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如何科学地赞赏孩子
发布时间:2009-11-16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蒋婷婷

    对孩子来说,他们极度渴望表扬,而赞美和关爱,不仅使孩子们感到快乐和幸福,还能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内在潜能,使他们更具上进心、自信心和奋发图强的决心。

    如果一个孩子经常被说成什么样,经常被看成什么样,那么,不久的将来,这个孩子就会变成什么样!如果想让孩子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就不要去打击和贬低孩子,要尽量从他们身上去找优点和发现优点。不过,我们进行赏识教育的同时也要讲究方法和方式。

    孩子就像苹果树一样,如果把赏识的目光放在疯枝上,不但得不到收获,反倒会阻碍孩子的成长,如果把赏识的目光放在果枝上,孩子则会硕果累累,伴随着赏识的目光桃李芬芳。例如,我们夸一个小孩子漂亮,我们不应该夸奖他长得如何漂亮或者穿的衣服如何漂亮,因为这些并不是经过他自身的努力和付出所得到的,这样反而促发了孩子的虚荣心,帮了倒忙。不如夸奖他笑起来很迷人,或者他的衣服穿得很干净等等,这样的夸奖同样会使他感到很开心,还能使他意识到对人微笑是一种礼貌,并能得到他人的喜爱和夸奖;注意个人卫生,保持衣服整洁,也能获得他人的称赞和表扬,并将这种表现视为他今后继续保持的目标和方向。我们说,这样的赏识和表扬,才是正确地引导,才能使孩子做得越来越好。

    对孩子进行表扬时,我们要注意表扬的方式,不要用评价式的表扬,要用描述式的表扬。因为我们所说的表扬和赞赏,不仅仅是简单地伸出大拇指和一句“你真棒”就可以了,长此以往会被孩子们看成是一种例行公事,或者与“哦”、“知道了”这类语言所表达的意思相当,也就失去了它的作用和价值。例如我们表扬孩子画的画很好,我们可以说:“你的画能注意到颜色的深浅变化,真是太形象了!使孩子更能清晰地认识到哪些行为是好的、正确的,潜移默化中起到了强化好的行为的作用。反之,如果过多的用到感受性的语言,如:你的画真是太棒了!你真是个了不起的孩子!则会容易使孩子迷失自己。

    记得有一次儿子捧着一幅画对我说:“妈妈你看,我画得漂亮吗?”我当时很忙,便抽空看了一眼,随后说道:“嗯,画得真漂亮!”儿子不高兴地嘟着嘴走了,爸爸问他:“怎么?妈妈说你画得不漂亮?”儿子摇了摇头,然后小声说道:“妈妈根本没说哪里漂亮,一定是骗我呢!”这时,我才意识到,原来我的敷衍态度已经被儿子捕捉到,而以往的赞美在儿子听来也似乎是在撒谎。所以,我及时地反省了自己的错误,放下手里的活儿,把儿子的画拿在手里仔细地看了一会儿后,认真地对他说道:“我儿子画得可真漂亮!无论是颜色的搭配,还是线条的均匀,都非常巧妙,尤其花蕊画得非常细致,如果再多画上几片叶子,那么画面就显得更充实了。”儿子听后,开心地接过画纸,很快就把几片嫩绿的叶子画好了。可见,孩子们对描述式的表扬比简单的评价更乐于接受,即便你提出了一些要求和不足,孩子们也会极力地去完成。

    说到这儿,还让我想起了几年前“三八”节的一件事,当我去幼儿园接儿子放学时,儿子冲出教室后递给了我一朵小红花,满心欢喜地对我说:“妈妈,节日快乐,这是我自己做的小红花,是送给你的礼物!”说真的,当时我特别感动,我把花放在眼前仔细端详了一阵子,连声赞许道:“谢谢,我儿子的小手可真巧,不但花瓣做得又多又漂亮,还特别选用了绿色的纸来做叶子,很形象。妈妈好喜欢!”儿子听到如此隆重的表扬,心里甭提多高兴了,还特意指给我说:“妈妈你看这里,我把铁丝的尾巴用纸包上了,这样就不会扎到你的手了!”听儿子这么一说,我才发现了这个细节,更为儿子的良苦用心感动不已。我想,儿子之所以会对我说这么多,是与我认真对待的态度和给予的充分表扬离不开的。如果我当时只是简单的说声谢谢后,就拉着儿子离开了,也许就错过了这个细节的感动。

    我们说,对孩子实施赏识教育是件好事,但也要把握好一个“度”的问题,不能滥用和过度。赏识是我们真正认识到了孩子的才能和所做的事情的价值,了解到孩子一些好的想法和所付出的努力,再予以充分地表扬和重视,以此来支持和引导孩子按他所喜爱、所擅长的方向发展,而不能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牵强地赏识和生搬硬套。否则一味地赏识会导致孩子无法正确地看待自己,使孩子容易产生一种自我满足感,不思进取;不敢面对批评,无法正视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以自我为中心,目中无人,不愿接受别人意见等等。一味地赏识还容易导致孩子出现赏识“适应”或赏识“疲劳”,使赏识的作用逐渐退化或者无效。

    有这样一位家长,在听学校的公开课时,孩子回头看了他一眼,他立刻向孩子伸出大拇指,就在这种错误的赏识下,孩子屡屡回头看他,以至于受到了老师的批评。后来,去做早操了,孩子特别活泼好动,这位家长看孩子这么开心很惹人注意,于是又伸出了大拇指对孩子赞赏道“你真棒!”孩子一开心,玩耍得就更起劲儿了,也顾不得站好队,老师的口令也充耳不闻,一味地表现着家长口中那种“你真棒”的行为,导致后来又挨了批评。

    所以说,“赏识”不是简单的鼓励或赞扬,适当地运用,会收到很好的效果;但过多过滥、不合时宜、没有原则、失去节制的鼓励和赞扬,则如同过多过滥的批评与斥责一样,都是有害的。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手机端打开