社会的发展,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科学技术的裂变效应和市场经济的竞争,知识更新的速度不断加快,我们的家庭教育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家长如何教育和培养好自己的子女是当今天社会的焦点问题。法国哲学家爱尔维修有句至理名言:即使是普通的孩子,只要教育得法,也会成为不平凡的人。“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每个家长普遍的心态。这可以理解,也有共鸣。但绝大多数家长由于自己从事的工作与教育没有直接的联系,对子女的教育多是凭感情、凭经验,在教育子女问题上方法不当,子女普遍存在娇气、霸气、遇事缺少主见、意志力薄弱等现象,孩子成不了“龙”,成不了“凤”,更有甚者,走向反面。怎样才能教育孩子有所作为呢?下面谈谈个人的粗浅认识。与在座的各位家长朋友交流。
一、 创设良好的家庭环境
孩子在一定的心理气氛、心理环境中成长,环境对他们认识世界、判断是非及情绪体验,起着重要的作用。所以,家长应创设良好的家庭氛围,以高雅的趣味,文明的举止,使孩子得到潜移默化的感染、熏陶和教育。从对孩子的调查中发现,孩子厌恶的家长行为有:加作业不让娱乐;对成绩期望过高;搓麻将影响学习;搜书包压制自由;闹矛盾家庭不和;打(骂)孩子任意发泄。由此看来,家长必须端正教育思想,用科学的教育方法,创设和睦、协调、民主氛围的家庭环境,能对孩子产生积极的影响。同时呢,家长还应多关心、爱抚孩子。多给他们一些微笑,多对他们的所作所为感兴趣。对他们的任何努力和成功都应该急时给予赞扬和鼓励,即使这种努力和成功是微不足道的。当他们学习或练习的时候,要允许他们犯错误,刚开始也许做得并不好,但不要去指责他们,不要用成年人的标准去要求他们。当他们说“我不行”或“我做不了”时,要鼓励他们试一试再来一次,千万不要为了节省时间或缺乏耐心而半途而废。否则,一旦他们养成了做什么事都半途而废的不良习惯,那么,他们将永远不会体验到成就,他们的自尊也会逐渐降低。所以要让孩子相信自己,相信“我能行”。
二、消除家长对子女造成的恐惧
小学阶段是孩子们“启蒙”的阶段,由于种种原因,学习成绩一般不是很稳定,家长心情比较着急、浮躁。孩子与家长之间容易出现对立的情绪,这时的家长应先冷静下来,学会耐心等待子女的成长。有专家说道:“孩子避免失败的愿望比争取成功的愿望更强烈。为了防止最小的可能的失败,宁愿降低努力的水平。”这就是家长造成的恐惧使孩子失去主动进取的重要原因之一。希望家长不要一看到成绩考差了,就来一顿“审讯”,甚至痛打,以免孩子失去信心。根据一项对国内10000多个家庭的调查表明,超过半数的孩子对自己父母教育方式不满意。有31.09%的孩子不喜欢父母用命令、催促的口气与自己谈话;有18.05%的孩子对父母否定、贬低、侮辱自己表示不满;有5.16%的孩子指责父母经常威胁、打骂自己。所以家长对孩子的学习应从过程去要求,这样比从结果去要求更科学,效果更理想。
三、为子女建立自信心
发明家爱迪生,幼年求知欲很强,喜欢追根寻源。他向老师提出“2+2为什么等于4”的问题,因此闯下大祸。刚进校3个月的他,被勒令退学。他的母亲十分悲愤,下决心亲自教育儿子成长,为儿子建立自信心,给他讲文学、物理和化学,培养他爱学习,爱科学的习惯。爱迪生的求知欲因此进一步被激发起来。“天才”的萌芽在不知不觉中成长,最终成为举世闻名的发明家。可见成功源于自信,自信心的树立,来自于周围的人们的赏识。做父母的都不赏识自己的孩子,孩子的自信从何而来?爱迪生的母亲不赏识自己的儿子,就没有伟大的发明家爱迪生,对目前发展比较差的孩子,家长要用放大镜找他们的闪光点,帮助子女树立克服困难的信心。当子女需要帮助时,家长的帮助要掌握一个度,绝不可越俎代庖,要留有余地。如:孩子问某字怎么写,有的家长会随口报出来,这样做最省力,但十分要不得。碰到孩子问某字怎么写,倒不如鼓励孩子“你不是会查字典吗?先查查看,再来告诉爸爸(妈妈)。”(这样的引导,孩子会欣然去查字典)。这样不仅省却了家长的许多时间,更重要的培养了孩子的自己动手获取知识的能力。而这种能力在人的一生中是非常重要的。只有让孩子们跳一跳,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成功,孩子才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建立起自信心。
四、做子女的知心朋友,消除逆反心理
首先作为家长,应随时体现出求知上进的精神,给子女做出榜样。使子女明白学习新知,不断进步是伴随人终生的。在与孩子出现矛盾或对抗时家长要冷静处理,抽身出来,留一些思考的余地,有利于双方自我反省。要尊重孩子,不能刺伤孩子的自尊心。批评的目的在于激发孩子的上进心,批评要得法,以刺伤孩子自尊心为代价的批评,往往会导致孩子破罐破摔。
其次要经常与子女沟通,努力缩短与子女心灵的距离,愿意听子女谈知心话,真实地了解自己的子女,教育子女健康成长。在教育子女时要多用一些鼓励性的语言,尤其是孩子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时,切忌使用“笨蛋”、“没出息”、“傻瓜”等侮辱性语言,更不要以讥讽语气,来冷嘲热讽子女,冷漠子女,这样会抹杀子女的自信心,给子女造成极大的心理压力,阻碍子女的成长和进步。要让孩子正确面对挫折,培养孩子健康人格。
“让子女有出息”是家长永恒的需求,教育子女的方法多种多样,子女的个体情况,家庭环境,家长素质等都是重要的因素,家庭教育要有效地配合学校教育,达到共同教育好学生的目的,让孩子快乐健康的成长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